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癌因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而发病,但临床中受现代医学手段的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多见气血亏虚证或气滞证,化疗后多见脾虚证或脾肾两亏,放疗后多见热毒证或阴虚证,应根据各阶段特有的证候特点加以辨证用药,同时大肠属六腑"以通为用",可适当添加通腑之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  相似文献   

2.
张楠  尤建良 《河南中医》2019,39(11):1683-1686
不完全性肠梗阻为癌症术后常见并发证,与"肠结"之痛、呕、胀、闭四大主症相似,"肠结"盖因正气亏虚且有形实邪阻滞肠腑,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寒凝、湿邪、热毒、瘀血、燥结等实邪阻碍气血运行,致肠腑传导失司,发为本病。尤建良教授认为癌症术后:辨证属气虚者,正气亏虚于内,脾虚肝郁,胃失和降,中焦虚寒,痰湿阻络,结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因病机特点,采用通腑方以益气疏肝健脾,温燥降逆止痛,并临证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肠结”“腹痛”等范畴。中医通常采用泻下通腑法治疗该病,多运用承气汤加减。王宝迎教授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是有形实邪痹阻肠道在先,气血亏虚无力推动在后,两者互为因果,加之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缠绵难愈,仅泻下通腑恐难奏效,应攻补兼施,在迅速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不伤及正气。该文介绍王宝迎教授治疗粘连肠梗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肠梗阻属中医"关格"、"腹痛"等范畴。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张云杰教授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肠梗阻,现将治疗肠梗阻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张教授认为本病是由于阴虚肠燥、气血亏虚、瘀血阻滞、寒凝固结、燥热内结、食滞阻肠或虫邪聚阻等致肠道传导运化功能失职而发。指出若素体阴虚,或术中失血过  相似文献   

5.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桂芝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主要病因在于脾气亏虚、热毒蕴结,以热毒内蕴为病理基础,脾气亏虚为关键病理。当放射线照射肠道时,火热毒邪蕴结于肠内,灼伤脉络,腐蚀血肉。放射性直肠炎病灶虽在大肠,但常因脾气亏虚,小肠不能泌别清浊,湿浊之物倾注于大肠,肠腑气机升降功能失司,腑气不能正常通降,气机郁滞而变生癌毒。在疾病不同阶段、结合不同证型合理用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病因以饮食不节、气滞血瘀、湿热闭阻、寒结肠腑等为主,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失调及经络气血功能障碍,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状态。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虚则升降失司,则大肠会出现传导失职,出现便秘,脾不统血亦会出现便血、出血,脾虚可贯穿于肠癌整个病程。胃功能失常则不可降浊,湿浊壅滞,邪毒内侵,与痰湿、血瘀互结,壅塞于肠道,形成肿块,阻碍中焦气血运行,脾气更虚,和降失司,终致肠腑不通。中药治疗包括口服、外敷、灌肠,适用人群广泛,对身体虚弱,不适于手术患者尤佳,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9.
整理总结刘宝文教授中医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正虚无力抗邪,外邪袭内,邪毒内蕴,日久耗气伤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而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以"补髓生血,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同时兼以扶正;强调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代谢毒素的产生和潴留是慢性肾衰竭的显著特点。改善代谢毒素产生的内环境,减少代谢毒素生成并增加其排泄,是阻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环节。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等邪实为标,久病则湿、瘀、毒蕴结。邪实既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产物,又诱导疾病进展。《温热逢源》言“盖脏病无出路,必借道于腑,乃能外出”,六腑可为邪实之出路,故六腑通则邪实输泻有余。通腑泄浊法以邪实为标靶,是慢性肾衰竭在扶正固本之外的治标之法。狭义的通腑泄浊法功同下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局限,应进一步阐释其内涵,拓展其应用范围以适应临床需要。广义的通腑泄浊法当重恢复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给予邪实以出路,并“攻邪已病”。根据邪实的特性因势利导,使之排出体外,邪去则正安,主要包括通达气机、通利小便、通畅肠腑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刘祖贻运用扶正法治疗肝癌的经验。认为肝癌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正气亏虚、邪毒搏结为其主要病机。临证主张在扶正御邪、扶正祛邪、扶正安邪即"扶正三法"的指导下,以健脾扶正为主,佐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蕴,郁化热毒,下注肠道,壅塞气血,以致肠腑气血凝滞,血腐肉败,而成痈、溃疡,下痢赤白,其病机为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小奇教授从脾虚毒滞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王小奇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是以脾胃亏虚为本,毒邪郁滞为标,由于感受外邪或先天不足等因素导致中焦脾土亏虚,升降失常,气血运行受阻,痰浊、瘀血、湿热内生,诸邪积聚,郁久化毒(痰浊之毒、瘀血之毒、湿热之毒),毒邪阻滞胃腑所致。故在治疗上以固护脾胃为主,同时祛其浊毒;祛痰浊之毒,重在祛湿化痰,佐以温通;祛瘀血之毒,重在活血化瘀,兼以行气;祛湿热之毒,重在清热解毒,辅以温药。如此虚实兼顾,乃能正邪两治,直中其本。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肠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因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而发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等,可引起梗阻肠段解剖和功能性改变,进而出现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壁坏死和继发感染,甚或致毒血症、休克、死亡。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痹""关格""肠结""腹胀"等范畴,其发生机制为湿热蕴结或正气亏虚,导致胃通降失常、腑气不通。肠梗阻治疗以"通"为要,但又不限于"通",需处理好扶正与通便的关系。扶正要辨证,通便要掌握好  相似文献   

17.
蔡光先教授认为 ,肺癌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 ,正虚不仅指正气亏虚 ,还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降低 ;邪实是指致病因素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障碍 ,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指出 ,应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 ,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多以扶正为主 ,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力求分阶段辨证论治 ,遣方精良 ,用药灵活。根据本病因虚而得病 ,由虚而致实的特点 ,重用黄芪。应防毒邪留恋 ,做到驱邪务尽。  相似文献   

18.
以壮医理论"毒虚致病"为指导,根据"毒虚论"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来认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提出"肝病瘙痒发病内因责之于本虚(气血虚),"湿、热、瘀毒"毒邪阻塞三道两路,天部之气失调,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而导致发病"的思想观点,进而提出"调气、解毒、补虚"的肝病瘙痒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蔡光先教授论肺癌病因病机治则及用药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光先教授认为,肺癌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正虚不仅正气亏虚,还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实是指致病因素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指出,应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我以扶正为主,兼以驱邪为治疗原则,力求分阶段辨证论治,遣方精度,用药灵活,根据本病因虚而得病,由虚而致实的特点,重用黄芪,应防毒邪留恋,做到驱邪务尽。  相似文献   

20.
毒邪一指病因,二指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三指病证,四指病性,五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病因之毒常被称为"毒邪",即"邪之甚者则为毒";包括外受毒邪、内生毒邪。痛风病因病机为外感毒邪、内生毒邪、外邪引动内伏之毒等。痛风病变之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盛或后天调摄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浊毒内生。继则每因复感外邪侵扰而诱发内生伏毒,毒邪流注血脉、骨节、经络乃可发病。病久入络而致瘀毒,终因湿热瘀毒互致为患而脾肾亏虚。初为邪盛的实热证,继则出现气血亏虚和痰湿瘀血阻滞的本虚标实证。辨证遵循祛湿、泄热、解毒之法。认为未病先防,除节制饮食之外,对于内蕴湿毒之体,当及早干预,予以排毒通利之品,使邪去正安,脏腑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