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血清阳转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HIV检测及危险行为调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 989名HIV感染配偶,总观察人时7 291.24人年,随访期间217名HIV感染配偶发生血清阳转,血清阳转率为2.98/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小学以下(aHR = 1.86)、HIV/AIDS患者为女性(aHR = 2.13)、年龄≤35岁(aHR = 1.38)、确证感染时间<1年(aHR = 3.74)、夫妻间性行为频率>4次/月(aHR = 1.37)、病毒载量≥400拷贝/ml(aHR = 1.57)、近一次CD4细胞计数<200个/μl(aHR = 1.81)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3年以上(aHR = 0.69)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保护因素。结论 凉山州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率处于较高水平,性行为频次高、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HIV/AIDS患者为女性、诊断感染时间<1年、病毒载量400拷贝/ml以上、近一次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是HIV感染配偶抗体阳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新近发现并报告的经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在确证前后高危异性性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提供的方案和调查问卷,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新发现报告的现住址为陕西省且感染途径为"商业异性传播"的HIV/AIDS存活病例,收集其确证前后高危异性性行为信息。结果共调查223名HIV/AIDS,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固定异性性伴性行为和临时异性性伴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确证前的100.0%、13.0%和13.9%下降至确证后的5.4%、0.9%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5,P0.05;χ~2=25.27,P0.05;χ~2=20.43,P0.05);确证前后寻找商业异性性伴的途径均以场所内等待为主,商业异性性行为和临时异性性伴性行为的发生地多局限于陕西省内。15.7%的已婚HIV/AIDS未将本人感染HIV的情况告知配偶,10.1%在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确证后分别有2人和5人有过固定异性性伴性行为和临时异性性伴性行为,均未告知对方自己感染HIV的情况。结论 HIV感染的结果对调查对象的行为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该人群未来仍存在较高的的二代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单阳家庭先证者的配偶提醒服药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对提升配偶提醒服药意愿、促进艾滋病单阳家庭HIV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对布拖县3个乡镇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活HIV/AIDS的配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醒服药意愿、一般人口学特征、先证方相关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接受干预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3例受访者,男性89例(22.08%),女性314例(77.92%),均为彝族,愿意每天按时提醒服药的为82.3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与乡镇卫生院距离<5 km(OR=2.89,95%CI:1.52~5.50,P=0.001)和相距5~10 km(OR=3.18,95%CI:1.34~7.58,P=0.009)、性行为频率2~4次/月(OR=3.07,95%CI:1.60~5.89,P=0.011)、最近3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为从未使用(OR=8.94,95%CI:2.03~39.28,P=0.004)和偶尔使用(OR=2.06,95%CI:0.99~4.29,P=0.050)更有提醒服药意愿。结论单阳家庭先证者的配偶提醒服药意愿跟居住地与乡镇卫生院距离、性行为频率、使用安全套的频率等因素有关。配偶提醒服药意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相关治疗及安全套使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AIDS)中双阳家庭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统一面访问卷调查福建省截至2019年12月31日报告的HIV/AIDS确诊双阳夫妻对,收集人口学和疾病相关信息。对双阳家庭感染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 042个双阳家庭,即2 084例HIV/AIDS病例,先报告病例首次配偶检测阴性的占7.9%(82/1 042);先报告病例与后报告病例报告时间间隔>365 d者占5.7%(59/1 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3.642, 95% CI:1.491~8.894)该比例较高;后报告感染者有97.5%(1 016/1 042)接受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其中,首次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 < 200个/μl者占26.2%(266/1 0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为女性(OR=2.285, 95% CI:1.676~3.115)、病程为AIDS者(OR=1.845, 95% CI:1.356~2.510)该比例较高,而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0.463, 95% CI:0.259~0.825),该比例较低。  结论  不同双阳家庭感染特征不同,应提高已婚有配偶人群HIV感染风险意识和检测意识,积极动员其告知配偶并检测,尤其应关注女性、病程为AIDS和老年感染者,以减少配偶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50岁及以上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社会行为学特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西南宁50岁以上老年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取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病例组245人、对照组502人,调查对象年龄最小5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3.00±0.75)岁。以男性、汉族、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农民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OR=0.437,95%CI:0.246~0.777)、最近半年内性行为对象为配偶(OR=0.307,95%CI:0.112~0.843)、无商业性性行为(OR=0.106,95%CI:0.067~0.168)为老年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最近半年内性生活有时或从未使用安全套(OR=24.431,95%CI:5.616~106.281),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2.018,95%CI:1.326~3.070)、每月可支配收入中等(OR=2.037,95%CI:1.117~3.714)是危险因素。结论关注老年人孤独感及其性需求、性健康,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推广安全套使用,减少高危行为是预防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5—2018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配偶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面访问卷调查福建省2015—2018年每年11月30日前新报告的存活、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的确诊HIV/AIDS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和疾病相关信息。对配偶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 937例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报告当年配偶检测率89.9%(2 641/2 937),其中配偶检测阳性率20.5%(541/2 641),不同年份间配偶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6,P 0.001),而配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6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为省外(OR=1.435,95%CI=1.050~1.960)在报告当年进行配偶检测的比例较低,进行CD4检测(OR=0.102,95%CI=0.072~0.144)、在当年进行治疗者(OR=0.488,95%CI=0.361~0.662)在报告当年进行配偶检测的比例较高,女性(OR=3.903,95%CI=3.095~4.922)、年龄≥60岁(OR=2.349,95%CI=1.493~3.693)、病程为AIDS患者(OR=1.750,95%CI=1.415~2.164)、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OR=1.945,95%CI=1.093~3.462)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418,95%CI=0.300~0.582)、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OR=0.348,95%CI=0.139~0.868)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较低。结论应加强对辖区内户籍为省外流动人员的配偶检测动员工作,同时与推动HIV/AIDS病例CD4检测与抗病毒治疗转介工作相结合,以完善新报告病例的随访管理工作;不同特征的病例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配偶间传播,促进病例的早检测与早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建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疾病状态、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054例,占累计报告病例的37.6%。报告死亡1 274例,占31.4%,病例报告当月发生死亡350例,占27.5%。CD4细胞计数为(439.97±245.93)个/μL,明显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83.73±196.06)个/μL](t=29.985,P0.01)。女性(OR=1.244,95%CI=1.079~1.434)、35~44岁(OR=1.249,95%CI=1.059~1.474)和45~54岁(OR=1.420,95%CI=1.177~1.712)、高中或中专(OR=1.369,95%CI=1.062~1.764)和大专及以上(OR=1.526,95%CI=1.175~1.983)、AIDS(OR=4.370,95%CI=3.597~5.309)、CD4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2.800,95%CI=2.238~3.503)和350~49个/μL(OR=1.400,95%CI=1.115~1.758)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2016年及之后报告(OR=0.207,95%CI=0.165~0.259)、确认阳性后3~6个月(OR=0.689,95%CI=0.568~0.836)和≥6个月(OR=0.446,95%CI=0.367~0.541)进行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0.445,95%CI=0.355~0.556)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福建省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应针对抗病毒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50岁及以上嫖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现况,并探讨该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0~12月,在广西贵港市和平南县针对50岁及以上嫖客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血清学HIV及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676人,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8%和4.0%。在单因素分析中,嫖娼史、商业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每次商业性行为平均价格、是否知道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与HIV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10)。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OR=4.756,95%CI:1.138~19.879)和做过艾滋病检测(OR=5.670,95%CI:1.981~16.223)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艾滋病重点省份要加强开展面向普通人群的艾防宣传和面向低档女性性服务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的干预,以促进50岁及以上嫖客安全性行为,减少HIV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 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首次检测结果,为HIV/AIDS病例发现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在诊断后365 d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9 298例,其中首次检测在14 d内完成9 252例,占99.51%。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4 260例,占4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97,95%CI:0.627~0.7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12,95%CI:0.707~0.932)、同性性接触或其他非性接触途径感染(OR:0.472~0.672,95%CI:0.389~0.934)和既往检测过HIV抗体1~5次(OR=0.504,95%CI:0.358~0.7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低;年龄≥20岁(OR:2.296~4.062,95%CI:1.422~6.616)、离异或丧偶(OR=1.209,95%CI:1.080~1.353)、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OR=2.171,95%CI:1.956~2.4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较好,但CD4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比例较高;男性、发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经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更容易检出低CD4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7.5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地区均为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1.851,95%CI:1.673~2.048),农民、工人、民工(OR=1.387,95%CI:1.242~1.549),初中及以下文化(OR=1.619,95%CI:1.400~1.873),已婚有配偶(OR=1.207,95%CI:1.075~1.354)、离异或丧偶(OR=1.508,95%CI:1.309~1.738)。结论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疫情较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18~24岁共470名大学生YMSM的HIV感染情况的4个方面影响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不安全性行为、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HIV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70名研究对象中,HIV感染者21名(4.4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HIV基本知识、是否吸烟、是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是否梅毒感染可能与HIV感染有关(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OR=21.20,95%CI=3.09~145.4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OR=5.07,95%CI=1.77~14.48)、HIV基本知识欠缺(OR=3.38,95%CI=1.33~8.63)的大学生YMSM更易感染HIV(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大学生YMSM中有着较高的HIV感染率,应重视此类人群,结合其鲜明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校园艾滋病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夫妻阴性配偶的性关系权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单阳夫妻阴性配偶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数据库获得浙江省金华市HIV单阳夫妻信息,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HIV单阳夫妻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知晓、性行为以及性关系权力情况,分析HIV单阳夫妻阴性配偶性关系权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91名HIV阴性配偶中,在得知配偶感染艾滋病以前,有72.3%没有听说过AIDS,3.1%有HIV检测史;高性关系权力者占38.2%。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经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常饮酒以及AIDS知晓程度高则性关系权力高(χ~2=12.227,P0.001;χ~2=4.227,P=0.040;χ~2=18.188,P0.001;χ~2=6.104,P=0.013;χ~2=10.827,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性关系权力高,OR(95%CI)分别为4.102(1.757~9.578)和7.403(2.810~19.503)。【结论】AIDS知识知晓程度低和夫妻关系不融洽会增加AIDS在夫妻间传播的风险。男性、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AIDS知晓程度是性关系权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许昌市近年来新报告HIV/AIDS病例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影响及时治疗的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获得2017-2020年许昌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 许昌市2017-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335例,其中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808例,占60.52%。已婚有配偶(OR=1.583,95%CI:1.193~2.100)、同性性传播(OR=1.650,95%CI:1.293~2.105)、报告时疾病名称为艾滋病(OR=1.447,95%CI:1.122~1.866)、通过咨询检测发现(OR=1.310,95%CI:1.031~1.644)、本地报告(OR=1.794,95%CI:1.399~2.300)确诊后3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高。结论 许昌市新报告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推广建立咨询检测、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缩短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铜川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03/12,通过3种途径招募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安全套和助性剂使用情况。数据进行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调查有效的MSM 456人进行HIV检测,阳性率为4.17%(19/456)。单因素分析显示,样本来源、近一年是否做过HIV检测、首次性行为年龄、性伴是否感染HIV、近半年是否使用助性剂与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近1年做过HIV检测(OR=0.09,95%CI:0.02~0.47)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首次性行为年龄20~组(OR=11.37,95%CI:2.09~61.82)和≥30组(OR=4.99,95%CI:1.12~22.28)相对于20岁和使用助性剂(OR=11.21,95%CI:2.576~48.77)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铜川市的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针对15岁以上、未婚、初中文化程度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加大综合干预措施力度,加强HIV检测,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和性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系统收集2013—2018年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服务情况、HIV和梅毒检测资料,分析HIV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共纳入36 072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从2013年的0.56%升至2018年的1.87%,梅毒感染率从2013年的13.32%降到2018年的9.99%(均P0.05)。年龄、婚姻状况、最近3个月是否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最近3个月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是否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是否注射过毒品、最近1年是否患过性病、是否梅毒感染均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312,95%CI:1.028~1.674)、少数民族(OR=1.174,95%CI:1.027~1.342)、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OR=1.456,95%CI:1.354~1.566)、最近1年患过性病(OR=3.318,95%CI:3.087~3.566)、未接受过干预服务(OR=1.568,95%CI:1.465~1.678)和HIV感染(OR=5.021,95%CI:4.109~6.134)是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高危性行为和最近一年患过性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死亡者中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6年HIV/AIDS死亡者的死亡时间、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年内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888例死亡,死因以机会性感染居首位(35.47%,315/888),其次以吸毒过量、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非艾滋病相关性肿瘤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确证时年龄越大(OR> 1,P <0.05)、性传播(OR=1.907,95%CI=1.174~3.096)、来源于医疗机构(OR=8.494,95%CI=3.463~20.834)和自愿咨询(OR=5.412,95%CI=2.112~13.870)、最近1次CD4+T值≤200个/μL(OR=4.189,95%CI=1.352~12.981)和未做CD4+T检测(OR=2.527,95%CI=1.007~6.344)、未得到关怀救助(OR=4.935,95%CI=2.991~8.143),未做抗病毒治疗(HAART)(OR=2.521,95%CI=1.573~4.040)更容易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死因为机会性感染(OR=5.128,95%CI=1.965~13.383)、艾滋病相关肿瘤(OR=7.610,95%CI=1.535~37.731)、非艾滋病相关肿瘤(OR=4.184,95%CI=1.312~13.383)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的风险较高。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由1999—2007年的49.34%下降到2014—2016年的39.74%。结论历年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者在1年内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性降低确证后1年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