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周立群 《中医杂志》1992,33(10):48-49
为更准确地描述耳穴定位,探讨了耳廓基本标志线的设立,包括:耳轮内缘、对耳轮脊、耳舟凹沟、对耳轮耳舟缘、对耳轮耳甲缘、对耳轮三角窝缘、耳甲折线、对耳屏耳甲缘、耳垂上线、耳屏前缘等。  相似文献   

2.
<正> 耳廓面积较小,体表解剖形态复杂,各个部位个体差异较大,给穴区定位造成了一定困难。为了做到耳穴区准确的定位,我们以体表解剖标志为基础,采用了等分折寸法,因而提提高了临床穴区定位的准确率。现将具体定位方法介绍于后。一、耳廓体表解剖标志简便记忆法为了便于记忆及应用,将耳廓体表解剖标志归纳如下:(一)耳廓前面:1.凸起部位:两轮:耳轮、对耳轮。两屏:耳屏、对耳屏。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2.凹陷部位:两窝:耳甲窝、三角窝。两船:耳甲艇、耳舟。三切迹: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  相似文献   

3.
从神经的形态联系上耳穴、耳针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详细的论述。本文根据耳廓的详细解剖标本、图谱和解剖资料,仔细查明耳廓的分布神经、血管、淋巴管及其来源。观察分布于耳廓上的感觉神经和绊附动脉上的交感神经与耳穴的关系。进一步查明分布于耳穴上的神经,从其复杂的中枢联系进一步探讨研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 1.耳廓的神经:耳轮、对耳轮和耳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息理论指导下的微针针刺对耳鸣的治疗疗效,为耳鸣的外治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接受微针针刺治疗(颊针针刺和耳穴埋籽)的76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耳鸣评分并统计;应用全息疗法原理指导微针针刺,其中颊针针刺头穴,定位为颧弓中点上缘向上1寸;颈穴,定位为颧弓根上缘处;颈上,即在颈穴上缘加刺1针;全息耳穴,针刺耳穴对应的心、肝、肾、内耳、皮质下。心定位为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肝为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肾为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内耳为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皮质下为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以上述为主穴,辨证选用相应三焦穴位进行情志调节,每次留针30 min,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耳穴埋籽选取内耳、心、肾、肝、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保留2天,期间嘱患者不时按压以保持穴位刺激,间隔1日后再行下1次治疗,共计10次。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耳鸣评分。结果微针针刺共计患者76例,76例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的耳鸣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满1个疗程后:痊愈8例,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49/76) 64. 5%。结论运用全息理论指导下微针针刺(颊针针刺和耳穴埋籽)治疗耳鸣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春生 《中国针灸》2001,21(9):12-20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是利用毫针沿着皮下刺入,用一针贯穿2穴或某一穴区的全程的特殊耳穴针刺方法。该法较多用于耳廓的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角等部位,在治疗肢体,躯干疼痛及或功能障碍,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中风或脑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方面,有着即时效应快,治疗次数少,疗效巩固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耳穴"胃"位于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它相当于人体胃腑在耳廓上的投影区.耳穴"胃"以前曾有"幽门、下垂点、奇点"等名称,主治胃腑病.笔者在针灸临床中,以耳穴"胃"为主穴治疗胃痛、顽固性失眠、呕吐、牙痛、呃逆等多种病证,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并分析针刺对该血流灌注量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统计穴区血流灌注量,分析对称性以及针刺对面部左右侧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正常人面部穴位血流灌注量大多都在0.73~1.17PU范围之间,以巨髎、口禾髎、四白、承泣等血流量较大,下关、牵正、丝竹空等穴血流量较小。自然状态30min前后,正常人面部血流灌注量无明显的升降变化,左右侧同名穴血流灌注量存在小幅差异。针刺30min后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P<0.01),其中左侧巨髎、左侧承泣、左侧丝竹空、左右侧夹承浆和右侧大迎血流灌注量的增加值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面部左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8.
耳穴的脑、脊神经节投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三叉神经节、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结论 耳穴对脑、脊神经节的投射与其神经支配来源完全一致 ;耳穴对交感神经节的投射是大量的 ,且标记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面部穴位温度和血流灌注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人体面部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观察,了解正常人面部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特征,并且为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用于面部疾病评价和利用热像图进行针刺选穴提供参考值。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健康人安静状态下面部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情况,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面部穴区温度值最高为双侧攒竹穴35.3±0.75℃;温度最低为左侧颊车穴34.25±1.22℃。穴区血流灌注量值最大的为右侧攒竹穴1.29±0.42PU;最小的为右侧丝竹空0.76±0.30PU。温度较高者血流值也较大。双侧温度差值和血流灌注量差值较小,二者双侧差值的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面部左右侧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对称性较好,面部穴区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热像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所做的面部穴区正常值观察,为面部疾病的评价和利用热像图选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栋  王淑友  李顺月  马惠敏 《针刺研究》2006,31(1):43-45,F0003
目的:观察针刺对胃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内脏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后胃脏血流灌注和微循环分布的改变。结果: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对针刺前后的胃脏血流分布的改变显示清晰。自然状态下,胃脏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呈现出从胃小弯向胃大弯放射状血流分布的扇形特征。不针刺对照组在观察的时间内胃部血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针刺“后三里”穴后,胃脏血流灌注明显增加,除扇形分布的血管血流量较高外,其它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量也明显增多,停针10 min时血流增加最多。结论:LDPI能以图像的形式显示针灸对胃脏的血管反应,该新技术方法在针灸内脏效应的研究方面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耳廓的解剖部位与人体各部位的投影关系及其神经分布,大致如下:耳垂相当于面部,由耳大、耳颞神经分布。对耳屏相当于头部,由耳大神经以及迷走、舌咽、面神经的混合支分布。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部分,由耳颞神经以及迷走、舌咽、面神经的混合支分布。屏上切迹由耳颞神经分布。三角窝相当于盆腔,由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双侧内关穴区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侧性及其相干性。方法:共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血流检测。受试者先在控制室温条件的房间中休息40 min,然后用Peri Flux System 5000记录受试者双侧内关血流15分钟,每5分钟为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受试者以40岁为界分成年轻组(n=18)和年长组(n=12),计算不同组间左右内关血流量的不平衡系数和Coherence值。结果:在三个时间段内,右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9.74±3.36 PU、9.83±3.63 PU、9.69±3.40 PU,左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6.73±2.22PU、6.99±2.37PU 6.77±2.32PU,经检验左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虽然不平衡系数年长组高于年轻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herence分析结果提示,从0.5 Hz到1.5 Hz之间,其波峰对应的频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右侧内关血流灌注值高于左侧内关,双侧内关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Coherence分析可为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提供一种潜在的无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范××,女,23岁,因左耳廓被车床皮带撕裂半小时,于1984年12月25日下午4时30分急诊入院。检查:左耳廓撕裂处流血不止,撕裂线从左耳后乳突起始,向上通过耳轮顶至前面的三角窝,经耳甲腔穿过对耳屏处折向耳后乳突部。整个耳廓只留乳突部少量皮肤约1.0cm~2面积未断,软骨暴露。立即局麻下清创止血,将耳廓撕裂处对位分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及支持疗法,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解毒生肌为法,内服方剂:银花15g 连翘15g 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治疗大鼠后肢动脉缺血的最佳移植方法.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经穴注射BM-MSCs治疗组(简称穴注组)、肌肉注射BM-MSCs治疗组(简称肌注组).穴注组取"三阴交""后三里""照海""环跳""阳陵泉"穴,肌注组在缺血后肢腓肠肌、内收肌任取5个非穴位点,两组均注射BM-MSCs.采用离断股动脉及其分支的方法制造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大鼠后肢患、健侧血流量(perfuse unit,PU),并用PU指数(患侧PU值/健侧PU值,PUI)表示血流量的增加值.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VEGF和bFGF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肌注组相比,穴注组PUI在干细胞注射后第3天、14天、21天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注组和肌注组的血清VEGF、bFGF及免疫组织化学VEGF、bFGF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经穴注射BM-MSCs后,大鼠缺血后肢血流灌注恢复速度快,与肌肉注射的方法相比,能显著改善缺血大鼠后肢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5.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7例,女4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8岁;体重最重109kg,最轻41kg;肥胖最长9年,最短1年。治疗方法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王不留行籽置于0.5cm×0.5cm胶布上,固定于耳穴。以有胀感和轻度压痛为度,按压至酸、麻、胀、痛为得气,嘱患者每日饭前30min按压每穴50~60次,每日4~5次。每穴留置3d,两耳交替进行。更换10次为1个疗程。减肥常用穴位:A组为口(外耳道口后上方1/3)、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外上方)、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耳中(耳轮脚中点的下缘处,也称支点、零点)。B组为肺(心区的上下方)、…  相似文献   

16.
张栋  李顺月  马惠敏  王淑友 《中国针灸》2007,27(11):833-838
目的:观察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影响,寻找反映胃血流变化的研究方法。方法:在建立一种新的结扎大鼠胃右动脉而形成胃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穴,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胃血流灌注图像予以显示,分析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作用。结果:①新的胃缺血再灌注模型显像清晰。电针组在缺血30 min内,缺血程度较对照组为轻;再灌注后血流的恢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②在结扎25 min时,电针组血流量的变化均值为(-0.50±0.18)PU,与对照组(-0.90±0.16)PU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并促进缺血再灌注胃的血流供应;结扎和松解胃右动脉而形成的胃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可以用于针灸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体、动态分析穴位埋线后经穴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的规律,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获取右侧上巨虚(ST37)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的微循环血流灌注(PU),比较分析不同穴位之间及同一穴位埋线前后不同时间PU值的差别。结果:①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埋线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从埋线后即刻至第7天,ST37的PU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和ST39(P0.01);非埋线左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埋线穴位ST37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P0.01)。②右侧ST37埋线后不同时间点的PU值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在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两侧ST37的PU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点,右侧ST37的PU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③埋线后即刻至埋线后第6天,ST37右-左PU差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ST39的差值(P0.01)。结论: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约7d,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从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来分析,埋线疗法对穴位的刺激效应约为7d。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有内在、外在因素,反射建立后,易成习惯性,一时不易消失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影响进食,此症在神经内科更为多见,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与效果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25~65岁。呃逆程度作者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呃逆不影响进食,重度为频繁发作,不能进食,本组56例中15例为重度呃逆。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隔区:位于耳甲腔与耳甲艇之间的耳轮脚处,以食指甲按压寻找压痛过敏点亦称敏感点,即最疼处。此处作为刺激点。配穴:神门穴:位于对耳轮上下脚交会处或三角窝的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  相似文献   

20.
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的影响,对跌打镇痛液活血化瘀作用作初步探讨和研究。方法:用微循环观测仪观测耳廓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指标,观察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血管血流量变化。结果:缺三角草的跌打镇痛液用药前后血流量无明显差异,麝香舒活精组、三角草组及跌打镇痛液高、低剂量组用药前后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主药三角草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