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鸡冠花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电子感观分析法(色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b*值,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鸡冠花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冠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用SPSS 19.0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呈极显著负相关。a*,b*与异鼠李素含量不相关,L*,a*,b*与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不相关。结论:鸡冠花粉末颜色越暗、偏红程度越大,其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高,而偏黄程度大,则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低;鸡冠花异鼠李素含量仅与鸡冠花粉末明暗程度相关(负相关);鸡冠花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与其粉末颜色不相关。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代表了植物中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因此用它们作对照品来分析药材有效成分与粉末颜色相关性有一定意义,且测定鸡冠花的颜色值用以评价其质量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可为鸡冠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另外,鸡冠花主要色素类成分为红色素,鸡冠花粉末颜色值是否反应鸡冠花红色素的含量以及鸡冠花具体发挥作用的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瓜蒌皮药材中五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收集地瓜蒌皮药材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并以各成分作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收集地瓜蒌皮药材中黄酮类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异槲皮苷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5. 5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1的瓜蒌皮药材质量最好。结论:以异槲皮苷为公共因子变量,对瓜蒌皮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可以更好地控制瓜蒌皮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青钱柳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青钱柳叶的显微特征、指标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绿原酸、异槲皮苷和槲皮苷)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结果:各批次样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特征明显,青钱柳叶中绿原酸、异槲皮苷、槲皮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79%、0.30%~1.00%、0.11%~0.74%。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养心草宁心安神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养心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①没食子酸,②齐墩果酸,③异鼠李素,④山奈酚,⑤对羟基苯甲酸,⑥槲皮素,⑦β-胡萝卜苷,⑧槲皮苷,⑨2-乙酰萘。结论:化合物异鼠李素、对羟基苯甲酸、2-乙酰萘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5.
白梅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华  张玲  尚立霞  邵成雷  吴永霞 《中药材》2008,31(11):1666-1668
目的:研究白梅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梅花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Ⅰ)、异鼠李素(Ⅱ)、槲皮素(Ⅲ)、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异槲皮苷(Ⅵ)、金丝桃苷(Ⅶ)、芦丁(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枫香树叶中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方法:采收相同产地下不同采收期和相同采收期下不同产地的枫香树叶,称重、晒干,并用HPLC法测定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结果:24批枫香树叶,同一采收期中江西余江、江西鹰潭、江西弋阳三个产地的枫香树叶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总含量均较高;同一产地的8个采收期中,以5,6,7月份采收的枫香树叶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总含量较高,12月份采收的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总含量最低。结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枫香树叶中异槲皮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生长环境和采收季节对枫香树叶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野菊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野菊花粉末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野菊花中总黄酮化学含量进行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野菊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则无相关性。结论测定野菊花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沙棘果不同部位提取的2种沙棘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沙棘果肉黄酮和沙棘籽黄酮中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种沙棘黄酮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沙棘果肉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占总黄酮的21.49%、5.05%、54.12%;沙棘籽黄酮中3种黄酮苷元分别占总黄酮的4.17%、31.50%、6.50%。结论:从沙棘果不同部位提取的2种沙棘黄酮中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分布呈现不同特点,沙棘果肉黄酮以异鼠李素为主,沙棘籽黄酮则以山奈酚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线叶菊指纹图谱,阐明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抗菌药效贡献的大小,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线叶菊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PBS(0.1 mol·L~(-1)磷酸二氢钠与2%冰乙酸1∶1混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通过线叶菊不同批次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副乙型伤寒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来反映其抗菌活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法可知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副乙型伤寒杆菌有作用的峰共有9个。灰关联度分析得出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荭草素、异杜荆苷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内酯、杨梅素、木犀草苷、圣次草苷、异槲皮苷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木犀草素和槲皮素3-O-芸香糖基-7-O-葡萄糖苷与白色葡萄球菌相关;圣次草苷、芒果苷、杨梅素、芦丁、东莨菪内酯、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与副乙型伤寒杆菌相关,上述抑菌关联度均达到了0.8以上。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抗感染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制备单体化合物,根据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异牡荆苷(2)、芹菜素-6-阿拉伯糖基-8-葡萄糖苷(3)、芹菜素-3′-甲氧基-7-O-芸香糖苷(4)、槲皮素(5)、金丝桃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9)、槲皮素-3-O-芸香糖基-7-O-葡萄糖苷(10)、圣草次苷(11)和圣草素(12)。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线叶菊属植物及线叶菊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为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