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1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19例;预防组60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21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发热给予退热降温,预防组除退热降温外,每8h给予地西泮0.3mg/kg,共3次。结果:预防组总复发率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效果理想,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地西泮+苯巴比妥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辨证针刺穴位+醒脑静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惊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诊治的儿童高热惊厥72例,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4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30例,都给予静脉用丙戊酸钠的综合治疗。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儿童的治疗有效率为100%,而复杂性热性惊厥儿童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进行观察,所有儿童无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明显改变。结论:儿童高热惊厥采用丙戊酸钠注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且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发热期间每日口服苯巴比妥3~5 mg/kg,用至体温正常,常规辅以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及原发病治疗。随访1~5年。结果:复发率治疗组为10%,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苯巴比妥对预防性治疗热性惊厥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癫痫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癫痫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头晕、食欲减退、嗜睡等不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的发热患儿,应用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进行预防复发性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对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除口服扑热息痛降温及常规抗炎治疗外,无论是否发生惊厥,均予苯巴比妥钠片口服预防惊厥,体温正常时不再继续服用苯巴比妥钠。对照组除在发生惊厥时应用镇静剂外,不再使用任何镇静药物预防。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惊厥,复发率为5.2%,对照组有20例再次发生惊厥,复发率为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和热性惊厥好发年龄段的发热患儿,进行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及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转为复杂热性惊厥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小儿热性惊厥发热时间和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可以减少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7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复发率及癫痫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意识恢复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长于观察组,惊厥复发率及癫痫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降低复发及癫痫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孟建国 《吉林医学》2014,(5):961-962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癫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具有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较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崔爱莲 《当代医学》2016,(12):140-141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以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并作出比较与客观评价.结果 30min内,观察组有效率90.24%(37/41),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3.998,P<0.05);60 min内,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68%(38/41)显著超出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5.513,P<0.05);2 h内观察组复发率4.88%(2/41),对照组复发率21.95%(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 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治疗,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诊断癫痫应用小剂量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新诊断癫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戊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常规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8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臀比、BMI、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FINS、FPG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24.3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脑醒静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解痉、退热、抗感染、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脑醒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控制惊厥、退热等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组惊厥控制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应积极予以解痉、退热、抗感染、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辅以脑醒静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速退热,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治疗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神经门诊患儿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了小剂量的丙戊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了治疗剂量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364,P=0.2340.05)。结论小剂量的丙戊酸镁在小儿癫痫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且价格低廉,具有更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的85.71%(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16.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李艳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82-108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阳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PS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NSE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与对照组(14.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多种急救手段综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穴位联合醒脑静静滴,大承气汤免煎颗粒保留灌肠;对照1组采用辨证针刺穴位联合大承气汤免煎颗粒保留灌肠:对照2组采用苯巴比妥注射液(鲁米那)肌注联合补液及对乙酰氨基酚栓(小儿退热栓)纳肛。结果三组止惊时间治疗组为(1.45±0.34)min,对照1组为(1.56±0.63)min,对照2组为(3.98±1.74)min,治疗组与对照1组相当(P〉0.05);治疗组比对照2组止惊快(P〈0.05);三组退热时间,治疗组为(2.98±1.16)h,对照1组为(5.63±1.97)h,对照2组为(4.05±0.83)h,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h内惊厥复发率分别为5%、10%、20%,对照2组复发率最高。结论中医多种急救手段综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可明显缩短止惊及退热时间,减少24h内惊厥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类药品在预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情况,试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热性惊厥(FS)患儿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复发情况和治疗费用。结果:239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FS)患儿预防用药率为92.4%,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icated feverseizures,CFS)患儿预防用药率为100%。主要使用药物为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与地西泮在防治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率、治疗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地西泮较苯巴比妥不良反应发生率、惊厥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9例热性惊厥患儿中,92.4%的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预防用药率偏高,止惊、预防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喹硫平与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BPD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躁狂症状、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贝克-拉范森狂躁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相比,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BPD抑郁发作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BRM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