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5 0 5 9例乙肝进行三对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HBcAg、抗 -HBc)固相放免测定 ,结果有 86例HBsAg阴性患者的HBcAg阳性 ,其中有 12例呈发病状态。HBcAg在短期内难于阴转 ,多数持续阳性 3~ 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认为HBcAg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依据 ,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肝病毒携带 ,有少部分HBsAg阴性患者的HBcAg阳性 ,说明仍有病毒复制。临床进行HBcAg测定可避免乙肝漏诊和误诊 ,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对献血员的筛选均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LASA和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两对半及HBV-DNA含量,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结果: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关系(X^2=9.154、P=0.003及X^2=8.465、P=0.004)。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无相关性(X^2=0.000,P=0.987),与肝组织HBcAg呈负相关(X^2=5.506,P=0.019)。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X^2=11.331,P=0.001及X^2=8.848,P=0.003)。结论: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模式及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有一致性,抗-HBe阳性病人肝组织HBcAg表达就低。  相似文献   

3.
谷茂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4-1396
目的:探讨HDVM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及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M(HBsAG、抗HBS、HBcAg、抗HBc、抗HBc),抗HAV-IGM,抗HCV-IgMI、gG,抗HDV-IgMI、GG,抗HEV-IGMI、GG,抗EBV-IGM,抗CMV-IgM,抗TTV-IgM: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通过肝组织活检测定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结果:24例HBVM阴性肝病患者中,6例可检测到HBV-DNA,其中5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1例HBsAg(+)、HBcAg(-);18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中用肝组织活检者3例,其中1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结论:HBVM阴性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结合血清HBV-DNA测定及肝组织中HBcAg、HBcAg的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90年对134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作了血清HBcAg检测。大部分病例同时检测了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前S_2抗原、前S_2抗体、抗—HBc—IgM、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HBsAg,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HBeAg阳性者48例、HBeAg阴性者32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50例、HBV DNA阴性者30例.肝组织HBsAg阳性者68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43例. 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标志物HBV DNA、HBeAg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随着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及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和 e 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以50例HBV—G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择2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HBV—GN患者肾组织中可检测HBsAg、HBcAg阳性颗粒,阳性率分别70%(35/50),24%(12/50);20例(NHBV—GN)患者肾脏组织HBsAg、HBcAg均未检出。与HBV—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趴HBcAg免疫荧光标记是诊断HBV—GN的重要指标,HBV在肾组织内存在感染及复制,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与血清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51例,在抽取血液做HBV—DNA检测时,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应用PCR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强度与血清HBV—DNA含量有明显正相关,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强度与血清中HBV—DNA含量只表现较弱的相关性。结论将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程度结合血清HBV—DNA含量作为抗病毒治疗比单一指标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cAg作为乙肝病毒传染及复制指标的临床优势,加强对HBcAg阳性,HBeAg阴性这部分患者的防范和治疗,降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7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做血清HBcAg检测。结果:HBcAg检出率为41.87%,HBeAg检出率为12.31%,在俗 称“小三阳”、“大三阳”及HBsAg阴性,但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88.88%、61.31%和3.7%。结论:HBeAg阴性 ,抗-HBe阳性的HBV感染者,其体内仍有病毒复制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HBcAg与HBsAg,HBeAg,抗-HBc等乙肝免疫学指标项相比,更能反映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程度,因此HBcAg检测对乙肝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学者Rzzetto等在1977年用抗HBc阳性病人的血清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一名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发现肝细胞核内有可与抗HBc发生荧光反应的物质,开始以为是HBcAg,可是经过广泛的电镜检查,未找到HBcAg,用标准抗-HBc血清进行鉴定为阴性。随后研究说明在免疫学上,这种新的物质与HBsAg、HBcAg及HBeAg不同,当时认为它是HBV的第四个抗原系统。按希腊文排列,暂定名为Delta(δ)抗原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PAP免疫组化方法,对96例肝活检标本进行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免疫反应性定位,探讨肝细胞损伤程度与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肝细胞内HBsAg表达以膜型为主,HBcAg以浆膜型为主。慢性迁延型肝炎和HBV携带者,肝细胞内HBsAg以包涵体型为主,HBcAg则以核型为主。提示: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sAg和HBcAg可作为靶抗原,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乙肝病毒(HBV)颗粒内部或与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经开壳处理可检出,它是比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更为可靠的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我们搜集了259例HBcAg阳性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HBcAg与HBV其它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肝内HBsAg与HBcAg的表达情况对15例抗-HBe阳性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细胞内HBV DNA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其HBV感染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①HBV活动复制型(4例,26.7%),肝内HBV DNA、HBsAg、HBcAg三者或HBsAg、HBcAg阳性;②HBV不完全复制或表达型(8例,53.3%),肝内HBV DNA、HBsAg阳性;③HBV非复制型(3例,20.0%),肝内HBV DNA及HBV标志均阴性。提示:在血清HBeAg向抗-HBe转换的病例中,HBV感染状态不尽相同,部分患者仍存在HBV活动性复制,少数病例的HBV复制已停止,半数病例处于由活动性复制相向非复制相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cAg与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及肝脏受损情况。方法 HBcAg、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IgM采用ELISA ALT用IFCC推荐使用的速率法,以上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 大三阳患者HBcAg阳性率达67.61%、HBcAg阳性患者抗HBc-IgM阳性率43%、ALT异常率35%。结论 HBcAg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免疫金多元层析法快速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免疫多元层析试验用于快速准确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方法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颗粒。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点膜器成线状固相在硝酸纤维薄膜上,分别用来检出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通过金标记单抗或抗原而显色,条带清晰,结果易于判断。结果 用本法与ELISA对比检测115份标本。其中HBsAg 、HBeAg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6.3%。HBsAg ,抗—HBe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7.4%,五项阴性两法的符合率为100%,重复试验、中和试验证实本法检测结果准确,特异性强,且不需任何仪器设备,整个试验过程仅需5min。最长时间为15min。结论 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特异性强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早记载是1883年,在德国接种含有人血清的痘苗所致,直到196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发现才得以确认。1976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专家委员会统一病名为:HBV 为乙型肝炎病毒,HBsAg 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cAg 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为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关系的 e 抗原。相应的抗体用抗—HBs,抗—HBc、抗—HBe 为标志。它在世界范围流行,发病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发现肝内HBV DNA复制部位往往与HBsAg或HBcAg表达部位相同;HBsAg与HBcAg同时在肝内表达时,数量多不均衡,提示编码HBsAg与HBcAg基因数量或复制活性不同;且观察到含HBV DNA的肝细胞数明显超过表达HBsAg、HBcAg的肝细胞数,提示胞浆HBV DNA一部分可能处于复制期,另一部分为非复制期:肝内HBV DNA复制与HBsAg、HBcAg表达对应的部位常紧紧毗邻肝细胞坏死灶,两者频率相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9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于0、1、6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形成HBV持续感染的小儿,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有无HBV感染的研究.应用未标记酶抗酶免疫复合物法(PAP)检测HBsAg和HBcAg,原位核酸杂交检测HBV-DNA;10例抗HBs阳性幼儿作为对照.结果:9例血清HBsAg阳性幼儿的PBMC中有4例HBV-DNA阳性.其中3例HBsAg同时阳性.另有1例HBsAg阳性,但未测到HBV-DNA.HBc Ag均阴性.HBV-DNA分布于胞浆中,阳性细胞数约占细胞总数的1~2%.对照组PBMC中HBV-DNA、HBsAg和HBcAg均阴性.上述结果表明,HBV已感染PBMC,并在其内表达S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cAg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常规乙型肝炎两对半的ELISA方法检测的结果 与HBcAg的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120例标本,HBsAg、HBeAg、HBcAg均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85%;HBsAg、HBeAg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开展HBcAg的检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HBV的感染程度及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以富含Dane颗粒的HBV抗原作免疫原进行研究,选育出一株分泌具有抗HBc及抗HBs双重反应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经5次连续克隆化证实其克隆单一性,常规染色体检查证实为双倍体细胞(染色体89.5±3.6条),在ELISA中能与基因重组HBcAg、血源性富含Dane颗粒之HBV抗原、小圆颗粒HBV抗原及HBsAg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对四者的反应效价大致相同,但对HBcAg的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其它三者。此外还发现该McAb在改良双抗原夹心ELISA中能与桥连方式同时与HBcAg及HBsAg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