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综合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直接观察法结果显示"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是27.7%,处于5个时刻中最低;"接触患者后"是58.7%。医护人员自我评估手卫生依从性在各个时刻都明显高于直接观察到的手卫生依从率,且差别显著。结论综合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在督导管理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为临床提供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及现场考核的方式,对本院各病区医护人员的洗手次数及方式进行统计。结果 791人次,执行手卫生407次,手卫生依从率51.5%,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46.1%,护士、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54.7%、55.3%;五个手卫生时刻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好。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较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手卫生的真实依从率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11月我院各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洗手时刻共1100次,采用随机观察法暗访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时刻样本总量分别为416例、684例,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42.3%、50.0%。其中医生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3.0%、38.1%、59.4%、100%、34.0%;护士以上洗手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4.4%、37.2%、63.2%、97.1%、54.0%。结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总体欠佳,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手卫生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渐进式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告知、提醒、督导,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反馈。结果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干预后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渐进式手卫生干预措施能够为医护人员所接受,并可以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方法对某院2015年8月临床科室在岗的医生及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5 109次,执行手卫生3 745次,依从率73.30%。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2.24%(1 319/1 430),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5.94%(2 426/3 679),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72,P0.001)。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3个时刻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普通病房(χ~2值分别为12.264、6.650、37.430,均P0.05)。结论 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对急诊患者感染的影响,降低急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180例,医院于2014年1月开始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按患者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是否行手卫生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8.89%,而干预组仅1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5.56%;干预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菌属等检出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师、护士、其他临床人员、其他非临床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87.50%、68.57%、63.64%和55.56%,明显高于干预前58.33%、42.86%、36.36%、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洗手方法、洗手重要性、洗手指征及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急诊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强化手卫生措施,比较干预前(2012年)及干预后(2014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开展手卫生活动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6.3%上升至干预后的80.3%;洗手正确率由93.3%提高至98.5%;除"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2个指征外,其余3个手卫生指征的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不同岗位中,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由76.8%上升至84.0%;医生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落实一系列手卫生强化措施及加强培训监管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意识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手卫生行为干预对提高医护人员手消毒依从性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MICU56名医护人员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态度及遵从行为。选择2013年4月~2013年6月在MICU病房工作的56名医护人员作为实验组,于2013年1月~2013年3月未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的同科室5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手消毒依从率的差异,以及干预前后不同岗位、工龄、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对手消毒依从率的影响分析。结果实验纽手消毒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高;不同岗位、工龄、年龄、学历、职称等单因子分析,医生岗位、工龄较短、年纪较轻、学历较低、职称较低的人员依从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集束化手卫生行为干预能提高MICU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依从性,通过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提供手卫生便利,加强知识培训与督导,尤其是新员工以及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人员的培训,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慎独意识,有效地提高手消毒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对提升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提升血液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不同岗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2.75%上升至干预后的83.93%,护士由67.35%上升至92.55%,实习进修人员由50.00%上升至80.00%,保洁人员由47.62%上升至69.09%。干预后血液病科5个重要时刻手卫生依从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2.73%上升至干预后的79.26%,无菌操作前由57.69%上升至87.50%,接触患者体液后由52.08%上升至84.91%,接触患者后由46.67%上升至87.68%,接触污染环境后由37.97%上升至83.72%。干预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7.25%下降至7.97%(P<0.05)。结论应用微信小程序管理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对提升手卫生依从率效果明显,可增加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并探讨其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旨在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医院包括内科、外科、针灸康复科病房及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12人为调查对象,采集医务人员手部样本实施细菌培养,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根据时间将2015年7月后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教育与行政管理干预及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之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为干预前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选取12名护理人员洗手后手部采样均存在细菌污染,其中有4名超标占33.3%,且护理人员手部携带的细菌及构成比与该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的主要菌株较为一致;12份样本中手卫生合格率为33.3%,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后及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8.0%、32.0%,与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51.2%、16.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手卫生依从性相比,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期间干预前与干预后住院患者分别为246例与254例,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6.9%、1.6%,经相关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调查研究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手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改善,且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临床上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某院开展"感染控制宣传周"干预活动,对干预前后该院当班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9.50%,高于干预前的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0,P0.05)。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细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6.97%、96.50%、95.00%,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36.56%、79.00%、62.50%),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感染控制宣传周"干预活动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开展手卫生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按照WHO手卫生改善策略实施干预,采用观察法监测干预前342个手卫生时点和干预后328个手卫生时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统计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量,用ATP监测手卫生合格率。结果经过手卫生干预,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24.0%提高至47.9%;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26.3%提高至52.3%,医师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17.9%提高至39.3%;体液暴露后时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高,其次是在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低;快速手消毒剂和洗手液每床位日消耗量和手卫生ATP合格率干预后明显提高。结论 WHO手卫生改善策略在我国医疗机构中也是适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对基层医院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WHO推荐的标准化方法,采用暗访观察法,对基层医院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手卫生依从性实施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暗访观察2 486次手卫生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为50.32%;干预后观察2 397次,依从率为87.78%。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手卫生依从率提高后,住院患者的泌尿道感染率下降为0.04%、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率下降为0.08%,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值均0.01)。结论采用项目管理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托幼机构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在宁波市海曙区选择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15家托幼机构作为干预组,以1∶1匹配形式选择15家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小班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两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进行描述和比较,收集两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并计算发病风险RR值。结果 887位儿童家长中干预组440人(49.61%),对照组447人(50.39%);父亲224人(25.25%),母亲639人(72.04%),(外)祖父母24人(2.71%);20~29岁组255人(28.75%),30~39岁组540人(60.88%),≥40岁组92人(10.37%)。干预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8.10%、85.57%,对照组为78.80%、81.80%;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总持有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3.13%、52.78%,对照组为44.07%、47.04%。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7,P0.001;χ~2=10.119,P=0.001)。干预前后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6,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7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RR值为0.739(95%CI:0.612~0.892)。结论托幼机构手卫生综合干预能够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同时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常规培训与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评价两种方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4月,选择心血管内科两个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宣教对象并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培训前1个月对两组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摸底调查,培训后第1个月两组均采用常规宣教培训方法,第2个月至第5个月在常规宣教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分别统计两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42.63%(107/251)、41.80%(102/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第1和第2个月,实验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70%(132/237)、63.11%(154/244),对照组分别为56.52%(130/230)、62.61%(149/238),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第3个月至第5个月,实验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73%(150/247)、61.44%(145/236)、61.22%(150/245),对照组分别为51.68%(123/238)、51.02%(125/245)、52.32%(124/2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培训同时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采取手卫生管理策略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某院临床科室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和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比较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2013年4月,抗菌洗手液和干手物品配备合格率分别为88.89%、66.67%,明显高于2012年4月的18.18%和0;医护人员洗手方法合格率(96.43%)和手卫生依从率(81.15%)亦显著高于2012年4月(分别为63.64%、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物品后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高于2012年4月(均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控制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方法于2014年1-6月对某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手消毒剂使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半年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概念、意义、指征、洗手方法及手消毒剂使用)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分别为77.92%、76.47%,高于干预前的49.78%和37.72%,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消毒剂使用量从干预前的每床日2.14 mL上升至干预后的每床日4.63 mL, 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97%降至干预后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层医院实施集束化手卫生干预,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探讨通过"立体干预"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纠正态度行为以提高其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医务人员为研究组,小儿呼吸内科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取从患者、医生和管理人员3方面进行立体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加督导干预,采用结构化问卷和现场暗访等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停止干预6个月后手卫生效果。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62人,研究组31人,对照组31人。干预前研究组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依从性(68.5%、53.0%、42.6%、12.5%)与对照组(67.8%、54.1%、43.5%、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依从性(95.6%、96.8%、89.6%、91.6%)优于对照组(81.0%、83.8%、75.6%、78.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停止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依从性(94.3%、94.1%、88.5%、92.8%)较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柔性管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手卫生管理中倡导柔性管理理念,比较干预前(2013年12月前)和干预后(2014年1-12月)医生、护士、保洁人员和实习、进修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和每床日手消毒液用量等各项管理指标,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柔性管理措施以后,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7.36%,上升至干预后的81.65%(χ~2=45.67,P<0.001);干预后不同岗位、不同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步洗手法考核合格率、手卫生知识考核合格率、外科洗手法考核合格率、每床日手消毒液使用量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柔性管理增强了医护人员主动参与手卫生的意识和行为,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性,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