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从肾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医认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虚为本,瘀血、火热、风邪为标,临证时应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能获效。然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中医属“血证”“紫癜”“发斑”“衄血”等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总结重庆市名中医胡陵静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诊经验。胡陵静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两燔,热毒内蕴而致,临床上以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容川是为晚清著名医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血证论》就是《五种》其中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著作。血证,是指中医对人体一切出血性疾患及其合并症的总称。《血证论》对血证的诊断和治疗颇多创见,理法方药也很严谨,填补了此前中医在血证理论和临床诊治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故常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等。ITP属中医"血证"、"发斑"、"虚劳"等范畴。现就ITP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治疗任德全等[1]将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 ITP)因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 ,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皮肤粘膜紫、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 ,本病属中医“血症”范畴 ,在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情况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医学正传·血证》将各种出血归在一起 ,并以“血症”之名概之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症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唐容川的《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著 ,该书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由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中并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名的记载,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相关论述颇多。现代医家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为"虚劳"、"血证"等范畴。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慢性起病,多归为"虚劳"范畴。经临床观察,发现其病机多为肝郁脾虚,治疗上以益气养血、疏肝健脾为主。现将临床中治疗有效病例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标准明确的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指南辨证部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德尔菲(Delphi)法对第2轮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候分类主要包括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气阴两虚证有待于在第3轮问卷中做进一步讨论;(2)各证型辨证要点中的无症状及体征应删除,不考虑进入第3轮问卷中。结论:利用德尔菲法规范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标准,方法明确。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紫癜病”,饮食失宜、情志过极、久病体虚、外感六淫等病因皆可使机体阴阳失衡,进而发为该病。孙伟正教授根据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自拟验方“血安宁”“血思饮”治疗,攻补兼施,形神共调,调和阴阳,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介绍孙伟正教授辨治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50例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简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健脾补肾,凉血清心。结果观察组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次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健脾补肾,凉血清心能提高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2.
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体现调气治血的观点,对治疗血证价值颇多。  相似文献   

13.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临床文献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提取证候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发病人群(儿童和成人)的证侯、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在证候分布规律对比方面,儿童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热妄行,以实证为主,成人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脾不统血,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在证素分布规律方面,儿童以血热、血虚、阳虚证素为主,成人以阴虚、血瘀、(火)热证素为主。血热妄行证和脾不统血证是儿童和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证候,其中儿童病性以实证居多,病机以血热更为显著,成人病性多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病机以脾气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管损伤。表明可以通过从不同中医证型的ITP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差异来寻找与ITP特异性的指标,并通过研究中医药调节ITP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修复ITP患者的血管损伤来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达那唑)35例和对照组(单用达那唑)35例,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5.71%)优于对照组(48.5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有效率(51.43%)明显优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还可减少服用达那唑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延长有效期。  相似文献   

16.
赖桂海 《光明中医》2013,28(8):1719-1720
《血证论》以血证立论,唐容川从血证辨证论治上,论述溃疡性结肠炎所属的中医病证,为临床认识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开辟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对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总结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从辨证论治和腑脏论治两方面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说明中医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出血是恶性血液病的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恶性血液病出血证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唐宗海著《血证论》阐述气血失和是血证的基本病机,调气和血法是血证的治疗大法,由此思考恶性血液病出血证与《血证论》中血证的联系,分析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调气和血法论治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关键,为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黄世林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而湿邪为患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从"脾、湿"的角度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将黄世林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进行总结,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