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两种不同来源菌株的相关性,了解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50株贝类样品分离株以及18株本市散发性腹泻患者和食物中毒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tdh、trh、off8和toxRS/new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贝源分离株tdh、toxRS/new和orf8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只有冬季检出的2株汕阳性。临床分离株中有14株tdh、toxRS/new和orf83种毒力基因为阳性,1株trh阳性,其余3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说明这18株中有14株(77.78%)属于流行株,其中13株(92.86%)为03:K6型,1株为01:KUT型;而PFGE分型结果显示:53株菌株分属9种不同血清群的副溶血性弧菌,但经NotI酶酶切可分成多种不同PFGE酶切图谱,仅少部分相同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有相同酶切图谱(按相似度100%分)。多数菌株PFGE酶切图谱差异明显。结论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贝类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在血清型分型、致病因子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建立了舟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基因指纹图谱库。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是引起食物中毒爆发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组序列已阐明,菌株分子特征比较研究使得O3:K6群菌株大流行的假说得以提出,多种细菌毒力因子在不同来源菌株间的分布特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对环境中存在的致病性菌株与临床菌株关系正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进展使得人们对其致病机制、流行特征和环境生态等有了新的认识,有益于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是引起食物中毒爆发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组序列已阐明,菌株分子特征比较研究使得03:K6群菌株大流行的假说得以提出,多种细菌毒力因子在不同来源菌株间的分布特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对环境中存在的致病性菌株与临床菌株关系正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进展使得人们对其致病机制、流行特征和环境生态等有了新的认识,有益于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间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方法:采集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检测腹泻病例样品5590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99株,检出率为4.99%。检出高峰7月-9月份;年龄分布4岁~81岁,男女比例接近1∶1;以临海的东部地区居多。血清分型方面,共分出8个血清群,30个血清型,其中O3:K6型检出186件,占62.21%,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99.33%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4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基本摸清了浦东新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特点、血清型、耐药性,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7年以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样品的分离根据国标GB/T 4789.7-2003进行,用GNID革兰阴性菌鉴定板进行生化鉴定,用血清玻片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s酵母菌药敏反应板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8、9月,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血清型主要以O3∶K6型为主,占50.0%。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AMP)、替卡西林(TIC)、头孢唑啉(KZ)的耐药率分别为61.5%、50.0%和42.3%。结论要重点防制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治疗时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易引起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在亚洲较为流行[1].南宁市场上海产品供应较为充裕,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情况,我们对本院1998年和1999年夏季急性腹泻患者做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昌平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 方法 对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分离到的4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实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 结果 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PFGE分析得到37种PFGE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59.9%~100.0%。本实验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除头孢唑啉外,对其他16种抗菌素敏感或完全敏感,临床菌株均携带tlh和td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毒力基因均为tdh(+)/tlh(+)/trh(-)、对多数抗生素敏感,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副溶血弧菌腹泻病例分离株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年4-12月从临床收集散发腹泻病例2118份粪便标本,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药敏纸片法对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检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18份粪便标本分离出副溶血弧菌114株,阳性分离率为5.38%.114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3种血清型,其中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63.16%.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产生耐药;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氯霉素、亚胺培南、萘啶酸和四环素等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全部菌株tlh基因阳性;tdh存在于大部分菌株中,所占比例为93.86%;只有1株菌trh阳性.O3:K6型菌株tdh基因阳性率(98.61%)明显高于非O3:K6型菌株(85.71%)(P=0.0098).114株副溶血弧菌分成54种PFGE型别,72株O3:K6型菌株分成34种PFGE型别,带型分散,无明显聚集性.结论 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毒力基因tlh和tdh携带率高,且O3:K6型临床分离株毒力更强.副溶血弧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FGE结果提示北京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存在多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某平原郊区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状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疾病暴发和病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致病菌识别网对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6.83%(87/1 273),不同年份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6.47,χ2=0.005,P<0.01;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98.85%,86/87)、恶心(87.36%,76/87)、腹痛(68.97%,60/87);分离菌株有11种血清型,构成比前3位为O3∶K6 (58.62%,51/87)、O10∶K4 (14.94%,13/87)和O4∶KUT (10.34%,9/87),O3∶K6血清型比例随年份下降,O10∶K4血清型比例随年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1起旅游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溯源致病因子及可能污染途径。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确定致病因子和污染途径。结果2012年7月8-9日,从某旅游团成员中共搜索到26例病例,罹患率为35.14%(26/74),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占96.15%)、腹泻(占96.15%)、呕吐(占61.54%)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姜葱炒花蟹为可疑食物(OR=10.00,95%C1为1.13—88.49)。共采集各类样本4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8份,阳性率为43.90%。其中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样本16份,捡出阳性12份;采集餐馆砧板、菜刀、餐具、半成品食物、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共25份,检出FEl性6份。12份病例粪便和肛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与1份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茵菌株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11份病例样本和胶篓拭子样本血清型为03:K6,1份病例样本血清型为OUT:KI。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工时间不足导致姜葱炒花蟹未能煮熟煮透。结论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副溶血性弧茵食物中毒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花蟹未煮熟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特征,为防止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对武汉市2008年-2013年从水产品中分离的6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毒力表达基因toxR和大流行株O3:K6特征基因片段orf8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tdh、trh基因的阳性率为14.06%和4.69%,orf8基因的阳性率为7.81%,而toxR和tlh基因的阳性率为100.00%。结论 tlh和toxR基因可作为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初筛和辅助鉴定手段。武汉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tdh,orf8阳性率较高,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水产品监管,提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肠道致病性弧菌,常寄居于海水及海产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本文报告一起旅游者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玉洁  段胜钢  刘弘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3):205-209,226
[目的]分析上海市近年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的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2017—2018年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数据,统计并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子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常常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分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技术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特点和耐药性状况,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分离的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分型及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51. 65%; O4∶KUT其次,占19. 21%。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94. 51%(172/182)的菌株为tlh+/tdh+/trh-; 4. 95%(9/182)的菌株为tlh+/tdh-/trh-;仅1株携带tlh+/tdh+/trh+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79. 12%耐药,头孢唑啉4. 95%敏感,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温州市瓯海区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其次是O4∶KUT。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多数菌株携带tlh+/tdh+/trh-基因。加强对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为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种群的流行趋势及传染源的可能变迁提供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8起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海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03-1404
目的对某市近7年报告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该市近7年报告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相关资料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近7年共发生28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32.94%。②发生高峰季节是7~10月份。③发生地点以集体食堂为主。④中毒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⑤潜伏期平均12h;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⑥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⑦半数发生中毒经营单位没有卫生许可证;全部的经营单位均有员工没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大部分的设施、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结论该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高峰季节、高危场所、高危食品等,且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监管未到位等薄弱环节;提示今后应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在高峰季节前做好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杰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1-115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暴发情况、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收集辖区为2006—2009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确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4起,中毒人数共115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2月,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人口密度与中毒起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熟肉为主,发生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引起食中毒的血清型别主要以O3:K6为主。结论该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14日上午,一位在珠海拱北口岸入境的旅客出现剧烈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患者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特征,评估其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嘉兴市7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2014年腹泻病患者资料,并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做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对检测发现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通过入户调查,了解直(间)接医疗费用。结果 2014年报告腹泻患者2 711例,其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71例,占2.62%;7—10月为高发期,患者以农民居多,占33.80%;血清型以O3:K6与O4:K8为主,占70.42%。病例次均疾病负担927.76元,估算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疾病总经济负担为1 596.38万元,农村病例次疾病负担高于城市(P0.05),女性病例次疾病负担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次疾病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腹泻负担较重,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强化重点人群食品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