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南京市城区学龄前期肥胖儿童的睡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鼓楼区6所幼儿园,以所有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1∶2比例在同班级中配对选取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CSHQ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肥胖儿童140名,非肥胖儿童315名.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在就寝习惯、睡眠行为及晨起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儿童就寝习惯、夜醒问题、晨起习惯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肥胖对儿童睡眠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肥胖程度越高的儿童在睡眠行为障碍上的表现越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看电视、看手机、玩平板电脑的时间与儿童的睡眠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取芜湖市9所幼儿园1 9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视屏时间、睡眠习惯和睡眠情况及人口统计学信息等,分析不同视屏时间对各类不同睡眠行为问题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07±1.18)h,42.4%的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 h。男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16±1.22)h/d,高于女童的平均视屏时间[(1.94±1.11)h/d](t=3.98,P0.001)。儿童每日平均视屏时间与其寝习惯不良、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正相关。不同视屏时间对儿童睡眠行为问题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相对于视屏时间2 h/d的儿童,就寝习惯不良(OR=1.29,95%CI=1.07~1.57)、异态睡眠(OR=1.33,95%CI=1.09~1.62)、睡眠节律紊乱(OR=1.27,95%CI=1.05~1.54)等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暴露比例较高,每日视屏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儿童睡眠习惯,而且会导致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自编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扬州、镇江、徐州3座城市的8456名在园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视屏时间、睡眠模式和儿童睡眠习惯量表(CSHQ)...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现实中,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比较多见的.临床检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最常见的表现为行为偏异[21,还有就是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这种疾病好发于学龄前期。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本文对6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睡眠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6月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利用Green 综合评分评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使用父母行为问卷(PBI)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睡眠情况。结果 共调查了2 201名学龄前儿童,男童睡眠行为总分为49.79±4.65,女童为49.80±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共有14.54%儿童(n=320)存在睡眠问题,存在睡眠问题的儿童其父、母亲敌意/强制教养方式的得分高于无睡眠问题组的得分(t=6.31,5.58,P<0.001),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得分低于无睡眠问题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得分越高,越增加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OR=1.04,95%CI:1.01~1.06、OR=1.04,95%CI:1.02~1.07),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方式减少儿童睡眠不良发生的风险(OR=0.98,95%CI:0.96~1.00)。家庭因素中本次研究仅发现家庭距主干道距离过近(≤50 m)可增加儿童睡眠不良的发生(OR=1.68,95%CI:1.07~2.63)。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家长在于学龄前儿童相处时应采用更积极的教养方式,其次,家庭距主干道距离也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做好居民住宅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建  严芳  黄影林  张丹 《中国妇幼保健》2023,(20):3946-3949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规范儿童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6—7月随机抽取张家港市市区和乡镇8所幼儿园共3719例3~6岁儿童及其照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童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46.8%存在一项或多项饮食行为问题,其中挑食所占比例为33.5%,不良进食行为所占比例为18.8%,而情绪性进食所占比例高达27.2%。挑食主要受体质量状况、照护人教育背景影响;食物响应主要受体质量状况、家庭月收入影响;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主要受体质量状况影响;外因性进食主要受体质量状况、照护人教育背景及家庭月收入影响;情绪性进食主要受照护人教育背景影响;主动性进食主要受年龄、照护人教育背景影响(P<0.05)。结论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且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特区学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育水平及特区文化背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在园的330例学前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采用定式问卷对儿童生长及家庭环境因素共62项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适应能力商极强和强的儿童占总样本的51.7%;父母养育技能和方式对学前儿童适应能力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母亲的工作状况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适应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学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养育儿童的观念和技能是影响学前儿童适应行为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发病危险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46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状况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睡眠时间平时为(10.04±1.82)h,周末为(10.13±2.09)h;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2.95%,其中睡眠不安27.43%,磨牙23.22%,入睡困难21.96%;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看电视时间长、常鼻塞、经常饮用含咖啡饮料等。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标准。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睡眠相关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保健和心理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立意抽样,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石家庄城区的31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睡眠问题检出率为72.3%,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3%。S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性别、母亲学历、睡眠环境、共睡情况、养育风格及养育观念分歧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HQ与SDQ的维度多存在显著性相关(P值均0.05)。CSHQ的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觉醒得分对SDQ总分有显著性影响(P值均0.01),共同解释16%的变异(ΔR2=0.16)。结论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睡眠因素、人口学变量及家庭养育因素有关,其中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觉醒对行为问题的改善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促进其健康发展,以减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方法 对无锡市6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庭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01%,其中多动冲动因子检出率为8.11%;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相处时间及家庭类型与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251、13.118、4.906、4.827,均P<0.05);性别、和父亲相处时间、家庭类型是多动冲动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4.005、4.895、4.096,均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以期为幼儿期行为及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以宜昌市某幼儿园全体 4~ 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童 5 1名 ,女童 43名 ,共 94名。采用 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版为测量工具 ,以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总分超过全国常模分者被定为有行为问题。并自拟少儿心理卫生状况调查表 ,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有关因素。2 结果分析2 .1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94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2 5 .5 3% ,其中男童 19.6 1% ,女童 32 .5 6 % ,男女儿童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中,免疫接种实施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中心问题[1]。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经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不配合接种的行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对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象与方法1.对象:崇文门街道辖区的4个社区,总人口是13719人,1~6岁散居儿童共计295人。对其中238名儿童进行调查。2.问卷设计和调查:问…  相似文献   

15.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抽取海口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共计1 200名,使用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儿童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0.00%,其中男童为50.90%,女童为4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各年龄段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为3岁组48.45%,4岁组50.33%,5岁组50.55%,6岁组4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97).儿童每日总睡眠时长为(10.53± 1.05)h,夜间持续睡眠时长为(8.69±0.78)h,白天睡眠时长为(1.84±0.67)h,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均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7.52,3.04,7.8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经常感冒、家中有地毯、食欲差、看护人变换、养育观念不一致、家长入睡时间晚、母亲有睡眠问题与发生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65,1.67,1.40,1.18,1.25,1.42,1.39,1.73),孩子和父母分床睡(OR=0.75)、孩子睡眠规律(OR=0.32)与发生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儿童睡眠障碍与体质、家庭养育环境、抚养人健康知识、父母睡眠习惯、儿童睡床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应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管理,降低睡眠障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5 a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该人群健康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2].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邮市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探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影响留守儿童睡眠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玉霞  吴赛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2-1143
目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增多,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外报道7%~20%的学龄前儿童有行为问题。国内报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学者报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可作为预测成年人发生精神障碍危险性的1个指标,有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持续到青春期以至成年。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寻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03年4月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5个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敏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509-512
儿童行为问题(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尽管许多研究者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行为问题的概念至今尚未统一,其作为心理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中山市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中山市11个镇区66所幼儿园抽取在读3~6岁学龄前儿童,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表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3 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2 804份,问卷有效率97.03%,有14.05%的学龄前儿童存在多动行为问题。其中男童占17.10%,女童占10.50%(χ2=111.36,P<0.001);随年龄增长多动行为有所下降(χ2=10.61,P<0.01)。儿童年龄、性别、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孕期情绪,家庭环境的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等因素与儿童多动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目前中山市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问题较普遍,预防和矫治要综合考虑儿童个体、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