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耳穴揿针联合穴位贴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腰俞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后将中药五苓散制成药饼贴敷于中极、关元、气海穴,贴敷时间4 h,治疗1次。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基础上予耳穴揿针,取穴为双耳肾、膀胱、三焦及输尿管,埋针时间24 h,治疗1次。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尿等待时间评分、小腹症状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尿等待时间评分、小腹症状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耳穴揿针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预防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红  刘彩云 《河北中医》2009,31(8):1245-1246
耳穴贴压疗法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病均有较好疗效。预防和护理肛肠病术后疼痛是肛肠科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2007—06—2008—12,我们采用耳穴贴压法护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111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5—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于术后8 h内患者发生疼痛时予以干预,取穴为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和外关。治疗组采取电针治疗,频率2 Hz,刺激强度1~2 mA(以患者耐受为宜),波形为连续波,时间为20 min。对照组采取安慰剂假针,不刺入皮肤,电针仪归零,留针时间同治疗组。比较患者电针治疗0.5,1,2,3,4 h后疼痛强度评分;排便后2 h内电针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电针治疗后12 h内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剂量。结果 2组第1次电针治疗后,治疗组治疗0.5,1,2,3,4 h后NRS、BRS评分和治疗2,3 h后肢体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首次排便电针治疗后,治疗组0.5,1 h后的NRS、BRS和肢体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第1次电针治疗后12 h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剂量为(0.58±0.54)片,低于对照组的(1.20±0.73)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辨证取穴运用电针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患者术后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按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诱导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压(神门、下屏尖、膀胱、交感、尿道),观察术后24 h排尿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术后运用耳穴按压,可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术后导尿率,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混合痔为内、外痔静脉丛同时曲张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问沟消失,齿线上下痔核隆起连成一体者。混合痔在肛门疾病中属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多以大便秘结或腹泻、排便次数增多而至大便时便鲜血、量或多或少为主症,治疗以保守为主。重者除有以上症状外、排便时有内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更重者不论行走、咳嗽、喷嚏、站立、久蹲均会脱出,而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平卧、药物热敷后才能回纳。伴有炎性水肿者、疼痛较重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正确的护理指导,对于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评价电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探寻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将9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耳穴贴压组和电针联合耳穴贴压组(针耳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在术前30min进行干预,电针组予下髎、长强穴电针治疗,每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双耳神门、皮质下、交感及肛门,予耳穴贴压,每天按压3~6次,每次按压3~5 min;针耳联合组为电针加耳穴贴压联合干预。3组均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分时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4、12、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肛门疼痛VAS和肢体活动评分情况;术后第1~3天24h内最大VAS评分(T24max VAS)和术后72h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结果:针耳联合组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术后第1~3天T24max VAS和术后72h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均低于电针组及耳穴贴压组(均P0.05);在术后第4、12、24小时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及术后第1天T24max VAS,电针组低于耳穴贴压组(均P0.05);在术后第48、72小时的VAS评分、肢体活动评分及术后第2、3天T24max VAS,耳穴贴压组低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优于单纯应用电针或耳穴贴压,电针镇痛起效快,耳穴贴压镇痛持续时间长,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剥内扎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一种新术式。现将笔者用该法治疗 1 0 7例的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0 7例患者中 ,门诊或家庭病床患者 3 9例 ,住院患者 6 8例 ;男性 79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 9~ 72岁 ,平均 41岁。患者均有便血伴肛内脱出肿物 ,疼痛或瘙痒 ,流粘液等症状。治疗方法均采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手术法治疗。混合痔超过 3个以上者分 1~ 3次手术 ,每次做 1~ 2个。术后对症处理 ,换药以中药为主。治疗效果以症状消失 ,肛内无肿物脱出 ,术后伤口愈合 ,大便通畅为痊愈 ;症状消失 ,肛内无肿物脱出 ,大便稍干 ,进辛辣食物后大…  相似文献   

8.
兰宝珍  丁敏  陈君  李夏秋 《新中医》2020,52(7):151-153
目的:观察痔瘘熏洗剂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治疗,连续5 d。观察组采用痔瘘熏洗剂以智能肛周熏洗仪进行熏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均连续观察5 d。于治疗前、治疗3 d和5 d评价肛周疼痛程度及疼痛对情绪、睡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创面水肿、创面渗液评分。结果:2组治疗3 d和治疗5 d的疼痛评分及疼痛对情绪、睡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1),观察组这两个时点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3 d和治疗5 d的创面水肿和创面渗液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1),观察组这两个时点的创面水肿和创面渗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痔瘘熏洗剂通过智能肛周熏洗仪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及疼痛对情绪、睡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减轻水肿和渗液,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外剥内扎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一种新术式。笔者采用本法治疗混合痔21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若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是痔疮发展的最后阶段,手术并发症较多。2008—2009年,笔者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治疗效果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9~80岁;病程0.5~40 a,排便时均有肛门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33例,须用手协助回纳27例;外痔静脉曲张或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芒硝晶体湿敷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混合痔(痔核数为2-4个)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换药+芒硝晶体湿敷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水肿、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芒硝晶体湿敷对于预防、消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水肿,减轻疼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运用新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愈率:治疗组95.1%(39/41),对照组87.1%(27/31)(P<0.05);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0.37±4.51d,对照组25.85±4.79d(P<0.01);术后并发症:排尿障碍治疗组7.3%(3/41),对照组19.4%(6/31)(P<0.05);肛缘水肿治疗组14.6%(6/41),对照组25.8%(8/31)(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治疗组功能均正常,对照组有2例肠液轻度外溢;复发率:治疗组2.4%(1/41),对照组9.7%(3/31)(P<0.05)。结果表明: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优越。  相似文献   

13.
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满意,我科对60例环状混合痔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疗效满意,降低了术后复发率,避免了手术后肛管及直肠下端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加味桃红四物汤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3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结合使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坐浴方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使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提升治疗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东莞市望牛墩医院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单一外剥内扎术,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行PPH,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7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环状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联合PPH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切口配合皮桥及粘膜桥、扩肛等综合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18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混合痔嵌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混合痔嵌顿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运用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痔嵌顿,对照组先进行抗菌消炎,待炎症消除、水肿吸收、核回缩后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缩短疼痛时间,消炎消肿和疗程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混合痔嵌顿疗效显著,不会出现术后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也不会出现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2—2009年2月108例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8〈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混合痔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组)328例,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322例。对照2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30d临床疗效。结果 2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5例门诊混合痔患者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2周后,215例患者中196例治愈,19例好转。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术可有效治疗混合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