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次之~([1])。循经取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疾病的症状,在其所属或发生联系的经脉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它是临床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取穴方法。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及其联系脏腑选择特定的经脉与穴位治疗可达到疏导经脉、通利关节、活血止痛的效果。笔者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体系,应用循经取穴法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验案2则,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2.
所谓首尾循经取穴,即病变在经脉的起始穴处,针本经脉的止端穴;病变在经脉的止端穴处,针本经脉的起始穴,根据情况,也可以起、止端的穴位同用.此种取穴方法在彭静山先生所著的<针灸秘验>一书中有记载.彭先生认为本法对经脉首尾穴处出现的疼痛、麻痹有效,尤其对疔毒有特效.本人验之临床,深感本法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举自己在临证中的几则验案,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标幽赋中就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针灸大成》说: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在针灸学理论中“经脉所过”是针灸临床选穴治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即经脉的阴阳、表里,同名经、异经,上下、左右等关系,为临床复杂多变的各种病症尤其是急性病症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途径的选穴理论依据。现就针灸疗法治疗急症,结合循经取穴法中本经取穴法、表里经取穴法、同名经取穴法的应用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隐性痛点”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经取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取穴原则.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单纯用循经取穴,优点是可以迅速取穴,缺点是不能确定两个同名穴位(如左右地机穴)选择哪一个效果更好,还是两个都选择的效果最好?以及忽略一些需要触摸按压才可能发现的隐性痛点(尤其是远端痛点).如果单纯用“以痛为腧”,不足之处是,不能明确地判断出针对病症所应当选取的经脉和穴位.  相似文献   

5.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解虚实,不可不通。"足以说明经络在辨证诊断、治疗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过程中的重要性。辨证循经取穴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经络系统学说运用于临床治疗,现将辨证循经取穴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接经取穴系针灸治病选穴方法之一。所谓接经取穴是指当十二经脉中某一经脉发生病变时,可选取与其上下相连的经脉或同名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此法虽在文献中屡有记载,但作为取穴方法提出则首见于王雪苔所著《针灸学手册》,并作为远道取穴法之一。其后,刘瑚成在《针灸配穴》中将其改称为“接经配穴”,还附有14种病症48例采用此法的疗效统计,至此接经取穴法更有了临床治病效果的依据。由于其产生较晚,以致目前许多针灸文献未予论述,有的虽予  相似文献   

7.
劳氏伤科是享誉浙东的中医骨伤流派之一,其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深得家传,更以针灸治疗骨伤疾病为特色.笔者将劳建民针灸治疗骨伤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循经选穴法 《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劳建民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循经取穴法运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中.如某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可由该经脉所属的经穴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灸临床取穴概说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410007)袁宜勤主题词选穴/方法,循经取穴针灸要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前提和基础。笔者在系统总结前人取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针灸临床取穴方法作一初步探讨。1循经取穴法循经取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  相似文献   

9.
磁圆梅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圆梅针是新九针的针具之一,由我所针灸前辈师怀堂教授历经多年根据《内经》所记载的古代员针以及近代梅花针,并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其通过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以迎随补泻和叩击强度变化等综合作用来治疗疾病。常用叩刺方法有:循经取穴叩刺法、经脉叩刺法、穴位叩刺法、局部叩刺法等,几种叩刺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揩摩点按法可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临床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跌打损伤所致血瘀肿痛、湿疹、神经性皮炎、肱骨内外上髁炎、胃下垂、肠炎、神经衰弱、小儿腹泻、子宫脱垂等病症,疗效显著,并能美容健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消化系统适宜病症针灸治疗方案的现有证据并整合最佳证据,对临床穴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梗阻、便秘的临床文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特征,初步研究针灸治疗适宜病症的取穴规律。结果:针灸上述病症的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经脉主治方面无明显规律可循,上述病症中有88%的高频穴位都与疾病所在系统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区,而少数处于较远神经节段区的穴位仅占12%。结论:腧穴的主治范围主要由相关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决定,针刺的节段性效应及整体性效应可作为针灸取穴理论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基于祖国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主要原则,从针灸最佳适应症之--脑梗死切入,在课题组34年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取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穴位,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参数刺激不同穴位后脑的特异性反应;同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明确醒脑开窍组方与非经非穴治疗脑梗死的经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古代针灸典籍中针灸处方配伍的演化发展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选穴配伍的关键归纳为辨证、循经和远近三条指导原则,提出建立在经脉脏腑辨证基础上的病变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取特定穴的循经远近配穴规律以指导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的外周经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镇痛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及外周机制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较少考虑到经穴系统的特异性治疗作用,且模型建立也无法体现经穴——脏腑相关性联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痛证多为循经取穴,即应用传统的经络循行理论,以“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按经脉循行区域选取相应的穴位治疗痛证,临床疗效较好。为此,我们建立了具有经穴——脏腑明确关系的胃——足阳明胃经痛证模型,以探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经穴特异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梳理古今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主要穴位,归纳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结论]治疗癃闭证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重视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的配伍,多取特定穴;其高频用穴处方多由阴陵泉、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组成。  相似文献   

16.
田元生 《山西中医》1991,7(1):24-25
远道取穴针治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报道甚多,并疗效显著,广为运用;然所取穴位多为经验用穴,似无规律可循。笔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辨证取穴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规律,通过资料分析加之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远道取穴针治此病的取穴规律,现介绍如下。急性软组织损份,取穴治疗宜少而精,远道取穴是其关键,它包括特异性和对应性。一、特异性:即指腧穴对某软组织损伤具有卓效或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性能。这类腧穴较多,它是古今临床经验之结晶,然应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通过证候分析找出损伤部位经脉之所在,选择本经或与之相连异经的特定腧穴。具体治疗取穴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10 a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自2010年~2019年应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其腧穴归经及应用频次,总结取穴规律。结果:纳入54篇相关临床文献,共涉及47个穴位,10条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数最大(120次),其次是任脉(112次)。腧穴使用频数位于前13位的依次是中极(35次)、关元(31次)、次髎(25次)、三阴交(20次)、气海(17次)、下髎(17次)、中髎(16次)、上髎(15)次、膀胱俞(14次)、肾俞(11次)、足三里(11次)、水道(10次)、阴陵泉(10次);在配穴方法上以本经配穴法和前后配穴法为主。结论:近10年来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的取穴原则;以本经配穴和前后配穴作为主要配穴方法;经脉选取上以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穴位多取中极、关元、次髎、三阴交、气海等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针灸治疗流泪症的条文,建立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结果针灸治疗流泪症涉及10条经脉,34个穴位,使用总频次227次,应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胃经,选用穴位4个;应用穴位居第2、3位的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其次为督脉、小肠经、三焦经、肺经、脾经、大肠经。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睛明、承泣、头临泣、头维、腕骨、四白、攒竹。结论流泪症取穴以胃经、膀胱经、胆经为主;穴位以局部取穴为主。邻近和远端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穴位的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96年至2015年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文献,统计主要穴位应用频次,分析归经、分部及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涉及主穴58个,主穴穴位频次608次,主穴涉及经脉11条。最常用的4个穴位是关元、三阴交、子宫、中极;主穴穴位使用频数前5位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结论现代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关元、三阴交、中极、子宫最为常用,选穴原则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依据,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经验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20.
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止痛为原则,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疼痛部位、痛点分布及四诊合参、循经辨证、取穴,临床采用穴位注射和贴敷,治疗后疗效观察,说明穴位注射和贴敷有止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