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脂代谢病(GLMD)是表现为高血糖、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定的中医病名。本文基于中医疾病命名常用方法,从GLMD的临床症状、病情、病因、病位、病机、病性6个方面对其中医命名进行逐一解析。最终,根据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情况,从病机与病性相结合角度,将GLMD命名为"瘅浊",既能涵盖疾病内涵,又能同时反映疾病病机、病性等特点。"瘅"主要指"热""湿热""劳病",瘅之为患可损伤全身多个脏腑,包括脾瘅、胃瘅、肾瘅、胆瘅、心瘅、消瘅、肝(胆)瘅等;"浊"指湿、痰、瘀、毒等病理之浊,现代医学糖、脂代谢紊乱的病理变化及其产物如高血糖、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归属于"瘅浊"的范畴。"瘅浊"规范了GLMD中医病名及疾病范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疾病理论体系,为整体认识和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中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病,其核心病机依旧是中满内热。进一步发展,则或瘀、或痰、或湿、或毒、或浊……相互交杂,波及全身,变证丛生。脾瘅与血浊关系的明确为代谢综合征的“治未病”提供了落脚点,实现了代谢综合征与其并发症治疗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代谢性高血压是指在代谢综合征条件下的高血压状态,通常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此类高血压用传统的以降压为目的的治疗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基于中医脾瘅理论来重新审视代谢性高血压,运用"态靶因果"的理念对其分期、分型,在调态中打靶,肥胖、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同步调理,以提高代谢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之一,以过食肥甘引起的肥胖为基础,常伴糖耐量低减、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多从单一组分入手,方法较为局限。以脾瘅理论为指导,探讨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认为该病与脾胃密切相关;中满内热是其早期核心病机,病机演变经历了"郁(食郁、气郁)、热(痰、瘀、毒)、虚(脾胃)、损(多脏腑)"4个不同阶段。临证须整体治疗与消膏降浊相结合,实现"肥、糖、脂、压"同调的目标,同时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增强疾病治疗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肥胖与中医"脾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脾瘅的发展过程中,肥胖作为脾瘅的早期阶段,是脾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同时,脾瘅也是肥胖向相关并发症转化的关键阶段。基于脾瘅理论,探讨肥胖的病机和治疗。肥胖属于脾瘅病理过程中"郁"的阶段,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在治疗上应谨守病机,根据肥胖虚实的不同施以消膏降浊、行气开郁及补气健脾3种治法,同时注重态靶结合,配合具体的靶方靶药,提高中医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6.
《内经》脾瘅与糖调节受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内经》中"脾瘅"病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关系,提出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病名为《内经》中"脾瘅"病;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病机为脾气郁遏、脾虚内热;创造性地将辛开苦降法应用到调节受损阶段的治疗,论述了新开苦降治疗脾瘅的机理,并对半夏泻心汤治疗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2DM合并NAFLD)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方面的表现。通过对中医典籍的阅读及分析,发现中医"脾瘅"理论与T2DM合并NAFLD有诸多相似之处。从病名、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讨论脾瘅与T2DM合并NAFLD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脾瘅"理论从"异病同治""无症论治""治未病"出发,阐述T2DM合并NAFLD的特色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结合古文献对脾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糖异平方的组方特点,从中医学角度探讨糖异平方治疗脾瘅的机制,并对糖异平方治疗脾瘅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糖异平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将其归为中医“脾瘅”范畴,目前对于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文章拟从肝的角度对脾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代谢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其治疗需将改善代谢与降低血压同步执行,顾此失彼,均不能良好地控制血压。中医药在这方面恰好可以发挥其"异病同治"的特色和优势,肥、糖、脂、压、酸同步调理。仝小林教授以"调态"为先,结合"打靶",运用中药治疗一代谢性高血压患者10个月,最终将该患者的血压由160/100 mmHg降至正常范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该案例,以简单介绍仝小林教授对该病的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为代谢性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张雯  王倩  胡利军  崔霞 《北京中医药》2021,40(8):850-852
儿童代谢综合征增加了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故防治尤为重要.从发病过程分析,现代医学的代谢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从儿童体质分析脾瘅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痰湿与后天饮食失调、运动不足、情志不畅、外湿困脾,从形盛和气虚角度着手,以运脾化湿、祛痰降浊为基本治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综合防治儿童脾瘅,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祥  王斌  吴深涛 《中医杂志》2014,(23):2055-2056
介绍分期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临证思路和体会,认为浊毒贯穿2型糖尿病始终,治疗糖尿病必须重视浊毒的病机。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病期、消瘅病期3个阶段分别论述其病机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脾瘅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瘴”是源于《黄帝内经》的重要概念。以文献为基础考证脾瘅源流:脾瘅源于瘅,是脏腑瘅病的一种;瘅,谓热也。后世对脾瘅概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并丰富了其临床表现和治法。脾瘴不仅是肥胖一脾瘅一消渴三部曲的一部分.还是肥胖向肥胖相关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转化的必经之路,相当于代谢综合征早期。“睥瘅理论“理、法、方、药”俱全,能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从源头上治理代谢综合征,从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符合“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4.
脾瘅与消渴病关系最为密切,是为消渴病前期。玄府作为人体最微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其理论阐明了多种病证的致病机理。基于玄府理论辨治脾瘅,认为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疏泄失常、肝玄府郁闭,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由此提出脾瘅之治当以"开通玄府"为要,包括"运脾开玄、助脾散精,调肝开玄、畅调气机,补肾开玄、宣通气液"三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脾瘅、阻断消渴病发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认为脾和代谢综合征症候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病机和治疗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提出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应当重视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引隋·甄立言《古今录验》云:"消渴病有3: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病很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又很像《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脾瘅、消渴、消瘅3个期。这3个期分别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和转变的3大过程。这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只要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就可以了解得很清楚。为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病的防治方案,我们将消渴病按照脾瘅、消渴和消瘅3个期讨论。其分期的病因病机见表1。脾瘅期除了糖尿病前期,还包括代谢综合征;消渴期似糖尿病无并发症和伴…  相似文献   

17.
脾瘅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脾瘅是源于《黄帝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素问?奇病论》和《素问?通评虚实论》的论述,可推论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二者具有共同的基础和始动因素——肥胖,共同的核心病机——中满内热;其演变除进展为消渴(2型糖尿病)外,还可引起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脂肪肝、痛风等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该理论明确了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复杂症候群的共同源头,为从根本上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即从肥胖入手、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等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针对脾瘅发病过程和中满内热的核心病机,分别采用消膏降浊、开郁清热、活血通络等治法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前期可归属中医的“脾瘅”,是一种血糖异常的高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认为“脾瘅”的病位在脾,脾虚为其起病之根源,而痰瘀互结贯穿病机之始终。治疗采用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之法,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为主,直除病根;以健脾祛湿食疗方为辅,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的"脾瘅"、"食郁"范畴。糖调节受损阶段相当部分是可逆的,应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这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肥胖的病因、病机、治疗及转归都与足太阴脾经密切相关。病机总属脾肾气虚、痰湿偏盛,健脾利湿化痰贯穿了治疗肥胖的始终,调理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肥胖的根本。脾土正常是代谢正常的基础,对人体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在治疗减肥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健脾利湿化痰,脾运化正常,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病理性的痰、浊、水饮得以消除,脂凝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