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标幽赋中就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针灸大成》说: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在针灸学理论中“经脉所过”是针灸临床选穴治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即经脉的阴阳、表里,同名经、异经,上下、左右等关系,为临床复杂多变的各种病症尤其是急性病症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途径的选穴理论依据。现就针灸疗法治疗急症,结合循经取穴法中本经取穴法、表里经取穴法、同名经取穴法的应用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彭伟  晏宜 《新疆中医药》2006,24(6):26-26
经络起止取穴法作为一种取穴方法而言,在各种古医籍和现代医学文献中均未有涉及。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现就教于各位同仁,冀能抛砖引玉。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带共性的现象,如一中年男性患阳明头痛,经服玉女煎无效,患者迎香穴处润动,痛不可触,当即针刺患者对侧商阳穴,捻转数下,患者顿感轻松,疼痛若失。其后另一患者商阳穴处患疗,经针刺迎香穴,亦很快痊愈。考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二穴皆为经络起止处。带着这种启示,我们给一目赤肿痛患者施治,查该患者承泣穴处隐痛,即给他针刺对侧历兑穴,前后两次治愈。因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经络腧穴学教学中,采用了以临床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将最基础的临床取穴思路融会到教学当中。其中,“循经取穴”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此文介绍了教学组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该重难点的辨识方法和学习思路,先明确“循经取穴”的“经”,再学习在“经”上选“穴”,并且厘清循经取穴的学习内涵,讲解的难易程度与大学二年级的经络腧穴学学习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这篇研究资料是在1980年全国针灸临床学术会议论文的基础上加以整理的。经络发源于脏腑,它的走向在脏腑之间的那一部分叫做“体内循行”。从体内延伸到体表,在体表面的走向叫做“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常规是选取一定具有相应主治作用的输穴,通过针刺或艾灸来完成的。古代医务工作者,在针灸医疗实践中,通过归纳主治作用基本相同的输穴,整理成为每一条经脉分布着一定数目专属的输穴,并观察到针灸各经输穴,能治疗相应经脉循行所通过的脏腑器官的疾病,因而认识到各经输穴是人  相似文献   

7.
所谓首尾循经取穴,即病变在经脉的起始穴处,针本经脉的止端穴;病变在经脉的止端穴处,针本经脉的起始穴,根据情况,也可以起、止端的穴位同用.此种取穴方法在彭静山先生所著的<针灸秘验>一书中有记载.彭先生认为本法对经脉首尾穴处出现的疼痛、麻痹有效,尤其对疔毒有特效.本人验之临床,深感本法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举自己在临证中的几则验案,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依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督脉,皆上贯于头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又五脏精华、诸阳之气皆上贯于头,又有头为"清阳之府""清窍"之说,若髓海空虚、清窍失养或痰浊阻络、肝阳上亢,均可循经脉上扰清窍.临床治疗头痛,可从辨证论治、分经取穴等几方面入手,本文重点介绍以头痛部位分经论治头痛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循经取穴是古今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循行上头,督脉与脑府直接相连,头痛的发病与十二经脉密切相关。临床上,针灸治疗头痛,多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解虚实,不可不通。"足以说明经络在辨证诊断、治疗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过程中的重要性。辨证循经取穴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经络系统学说运用于临床治疗,现将辨证循经取穴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依经络学说,手足三阳经、督脉,皆上贯于头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又五脏精华、诸阳之气皆上贯于头,又有头为“清阳之府”“清窍”之说,若髓海空虚、清窍失养或痰浊阻络、肝阳上亢,均可循经脉上扰清窍。临床治疗头痛,可从辨证论治、分经取穴等几方面人手,本文重点介绍以头痛部位分经论治头痛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 ,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0 %以上 ,给患者本人 ,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对头痛的早期及时有效的防治是当今世界医学领域中重要研究项目之一。1 头痛与经络循行的关系  头痛与经络本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的医疗名称概念 ,有关经络的循行在头部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与手、足三阳经脉在头面部的循行特点是不谋而和的。2 头痛的原因  头痛之病因多端 ,但也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盖头为“诸阳之会 ,诸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 ,凡五脏精华之血 ,六府诸阳之气 ,皆上注于头 ,故六淫之邪外令上…  相似文献   

13.
观察分析循经取穴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避免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及不良后果,发现其取穴少,痛苦小,疗效佳,是临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循经交接取穴法为主治疗面瘫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经交接取穴法为主治疗面瘫24例735200玉门石油管理局职工医院三三区卫生所程霞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30天,最短4小时,其中一周之内17例,超过一周者7例。治疗方法:面部以患侧三阳经经脉循...  相似文献   

15.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根据《内经》中缪刺、巨刺(可能是互刺之误)、远道刺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疗法。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一、何谓同经相应取穴法同经相应取穴法是以患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最剧处,作为对应标志,然后取与患部相交叉对称之同经相应穴位或部位(阿是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所谓“同经”,系指所取的针治经穴与患处必须同属一经,更须是左手经与右足经相对。例如患部正当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行部位,治疗时应取足太  相似文献   

16.
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治疗复杂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治疗90例复杂性面瘫,采用肌电图、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等指标与传统针法组、西药组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急性复杂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缩短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提高神经运动电位波幅,降低面肌正锐波和纤微波出现率.  相似文献   

17.
本人运用针灸施治痛症已31年,根据临床经验对痛症患者,首先分析病源何经,痛在何经,辨明阴阳盛衰,再运用指针,在本经或旁经治疗,均在四肢取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4经在针灸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它一定的科学价值。否则针刺合谷立即能解除智齿周围炎症的疼痛,将是不可理解的。那么14经无论在活体或在尸体的解剖上又找不到它的物质存在,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它呢?我除掉根据内经:“气有余则泻其隧,不足则补其隧。”以及若干气化论点,如气穴、气府等来说明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循经取穴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用非穴刺激点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以及NDI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6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者治疗前后NDI指标、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灼烧感、上腹胀痛四项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运用循经取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早饱、餐后饱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循经走罐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经走罐法是运用火罐,沿人体经络循行路线推拉,集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作用于一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操作方法1.1 润滑剂的配制 采用中药木瓜、红花、当归、牛膝、川芎、防风、白术、续断、苍术、木香、白芷、丹参等。将其粉碎成粗粉,溶于乙醇(60%)中。密闭浸泡20天,滤过,加入等量甘油,混匀,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