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耀华 《包头医学》2023,(1):14-15+34
目的 :探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本院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观察组为16例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对照组为34例未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查阅所有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分娩方式、窒息复苏2 h后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体温、动脉血pH值。其中平均动脉压、体温以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空腹血糖、动脉血pH值以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体温水平较未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平均动脉血压水平低、空腹血糖水平低及体温低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空腹血糖水平低、平均动脉压低以及体温低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相容 《当代医学》2016,(18):47-4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因素。方法选取40例病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40例同时期没有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新生儿围生期调查表中记录的信息对2组患儿的抢救措施、Apgar评分、血糖、体温、心动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窒息复苏抢救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呼吸支持治疗的患儿有31例,对照组有12例。观察组患儿的血压为(31.28±9.25)mmHg、血糖为(2.65±0.67)mmol/L、体温为(33.25±0.28)℃、动脉血pH值为(7.11±0.12),对照组患儿的各项指标依次为(39.54±9.21)mmHg、(3.45±0.49)mmol/L、(38.54±4.21)℃、(7.23±0.11),观察组血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有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以及酸中毒等。临床上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及酸中毒的检测和治疗,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实行有效分析.方法 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未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Apgar评分以及相关体征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复苏抢救前后的窒息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行经普通鼻导管吸氧进行抢救的概率(73.33%)较对照组高,经复苏气囊加压给氧进行抢救的概率(46.67%)较对照组低;重度窒息患儿和轻度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后,发展为重度、中度和轻度肺动脉高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平均动脉血压、体温和血糖水平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存在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以及酸中毒等情况均可能引发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呼吸支持方法和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高危因素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确诊80例PPHN患儿的住院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同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A组(33例)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并机械通气,B组(47例)在A组基础上使用P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围产期窒息、肺部病变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临床治疗上使用PS的患儿临床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与不联合使用PS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人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新生儿败血症及感染等导致的PPHN预后较差;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雷鸣  马燕  王立俊  杨波 《中国医刊》2012,47(10):86-8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PPHN患儿的原发疾病、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心脏超声确诊的60例PPHN新生儿原发疾病包括:围生期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细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败血症等.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硫酸镁、吸氧或机械通气治疗,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均临床治愈,18例重度肺动脉高压中有10例患儿死亡.结论 PPHN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影响NO(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8年10月入住安庆市立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NO吸入治疗的42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成功组(27例)和失败组(15例)。收集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羊水有无污染、出生时有无窒息、有无宫内窘迫、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入院时血气分析结果(pH值、BE值、PaO2、PaCO2)、血糖、血钙浓度、母亲年龄、肺动脉压力值、有无并发症、NO吸入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模式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早产、围产期异常、出生体重、应用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时间、NO吸入时间、有无并发症这些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应用PS、NO吸入时间、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产、NO吸入时间短及出现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S可改善NO吸入治疗PPHN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和死亡相关因素,以利于进一步降低PPHN的病死率。方法分析40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儿中死亡17例,病死率42.5%。羊水污染、酸中毒、肺动脉收缩压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PPHN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PHN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应用对照研究对"青紫"新生儿行彩色超声Doppler及其他相关检查,结合临床鉴别出PPHN和non-PPHN两组.列出约20余项相关因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确诊为PPHN,103例为non-PPHN.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分娩方式、青紫程度,氧疗后青紫改善情况,心力衰竭,肺部疾患以及动脉血pH、PaCO2、PaO2、BE、Ca2+等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氧疗后青紫改善情况、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肺部疾病、剖宫产为影响PPHN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围生期多种病理因素与PPHN的发生有关,临床应具体分析,早期判断,抓住抢救时机,防止或减少因PPHN恶性循环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9年9月本院确诊PPHN患儿的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原发病资料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早产儿组73例、足月儿组51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生长受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足月儿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PHN的原发病为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PPHN的原发病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对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加强临床管理,预防P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2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予以观察组患儿西地那非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体循环血压(SBP)、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氧分压(Pa O2)、肺动脉压力(SPA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西地那非治疗PPHN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体循环血压,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对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92例呼吸衰竭伴PPHN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西地那非治疗。治疗3 d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体循环收缩压(SBP)、肺动脉收缩压(SPA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SBP、S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肺氧合指数(OI)、SBP、SPAP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伴PPHN,可改善患儿体循环收缩压及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李晓林 《当代医学》2014,(6):126-127
目的研究分析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4月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对其实施助产护理,其中重度窒息患儿15例,轻度窒息患儿70例,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所选取的患者实施助产护理后,其中轻度窒息患者70例成功复苏,复苏率为100%,重度窒息患者15例成功复苏,复苏率为100%,均无1例患儿死亡,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因素较多,针对新生儿出现窒息过程进行综合有效评估,并实施有效的助产护理工作,可提高新生儿的复苏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 组39例,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B组37例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C组42例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肺动脉压力(S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体循环收缩压(SBP)的变化.计算各组治疗有效率.结果三组治疗后6~12 h、24~48 h及治疗结束后的SPAP、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组治疗后1~2h SPAP、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PAP下降更快(P<0.05),PaO2改善更明显(P<0.05),且SBP无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率最高.结论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西地那非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PA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PaO_2、SaO_2及PaCO_2水平均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PaO_2、SaO_2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A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PA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AP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均没有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可有效改善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肺动脉压,有效剂量为2.0 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PPHN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下口服SIL,根据用药剂量分为3组,每6h给药1次,每次剂量分别是0.3、0.5和1.0mg/kg。治疗前和治疗后3d检测动脉氧合和肺动脉压(PAP)的变化,记录心率、血压、呕吐次数等。结果口服SIL 3d后3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提高(均P<0.01),PAP显著下降(P<0.05或P<0.01);3组患儿在提高动脉氧合指标(PaO2、SaO2)上无显著差异,而0.3mg/kg组PAP下降程度及PPHN治疗有效率小于0.5、1.0mg/kg组(均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SIL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有效剂量为每次0.3~1.0mg/kg,6h给药1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使用NO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取32例PPHN患儿不使用NO治疗作为对照组,监测计算46例观察组患儿吸入前、吸入后30 min、吸入后12~24 h、吸入后36~72 h及停用后12h的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及肺动脉压力(PAP)等相关指标,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中痊愈28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儿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疗法在治疗PPHN中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PPHN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硫酸镁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PPHN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疗法;试验组A在常规支持疗法下加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2μg/kg,10 min/次,1次/d,连用3 d;试验组B在常规治疗下加用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平均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mean pressure,PAMP)、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及每搏输出量(SV)。结果:试验组A与试验组B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mean pressure,PAMP)、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每搏输出量(SV)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A与试验组B的PAMP、Pa O2、Sp O2、SV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和硫酸镁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含量,有利于治疗PPH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 1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结果 两组PAMP、PaO2、PaO2、Fi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M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FiO2下调更快.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困难并肺动脉高压与脑利钠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平  钟健兵  麦彩玲  李锦  袁琴 《广西医学》2008,30(8):1180-11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困难并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脑利钠肽(BN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有呼吸困难的新生儿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估测肺动脉压力,并据此分为新生儿PPHN组及非新生儿PPHN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生后第2天、第5天及第10天BNP浓度。结果PPHN组生后第2天、第5天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PPHN组(P<0.001),第10天两组血浆BNP水平差别不大(P>0.05)。结论监测血浆BNP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呼吸困难合并PPHN的一有效生化指标,并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研究西地那非与硫酸镁合用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PPHN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取西地那非疗法,B组采取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B组治疗方法较A组能够更快改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下降肺动脉压力(SP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与硫酸镁合用在治疗PPHN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