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急性期即时镇痛及脑血流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辨经刺井穴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经络辨证分型头痛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时间节点VAS评分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值(MFV)。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经头痛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CA、PCA、BA、VA的MFV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ACA的MFV改善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经刺井结合“三风一针”透刺法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有较好即时镇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胡科  任应国  贾东佩 《新中医》2021,53(13):148-153
目的:观察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及血清5-羟色胺(5-HT)、溶血磷脂酸(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脑血流[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颅内段(V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速度、血清5-HT、LPA、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头痛疼痛程度、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评分及头痛指数,ACA、VA、MCA、BA、PCA速度及血清LPA、MMP-9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5-HT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疼痛程度、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评分及头痛指数,ACA、VA、MCA、BA、PCA速度及血清LPA、MMP-9水平均较低(P0.05),血清5-HT水平较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应用土苓温胆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5-HT水平,降低LPA、MMP-9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观察刺络针法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刺络针法联合服用通窍活血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疼痛VAS评分、伴随症状的变化及脑血流速度。结果 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MCA、PCA、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刺络针法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无先兆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针刺百会、太冲、合谷等穴位治疗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针刺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VA、MCA、ACA发生流速增快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VA、BA发生流速减慢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双向调节,有效影响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威  章梅玲  褚佳育 《新中医》2021,53(21):193-19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标(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强度、头痛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简式McGill 疼痛量表(SF-MPQ) 评分、偏头痛生活质量量表(MSQ) 评分及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颅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 和基底动脉(B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强度、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4 项头痛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SQ、SF-MPQ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ACA、MCA、PCA、VA、BA 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5 项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够调节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脑部高反应状态,缓解偏头疼症状。  相似文献   

6.
刘岩  徐晔 《河南中医》2023,(4):598-60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鹤壁市中医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头痛症状控制情况、脑部血流情况[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平均血流速度]、偏头痛生活质量特异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VA、BA平...  相似文献   

7.
观察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偏头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络调神针法治疗。采用VA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对比治疗前后2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通络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有助于减轻患者头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及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下降,JO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取双侧外关、内关、太冲、涌泉,患侧丝竹空、率谷。治疗组采用透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头痛指数和临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和两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疗效较好,可改善MCA、ACA、PCA、BA和VA平均血流。  相似文献   

10.
杨金锁 《光明中医》2016,(23):3481-3483
目的分析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2,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SF-36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针刺法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诊的84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祛瘀针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3.8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瘀针刺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RA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治疗组),每组30例。经4周治疗后,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结束时、治疗后0.5 h、24 h及4周头痛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A、PCA和ACA血流速度变化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A、PCA、AC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慢,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联合推拿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和MCA、PCA、ACA血流速度,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组同时接受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和完全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月时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相差无几,但从2月起治疗组的发生率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针灸在头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予以对照组针灸治疗,予以观察组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的血管舒张及收缩因子水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记录两组脑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颅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两组治疗后2 h、1 d、3 d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检测所得数据相比较低,观察组治疗后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检测所得数据(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MCA、ACA、PCA、VA及B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头痛治疗期间应用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减轻头部疼痛症状,合理调节脑部血管舒张及收缩功能,改善脑部血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单一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头痛计分法,评价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头痛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分值(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分值降低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入院就诊的114例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52例入组,脱落5例),予以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54例入组,脱落3例),予以尼莫地平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直观模拟标准尺法(VAS)]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脑血流速度(Vs)]变化情况,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VS 75.0%,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受试者VAS评分及MCA、ACA、PCA的Vs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7%VS 1.9%,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改善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定两组颈椎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其疼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