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广泛性焦虑症与中医学"郁证""惊悸""怔忡""不寐"等病都有相关性。近年来,笔者应用疏肝养心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显著,兹作以下探讨。1病因病机《内经》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类经》中记载:"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心主神志藏神,肝主疏泻藏魂,情志病与心肝二脏息息相关。二者乃母子之脏,生化有序、相互为用,心主血、肝藏血,心肝气血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00-1202
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郁证""惊悸""百合病"等情志病范畴。历代医家大多从心、肝、胆入手,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文章将孙庆教授运用"疏肝行气,调神解郁"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焦虑症,中医将其归于情志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精神紧张、失眠等,与"惊悸""不寐""郁证"等相关。其病因病机主要体现在心—肝—肾轴上,肝郁化火是病机关键,气血不足、阴虚火旺是病理转归。治疗应以肝肾二脏为要,以疏肝、清心和滋肾为基本法则,重视气滞、痰凝、血郁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焦虑症为临床常见情志类疾病,从中医经典辨治常取得良效。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总结一例应用"病机十九条"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导治疗焦虑症的验案,辨证本案患者为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证,治疗以疏肝养血,泻肝安神为法,并结合患者症状及病机特点,阐述了火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将病机原文中的"火"明确为肝火,并进一步指出了阳火、阴火的常见鉴别点,以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5.
<正>情志病多属中医学"郁证""癫狂""脏躁"等范畴,在临床治疗中与一般的内科疾病有很大不同。李瑞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情志病,在长期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了情志病病机的规律,对情志病分经辨治选穴及用针方法具有独特的见解及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师承经验的基础上,对情志病的辨证及针灸治疗进行系统研究,现将李教授有关情志病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贾竑晓  李自艳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86-1188
国家名老中医王文友从医60余年,发现"湿热内蕴"是临床疾病中常见的证候类型,提出焦虑症的病因病机是"湿热内蕴,少阳枢机不利",治疗以"清热利湿,和解少阳"为原则,遣方用药取小柴胡汤合三仁汤之意,选用柴胡、黄芩、半夏、白蔻仁、杏仁、薏苡仁等组方。王老认为湿热的产生与个体的情志、饮食关系最为密切,临床治疗当重视生活调适,嘱患者要畅情志、节饮食,为焦虑症的临床辨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气街""四海"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理论高深玄妙,在《内经》中所论抽象,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提及较少。为了发挥"气街""四海"理论在经络系统中指导针灸治病的特色优势,以针灸临床治疗情志病为切入点,应用"气街""四海"理论探讨其病机、指导用穴。  相似文献   

8.
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中并无"焦虑症"之病名记载,但已有其类似症状的描述.祖国医学中关于情志疾病的生理基础、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性焦虑症从临床表现看,属于情志疾病范畴.综合历代医家的学说和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或不按规律伤及脏腑.情志致病既可见形病,也可见神病,最终导致形神俱病.因此情志疗法也有"五行相胜"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之分.由于情志致病主要影响五脏气机,故情志病证应运用情志相胜理论,并以协调五脏气机为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焦虑症在中医属于情志疾病范畴,归属于郁病,郁病一般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的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笔者在跟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焦虑症患者很大一部分表现为心中不适以及与心相关的一系列症状,老师采用清心除烦、养心安神的方法很快不适症状得以缓解控制。笔者从心本身的特性,与情志的关系以及与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来探讨焦虑症从心论治,应该能从本入手,兼顾相关症状,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情志病为当今临床的常见、多发病,本文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及现代研究者对情志病的认识开始探讨古今医学对情志病的不同理解。同时从炙甘草汤的来源《伤寒论》中对该方的来源及辨证论治的角度,阐释了炙甘草汤治疗情志病的机理及辨证要点。根据情志病临床最常见的病机气血阴阳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常见的几个病症,进行临证辨析,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最后,总结出了以炙甘草汤为主治疗情志病是"辨病"与"辨证"论治共同运用于临床的体现,为炙甘草汤为情志病的主要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角度阐释焦虑之症,病机根本在于肝气郁滞,导致气机阻遏,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继而出现一系列"火郁"症状,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总治则,以升散透达等治疗方法,配合风药轻清上浮之性,使气机畅达,郁火自散,机体气血流畅,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为临床上治疗焦虑症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临床治疗焦虑症医案,从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主病主方及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教授分析了焦虑症"肝胆郁热,心神失养"的主导病机;阐述了疏肝安神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焦虑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教授论治焦虑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05年以来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相关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优势及选穴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焦虑症针灸治疗方案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从传统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其他疗法及焦虑症的针灸选穴特点进行综述。文献资料归纳显示,焦虑症针灸临床治疗选择最多见的是百会、神门、印堂、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焦虑症的针灸治疗选穴突出了辨病论治、专病专穴的选穴方法,强调了中医脏腑辨证及情志疾病"从心、脑、肾论治"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5.
焦虑症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中医学认为,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焦虑症应归属于"惊""恐""惊悸"(心悸)"不寐"等范畴,与郁病中的"火郁""奔豚病"也有一定联系.其病机主要体现于肾一肝一心轴上,肝郁化火是其病机关键,心肾不交是其必然病理转归.治疗应重视肾肝二脏,以滋肾疏肝清火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焦虑症因其病因不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之一。中医研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现代研究焦虑症发病机制主要是从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假说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假说等方面进行解释,文章从中西医两个方面进行分别阐述,以拓宽对焦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生理、病理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从情志的出处、情志活动及情志病的产生、情志病因、情志病病机及情志病的预防五方面探讨情志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并结合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探讨情志病的治疗,以期为现世医家临床防治情志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嗓音病的基本概念、西医病因病机及常规治疗手段。提出中医认为嗓音病的病机为"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常采用保守疗法,包括内服中药、针灸、推拿、导引、气功及情志疏导等,其中针刺治疗嗓音病疗效显著。本文着重从经络腧穴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嗓音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心沁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焦虑症经验.李教授认为素体阳虚为本病发病基础,脾胃虚弱、神失所养、气机失衡乃病机关键所在,病位在心、肝、脾,继而提出"阳为神之母,神为阳之用""阳不足则鬼神扰之""治疗当以脾为重"等理论;治疗上遵循扶阳健脾、理气调神的治则,采用针刺调气、安神,运用中药从阳入手,以扶阳之弱、开阳之路、益阳之源,并配合隔药灸脐、督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焦虑症作为情志类疾病,符合脑不调神,肝失疏泄的病机特点。总体治疗思路当以调神为主,兼调脏腑。本文从焦虑症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征,探讨“心”“脑”与焦虑症的相关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推拿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推拿治疗焦虑症的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推拿治疗焦虑症选穴的合理化、标准化提供参考。推拿治疗时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治“脑”取百会、风池、太阳、印堂、四神聪,调“心”取心俞、神门、内关;再者治“腹”取中脘、气海、关元,调“背”取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这种推拿取穴思路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达到心脑同治,腹背双调的效果,有助于较好地缓解焦虑症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