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建娥 《当代护士》2017,(12):183-18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方法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科手术显微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眼科显微器械质量标准、使用交接明细单、优化器械管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及制定岗位职责等内容,将每一环节做精做细,并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精细化管理后,眼科显微器械的清洁度、器械完好率显著高于精细化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显微器械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显微器械的清洁度及完好率,延长显微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供应室服务模式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以来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服务模式管理,查找腔镜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交接不清、清洗不彻底、精密器械损坏、器械部件丢失或脱落、发放不及时等),记录手术室腔镜器械生物检测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手术室腔镜器械循环时间、手术医生满意率,并与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供应服务模式管理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室腔镜器械在消毒供应服务模式管理实施后手术室腔镜器械出现问题明显减少,腔镜器械循环时间明显缩短。实施后腔镜器械生物检测合格率、腔镜器械包装合格率、手术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服务模式管理保障了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清洁灭菌,同时使腔镜手术工作衔接更加流畅,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和腔镜手术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肯定,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通过制定总的护理管理目标(器械清洗一次性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护理三基考试、护理人员考核评分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等)和分级管理目标(岗位目标、感染管理目标、学习提升目标、服务目标等),结合科室实际,按照目标要求实施动态管理。观察实施目标管理后手术器械清洗一次性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手术医生满意度和全科考核评价评分、三基考试成绩的变化。结果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实施目标管理后,手术器械清洗一次性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手术医生满意度和科室总体考核评价评分、三基考试成绩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目标管理理论有效提高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清洗及灭菌眼科精密器械共50214件,按随机抽样法选取其中的21660件,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抽查的8692件器械作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抽查的12968件器械作为实施后组,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差错率、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实施后组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1);实施后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生、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能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差错率及院内感染率,提高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消毒供应室内负责清洗包装的手术室器械中选择200件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观察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则实施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两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与管理情况、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细菌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显著更优,各项工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更佳,器械损坏、数目有误、未及时运输以及遗失发生率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细菌检测结果可知,观察组工作人员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以及器械表面细菌量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手术室器械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消毒供应室实施关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管理清洗、灭菌、分类、包装、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后与实施前比较,手术室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表格记录质量、发放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环境、仪器设备、布局和工作中受伤情况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中受伤情况明显减少;清洁区环境空气卫生学监测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关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及工作人员满意度,清洁区环境和空气卫生学监测质量也明显提高,保证了手术室器械的安全有效,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方案运用于基层医院手术室及供应室,探讨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基层医院供应室现状给予"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对比调查"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前后器械完好及早收晚送率;调查手术室医生及护士对实施"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前后满意度。结果实施"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前后,发放物品准确率从89.5%上升至99.8%,清洗质量合格率从87.9%上升至99.9%,器械完好率从75.9%到95.6%,早收晚送率从30%下降到5%;临床满意度从84.0%上升到94.6%。结论 "手-供"一体化人力资源联合调配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手术室及供应室,能够合理使用及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及供应室护理质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饶凯  朱银娇  谭湘美 《妇幼护理》2024,4(6):1398-1400
目的 探究骨科外来器械标准化护理管理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取消外来器械跟台人员管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共 120 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抽签的形式将手术案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整理配合方式,观察组实施骨科外来器械标准化护理管理流程。比较两组的外来器械管理质量,手术医生与护 士的满意度、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及术后规范处理率。结果 观察组的外来器械管理质量,手术医生与护士的满意度、器械清 洗质量合格率、术后规范处理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取消外来器械跟台人员管理工作中,实施骨 科外来器械实施标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器械管理质量及手术室内的护士配合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 2012年4月实施的1000台手术,对其进行细节管理,并从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以及器械准备差错发生率3个方面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手术医师对护士实施细节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以及器械准备差错发生率以及医师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的腔镜器械以及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供应室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HFMEA管理方法,成立器械回收管理小组,分析器械回收中存在的风险,明确失效模式及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主要失效因素。比较HFMEA实施前后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RPN)值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HFMEA实施后各失效模式RPN评分较实施前降低;实施后回收人员器械伤发生率、清点数目不符率、回收登记错误率和科室初步清洗不合格率均较实施前降低。 结论 HFMEA管理方法能够及时发现供应室器械回收环节的失效模式,有效降低失效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促进临床工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数字口诀管理法在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数字口诀管理法实施前(2017年2月-2018年1月)和实施后(2018年2-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各1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数字口诀管理法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执行缺失率、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611,P<0.001;χ2=5.674,P=0.017),且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模式认同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结论 采用数字口诀管理法开展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可显著提升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认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追踪管理方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追踪管理方案实施前)8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12月(追踪管理方案实施后)8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院感管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追踪管理方案,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和2组患者消毒物品配置合理率、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情况。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操作正确率、洗手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χ2=9.231,P=0.002;χ2=10.588,P=0.011;χ2=9.231,P=0.002);观察组消毒物品配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χ2=12.973,P<0.001),患者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828,P=0.005;χ2=4.329,P=0.038)。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追踪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1月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523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前组,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的已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854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后组,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供应参数、服务质量、供应合格率、临床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总体服务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物品合格、消毒合格、包装合格与洗涤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供应差错与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物品发放满意度、物品回收满意度、各科室沟通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流程。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消毒供应室管理,观察2011年1~12月我院外来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差错发生率,并与2010年1~12月进行比较。结果:与2010年度相比较,2011年度我院外来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明显提高,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流程,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保障了基层医院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消毒供应室潜在法律责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为确保无菌物品使用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消毒供应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潜在诊疗器械灭菌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使用后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及规章制度落实不严等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学习法律知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术后器械在手术室清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器械回收—器械清洗后由手术室包装和检查—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器械灭菌和存放;采用二维码技术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器械包缺陷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可降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管理者应定期举办各种消毒供应专业与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以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阶段的抽检样品178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阶段的抽检样品191例设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抽检样品在清洗、包装、无菌以及手卫生合格情况。结果: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87.64%,包装合格率为85.96%,无菌合格率为91.57%,手卫生合格率为88.20%;研究组清洗合格率为95.81%,包装合格率为94.24%,无菌合格率为99.48%,手卫生合格率为96.86%;相应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差异与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相符(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期间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保证物品管理质量,全面提高科室工作成效,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