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4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各自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惊厥、意识障碍等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患者42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时间等也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短一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可以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患儿的疗效,还可以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康复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减少住院费用带来的压力,可以在今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脑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症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于脑炎损伤后1~2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管理,观察对比2组护理效果、临床康复情况、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改变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退热时间、意识障碍及惊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M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炎患者急性期稳定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质量,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所接收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儿45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康复护理可以缩短患儿体征的恢复时间,并且还可以降低患儿的伤残率,此护理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7月~2005年10月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针刺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及应用神经代谢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高压氧、运动等功能训练,治疗结束后,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意识障碍、颅神经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及1年后伤残的发生率.结果:针刺组患儿在急性期昏迷、颅神经障碍、抽搐、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伤残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尽早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伤残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智能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智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智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康复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冠县中心医院92例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46例)给予康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9.5%,组间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惊厥和脑神经障碍、意识障碍和肢体障碍等临床体征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危重型并脑炎患儿康复中的效果分析。方法:6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均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在儿童重症病区住院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和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经治疗2~4 d后均有显著好转,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对症治疗及通过消毒隔离、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时病情监护、皮肤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情况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康复过程中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辅以针灸疗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均在急性期按常规护理,康复组在生命征平稳、无心功能不全、一般状态良好后开始康复护理及针灸治疗。结果:康复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流行性乙脑炎患儿在急性期开始康复护理辅及针灸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性康复护理,具备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基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对后期康复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选取研究对象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进行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后的继发性肢体功能障碍。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继发性肢体功能性障碍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对孩子进行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能够提高孩子的运动功能,减轻病情对孩子的肢体功能损伤,为后期康复创造了良好的训练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脑炎后遗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与护理,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经过评价,治疗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炎后遗症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7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检测血清中NSE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血清NSE含量逐渐降低,治疗第5天和第10天,观察组患者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且能降低患者体内NSE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重症孕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选取120例ICU重症孕妇,由计算机随机选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孕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将两组孕妇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比较两组孕妇病情恢复情况,以及两组孕妇总满意率,并分析讨论。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度、认知功能以及病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ICU重症孕妇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良好,不仅使ICU重症孕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还增加了孕妇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心理护理值得在ICU重症孕妇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为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小儿病毒性脑炎84例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儿预后。结果实验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运动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F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病毒性脑炎患儿症状的早期缓解,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应用纳洛酮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减少经济压力,且治疗效果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施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各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更有效地使患儿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共120例,均为2019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接收的脑卒中并发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管理干预。观测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M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等各指标的恢复效果更为理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更佳,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等,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