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品对儿童假性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0名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阿托品眼膏治疗追踪观察,了解其近视度数发展变化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1年到我中心进行检查并发现为假性近视儿童患者60例患者(先用复方托品卡胺散瞳验光,8小时后复查,度数〈-1.00DS,视力〉0.5者,再次使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天滴3次,3天后验光,结果:〈-1.00DS,视力〉0.5者,确诊为假性近视)之后4天放一次阿托品眼膏,一个月来复诊验光一次,收集每位患者一年内的每次验光的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使用阿托品眼膏2个月后,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巳得到很好的控制,有部分儿童近视度数有减少的现象,甚至接近平光。但也有部分近视加深了-0.50DS,总体还在可控的范围,但近视度数的增幅已得到抑制,散光与轴向相差不大,通过本组60例观察结果显示:一年内近视屈光度得到控制不增长的33人占55%,减少的18人占30%。加深的9人占15%。结论假性近视性儿童,在发现早期,使用阿托品眼膏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使用阿托品眼膏后55%儿童的近视度数停止加深,得到很好的控制,30%儿童使用阿托品眼膏后,近视度数反而减少,但有15%的近视屈光度加深了一0.50DS,可能是由于年龄大,依从性不高,加上年级高,学业忙,用眼不卫生引起的,但还在可接受的范围。由此可见阿托品对儿童假性近视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如何依据视觉发育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方法收集2003-01-2006-10辽宁省友谊医院眼科施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患儿136例178眼,按手术时年龄分为2组sA组2~5岁70例102眼,B组6~14岁66例76眼,观察术后1周至1年患儿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变化。结果A组眼轴长度变化为(3.08±1.89)mm,屈光度变化为(4.12±2.92)D,B组眼轴长度变化为(O.84±0.76)mm,屈光度变化为(2.07±1.36)D。结论儿童人工晶体眼仍存在视觉发育的近视趋向,故较小年龄患儿人工晶体度数应以低度欠矫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216眼)青少年近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配矫治镜、给予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每晚睡前1次,同时嘱患儿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注意眼部卫生,多做眼保健操和眼肌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方熏眼疗法、眼周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9%(99/106),对照组为69.09%(7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5~7岁)视觉发育状况。方法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眼科于2006-01--2006-12,对所在区内的26所幼儿园中共3000名学龄前儿童(5-7岁)进行了屈光状况的普查。检查项目:裸眼远近视力检查、眼位、注视情况,对筛查出裸眼远近视力小于1.0者定为视力异常,用阿托品散瞳,专人电脑验光+检影镜检影+裂隙灯眼底检查,并对其视力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者576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19.2%。其中屈光不正555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18.5%;先天性眼疾或外伤21人,占普查学龄前儿童总数的0.7%。3000名学龄前儿童中弱视66人,检出率为2.2%,其中34例接受弱视治疗,疗效明显。屈光不正中远视367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66.1%;近视16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2.9%;散光172人,占屈光不正患儿的31.0%。结论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应系统、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训练和观察组给予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1)疗效比较:训练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82.98%(3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觉感知能力结果:观察组无运动视觉感知测试(MVPT-4)、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评估工具(SSAT-VI)和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眼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反应、负相对调节平均值(NRA)、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较对照组升高,正相对调节平均值(PR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力情况:观察组远距离水平隐斜量、近距离水平隐斜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较对照组升高,集合近点值、平均屈光度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可通过改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和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训练和观察组给予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连续训练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1)疗效比较:训练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82.98%(3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觉感知能力结果:观察组无运动视觉感知测试(MVPT-4)、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评估工具(SSAT-VI)和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眼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反应、负相对调节平均值(NRA)、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较对照组升高,正相对调节平均值(PR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力情况:观察组远距离水平隐斜量、近距离水平隐斜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较对照组升高,集合近点值、平均屈光度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眼推拉模型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可通过改善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提高视觉感知能力和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术中维持右美托咪定分别为0.2μg/kg/h(D1组)、0.4μg/kg/h(D2组)、0.6μg/kg/h(D3组)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C组为生理盐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术毕气管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5 min(T4)的HR、MBP、SPO2、PECO2,取静脉血,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T1相比较,C、D1组T2、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 0.05);与C组T2、T3同时点比较,D3组MAP和HR明显降低(P 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血糖升高(P 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升高(P 0.05),尤以T2升高最明显(P 0.05),与C组相比较,D2、D3组T2、T3时点皮质醇轻度升高(P 0.05)。D3组血压过低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中维持0.4μg/kg/h能有效抑制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SD大鼠子宫全层损伤后修复模型,并探索子宫损伤后形态及功能重建的规律。方法:SD大鼠子宫全层损伤,根据损伤范围不同分为A组(0.5cm×0.5cm)、B组(1.0cm×0.5cm)、C组(1.5cm×0.5cm)、D组(假手术)四组。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对子宫创面的愈合情况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分析。术后12周行妊娠试验。结果:大体观察显示,A、B、C组的子宫术后宫腔通畅率分别为96%、84%和56%。术后1周,3组手术区即可见上皮再生。术后2~4周,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平滑肌修复,同一时间点A、B、C 3组手术区平滑肌细胞含量(α-S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4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A组手术区可见正常发育至晚孕期的胚胎,B组、C组手术区胚胎少见或未见。结论:全层机械损伤大鼠子宫模型是理想的子宫损伤修复动物模型。子宫损伤后形态学、功能学的自然修复与损伤程度有关,损伤范围增大,子宫自然修复不能实现完全重建,有待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酮对大鼠阴茎海绵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给予1ml生理盐水(A组)、2mg/kg(B组)、20mg/kg(C组)、100mg/kg(D组)大豆黄酮及0.1mg/kg己烯雌酚(E组)灌胃,qd×90d。阿朴吗啡试验评价阴茎勃起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朴吗啡试验B组勃起次数(1.8±0.5次)及潜伏期(11.2±4.0min)与A组比(2.6±0.4次;6.8±1.3min),无显著差异(P>0.05),而C、D组勃起次数减少(1.0±0.3次;1.3±0.4次),潜伏期延长(19.0±3.8min;17.8±4.2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阴茎海绵体eNOS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C、D组及E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各组nNOS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长期摄入较高剂量的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可导致海绵体内eNOS表达减少,这可能是大豆黄酮导致勃起功能减弱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激光剂量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内激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患者的临床及内分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对枸橼酸氯米芬治疗无反应的PCOS不孕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内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剂量以卵巢内凝固点数表示,每个凝固点采用功率为3~5 W的激光持续作用1~3 min,直径约为10 mm.其中A组为1个点,B组为2个点,C组为3个点,D组为4~5个点.比较治疗后6个月内各组患者自发排卵率、妊娠率及月经周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C组和D组治疗后自发排卵率分别为71%(10/14)和79%(11/14),均高于A组(0)和B组(21%,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治疗后6个月累积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6/14)和36%(5/14),均高于A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B组(14%,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自发排卵率及累积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的各项性激素水平,各组患者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睾酮水平及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A组[分别为(11.9±3.1)U/L、(3.9±1.6)nmol/L和2.1±0.5]、B组[分别为(10.4±3.9)U/L、(3.3±1.1)nmol/L和2.0±0.6]分别与C组[分别为(6.3±2.6)U/L、(2.2±0.7)nmol/L和1.1±0.3]、D组[分别为(5.8±2.5)U/L、(2.1±0.4)nmol/L和1.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治疗后的平均LH、睾酮水平及LH/FSH比值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42%、39%、42%和53%、40%、58%,均高于A组(分别下降了4%、9%和16%)和B组(分别下降了11%、6%和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侧卵巢内选择1~2个激光凝固点的临床效果较差,3个激光凝固点是卵巢内激光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有效剂量,在此基础上增加凝固点数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托君抑制宫缩时对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3~9月收治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符合先兆早产诊断的孕妇51例(用药组)与正常孕妇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音信号处理技术检测两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各项指标,包括心率、第一心音幅值与第二心音幅值(S1/S2)比值、舒张期时限与收缩期时限(D/S)比值.用药组孕妇在用药前以及用药后5分钟、0.5小时、1小时、4小时、24小时各测量1次以上指标,然后隔日测量1次直到停止用药,数据取其均值.对照组只测量1次.比较用药前后及正常孕妇的血压和心脏储备功能指标的变化与用药时间的关系.结果:①用药组用药后孕妇的舒张压显著低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用药后孕妇的心率和S1/S2比值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D/S比值显著低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利托君使用过程中孕妇的心率与S1/S2比值呈正相关(r=0.466,P<0.05),与D/S比值呈负相关(r=-0.680,P<0.01),当孕妇心率>120/min时,D/S比值≤1.0的发生率为74.51%,孕妇心率≥140/min者有4例,D/S比值均≤0.8.③用药组用药24小时使用过程中孕妇心率的增加值随用药时间逐渐增大,并于用药后4小时达到最高值,用药后24小时心率增加值基本稳定.结论:利托君应用过程中随着孕妇心率的增加,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应给予严密监测,以防发生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2.
Chen F  Duan H  Zhang Y  Wu Y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2):917-920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雌激素在宫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3只雌兔随机分为低雌激素组(8只)、生理量雌激素组(8只)、中量雌激素组(8只)和高雌激素组(9只).低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生理量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的脂肪等组织;中量雌激素组及高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后分别给予0.5、1.0 mg苯甲酸雌二醇每周两次肌内注射.基础状态下及用药两周测定血清雌二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行直视下官腔搔刮.继续用药,在搔刮后两周剖探宫腔,多点获取子宫内膜行HE及Masson染色,对内膜纤维化及宫腔粘连程度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高雌激素组兔的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评分[(6.1±1.5)分]高于低雌激素组、生理量雌激素组及中量雌激素组[评分分别为(2.7±2.1)、(1.2±1.8)、(2.7±2.0)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雌激素组兔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4.0±2.5)分]高于另外3组[分别为(0.3±0.8)、(1.0±1.6)、(1.7±1.9)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GF-β1、bFGF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P均<0.01),并且均与子宫内膜纤维化及宫腔粘连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高雌激素环境能升高血清TGF-β1、bFGF水平,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发生、加剧官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3.
Li JZ  Wang MS  Ji XH  Zheng LL  Tao H  Bi YL  Shi F  Liu YQ  Zhang YQ  Kang LP  Ma FG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1):819-824
目的 探讨双管硬膜外阻滞在产妇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单胎足月初产妇206例,孕周在37~42周,年龄25~35岁.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206例产妇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双管阻滞组(103例)及单管阻滞组(103例).双管阻滞组产妇分别给予镇痛混合液(0.1%盐酸罗哌卡因+0.5 mg/L舒芬太尼)4~6 ml作为初始量,上管45 min后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下管每次给药4~6 ml.单管阻滞组产妇给予镇痛混合液10~15 ml作为初始量,给初始量45 min后接PCEA泵.两组产妇均在给予初始量30 min后根据宫缩情况静脉滴入缩宫素.观察指标:(1)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采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评价产奸运动阻滞情况;(3)镇痛混合液总量、缩宫素使用率、总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4)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 1及5分钟评分;(5)分娩方式;(6)出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至4 cm、宫口扩张至10 cm、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7)观察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双管阻滞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及5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3456±468)g、(9.8±0.6)及(9.9±0.7)分,单管阻滞组产妇分别为(3399±569)g、(9.8±0.5)及(9.9±0.7)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均为0分,无运动阻滞情况发生.(2)双管阻滞组产妇镇痛混合液总量、缩宫素应用率、总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57±9)ml、59.2%(61/103)、(532±140)min、(46±31)min;单管阻滞组分别为(58±11)ml、81.6%(84/103)、(608±150)min、(60±34)min;双管阻滞组产妇镇痛混合液总量与单管阻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管阻滞组产妇缩宫素应用率明显低于单管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也明显少于单管阻滞组(P<0.05).(3)双管阻滞组产妇在给予初始量后30 min及第一产程活跃期的VAS评分分别为(1.2±1.1)及(1.1±1.1)分,单管阻滞组产妇分别为(1.2±1.1)及(1.2±1.0)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阻滞组产妇第二产程时VAS评分为(1.2±1.1)分,单管阻滞组产妇为(4.5±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双管阻滞组产妇剖宫产率(7.8%,8/103)明显低于单管阻滞组(17.5%,18/103),而器械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也低于单管阻滞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指征方面,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及羊水Ⅱ~Ⅲ度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阻滞组产妇胎位不正及第二产程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双管阻滞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皮质醇水平分别为(86±25)ng/L及(278±53)nmoL/L,单管阻滞组分别为(100±20)ng/L及(311±53)n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宫缩规律、宫口扩张至4 cm及宫口扩张至10 cm时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两组产妇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腰痛,基本上是穿刺所引起的穿针点痛,双管阻滞组30例(29.1%,30/103),单管阻滞组32例(31.1%,32/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管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全产程分娩镇痛有良好镇痛效果,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