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样品保存环境对检测时限的影响。
方法 将2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氨样品分别在0℃、10℃、20℃下保存1~6d,测定氨样品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考察其保存时限延长情况。
结果 在设定温度下,2μg/mL氨样品保存时限为1d,与标准相规定检测时限相同;在0℃、10℃保存环境下,5μg/mL、10μg/mL、20μg/mL氨样品保存时限为2d,与标准相比,延长了1d。
结论 降低保存环境温度,可以延长浓度≥5μg/mL氨样品的保存时限。
  相似文献   

2.
铁、锰、铜、锌、铅、镉等重金属项目在实验室频繁检测,但GB/T5750-2006,GB/T5009-2003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对重金属元素标准储备液、使用液有效保存期均无明确规定。查阅参考资料,在《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附录C[1]标准溶液参考有效期中规定:浓度为1μg/ml~10μg/ml或适当浓度的元素标准工作液,保存在0℃~5℃的冰箱中,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简便、可靠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血镍的方法。
方法 以新会区某镍氢电池厂82名作业工人为对象, 采用标准加入法, 以Triton X-100+氯化钯混合液作基体改进剂稀释样品直接测定。
结果 作业工人血镍浓度在1.39~48.16μg/L之间。标准曲线在0~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该方法检出限0.62μg/L, 回收率在96.1%~104.2%之间, 吸光度Y对浓度C的回归方程:Y=0.004 83 C+0.004 81;相关系数0.999 3(P < 0.05)。
结论 使用混合基体改进剂,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镍,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日常工作中血镍的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唾液中锰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测方法。
方法 选取接触锰的234名工人为接触组, 再将其分为高浓度接触组和低浓度接触组; 选取不接触锰的135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唾液, 离心, 取0.5 mL上清液加硝酸消解, 用体积分数0.2%硝酸定容至2 mL后, 于原子吸收仪上测定。
结果 方法最佳灰化温度1 100℃, 最佳原子化温度1 900℃, 一次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5 87 x+0.004 80, 相关系数0.999 2(P < 0.01), 特征浓度5.4 pg/0.004 4 Abs, 检出限为5.8 pg, 加标回收率为85%~106%, 相对标准偏差1.5%~1.8%。对照组工人唾液锰质量浓度均值(7.65 ±5.57)μg/L, 接触组工人(10.63 ±12.37)μg/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低浓度接触组唾液锰质量浓度(7.68 ±6.98)μg/L, 高浓度接触组为(13.38 ±15.36)μg/L, 两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该方法下不同锰接触水平人员的唾液中锰检测值不同, 且该方法灵敏度高, 准确度好, 操作简便, 故提示其可能适合于人体中锰的采样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硝酸银比色法建立一种准确、简易可行的硫化氢现场半定量检测方法。
方法 在采样点用一支装有10.0 mL硫化氢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 L/min流量采集5 min空气样品。现场取5.0 mL吸收液用硝酸银显色剂快速显色,与阳性对照试剂和阴性对照试剂进行目视比色。
结果 方法的半定量结果准确,最低检出浓度为1.6 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3.2%。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对结果不产生干扰。
结论 本方法经济成本低,简易可行,现场测定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统一,适用于隐匿性硫化氢的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查找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不合格原因, 确保日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提高监测能力。
方法 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2017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 根据五组盲样考核的结果, 参照能力考核方案的方法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
结果 五组考核结果中, 2组X射线照射的单组性能|Pi|>0.30, 3组γ射线照射的单组性能|Pi| < 0.30, 单组性能考核结果不合格, 整体能力考核不合格。验证实验显示, 使用的剂量盒与采用的刻度因子一致可使X射线照射的单性能|Pi| < 0.30。
结论 刻度因子的正确选用非常重要, 对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一起发生在某钢瓶回收工厂内造成两死一伤的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 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并检测中毒现场空气、水样中砷化氢、磷化氢、氟化氢浓度, 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3名患者均有明显的溶血症状。现场空气中砷化氢、磷化氢、氟化氢未检出, 来自现场两个水桶的水样中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7.7 mg/L及13.6 mg/L, 氟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5 mg/L及0.2 mg/L, 磷化物未检出, 患者尿砷浓度均高于一般人群。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确认本次事故是砷化氢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
结论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缺乏必要的通风、排毒设备, 缺乏个人防护措施, 缺乏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是引起本次事故的原因。用人单位要吸取教训, 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指导正确选用国内外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
方法 对国内外医用个体防护装备标准进行检索、收集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标准数据集。采用关键性能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医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标准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比较,我国的口罩标准相对完善,但缺乏医用护目镜技术标准,建议明确其标准。而医用防护服的标准中缺少对微生物渗透的测试,建议进一步完善。在选取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时,应详细阅读其防护参数说明。
结论 优先选用符合标准的医用个体防护装备。在物资供应紧缺的情况下,使用功能等效的其他替代品能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与相关储存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建议, 为以后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文献法与比较法, 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三类标准进行比较, 并结合国外相关规范, 提出针对性建议。
结果 目前的三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标准并没有涵盖《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全部81个危险性分类, 且两者的分类依据也不完全相同。
结论 建议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储存标准进行修订, 统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 对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品进行差异化管理; 对特殊危险性物质的储存规范进行细化, 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储存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低浓度铟(In)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In及其化合物, 5mL硝酸作为消解液, 电热板加热消解样品后,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定量检测。
结果 在选定的范围内, 铟及其化合物的浓度与铟和内标铑响应值的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大于0.999。以采样体积75L计, 检出限为0.33μg/L, 最低检出浓度为1.11×10-4mg/m3, 加标回收率为99.7%~103.7%,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4.64%。
结论 建立的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简单、快速、准确, 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低浓度铟及其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