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枳实是一味常用药,其升举中气的功效已为理论与临床所证实,但在《中药学》中却无明确肯定。《中药学》教材说;“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以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之证。用于痰浊阻塞气机,胸脘痞满之证。此外,本品还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枳实”条指出:“苦微寒,入脾胃经。破气、行痰、消积、散痞。治气滞、食积痰癖,便秘,胸  相似文献   

2.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果实尚未区分,做为枸杞子出现,始载于《名医别录》。曰:“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甄权《药性论》则云:“枸杞臣,子,叶同说,味甘平”。《证类本草》云:“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本草衍义》的观点与《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相同。论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相似文献   

3.
枳实苦微寒,能消痞散结,理气化痰,其性较猛。枳壳苦微寒,能理气宽中,其性较缓。枳实一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从历代文献记载来看,《神农本草经》所记载之枳实,实际上应包括枳壳在内,理由如次。结合其采收季节来看:《吴普本草》云枳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本草经集注》、  相似文献   

4.
枳实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大肠经。临床多取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之功,而枳实益气升清之效历来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致使临床用多讳谨。如《本草经疏》枳实条下有:“脾气虚,中气不足而疼痛喘急者忌之。”汪昂亦云:“孕妇及气虚之人忌用”(《本草备要》)。《本草求真》则进一步指出:“枳实气味与枳壳苦酸微寒无异,但实小性酷,下气较壳最迅,故书载有推墙倒壁之功。……若气虚痞满而用枳实枳壳,则与抱薪救火者无异矣。”等等如上之说甚多,举之不尽。故愚不揣浅识,对枳实益气升清之功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龙骨为古代动物化石。性味甘、涩、平。后世多言其入心、肝、肾经。《本草》言其:“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瘢坚结。小儿热气惊痛。”自晋唐以后本草及现代中药学多言其镇惊固涩、平肝潜阳之功,少谈及“主咳逆”之效。究竟本品能否治咳逆,其机理何在?颇堪探讨。  相似文献   

6.
评《中华药海》袁昌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洪恂(南京中医学院210029)由冉先德主编,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药海》问世了。据该书的前言载:“本书是中医药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中药本草学新的里程碑。”“集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药学大成的专著。”“广收1820~1991年的国内外有关本草中药的文献资料。”“本书载药8848种,约一千三百万字,插图约6000余幅。”显然,这是一部重要的大型文献性中药工具书。读后,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桑叶临证举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叶,因其需采于深秋经霜后,故又称霜桑叶。桑叶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可“除寒热,出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桑叶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本草求真》言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祛风明目”。现代中药学...  相似文献   

8.
每一学科都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正是该学科存在的基石。本草、本草学、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就是中药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但《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对“中药学”的解释为近代中药学科的通称,中国药学古称“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本草”或“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这样的解释令人难以满意。下面是笔者对这几个概念的检索(见表1)和探讨,请雅正。  相似文献   

9.
在卫生部领导下,由成都中医学院本草教研组编,并经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五个中医学院代表会议审订的《中药学讲义》,是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已经出版了。本着爱护本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愿把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使我们的教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中药郁金药性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山西中医》2007,23(2):59-60
中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属于活血化瘀药物,其主要功能古今认识基本一致,其药性古今典籍所记载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新修本草》载:“味辛,苦,寒,无毒”,《本草逢原》载:“辛苦,平,无毒”,《中药大辞典》称:“辛苦凉”,《实用中药学》载:“苦,辛甘温”,《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五版教材《中药学》等多种书籍均为:“辛、苦,寒”。我们从峋床应用中体会,并从药源、化学成分等方面考证认为,该药性味应属辛苦温。  相似文献   

11.
黑芝麻、火麻仁和亚麻子用途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芝麻、火麻仁和亚麻子3种药名古今都有变化,目前仍有一些中医中药人员对此不甚了解。古方系同原名或别名,而医生书写往往不注意规范,以致这3种药错用错配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从本草考证的角度,针对方剂应用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辨明。1 本草著作中药名演变情况黑芝麻始载于《本经》,胡麻为原名。《本草纲目》也指出:“胡麻,即脂麻也。”1971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常用中药学》又将胡麻仁为正名,黑芝麻为又名。《中药大辞典》名黑脂麻,异名胡麻、巨胜、小胡麻等。全国高等医药校教材《中药学》名黑脂麻,别名巨胜子…  相似文献   

12.
浏览一些有关中药的知识 ,发现几乎所有的教材和古今本草著作对郁金性味的记载均言“辛苦寒”。如最早记载该药的唐代本草著作《唐本草》 ,乃至当今的《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等权威性著作无不皆言“性寒”。由此可见郁金性寒乃为千古定论。然笔者不敢苟同 ,特提出质疑如下 ,敬请同道斧正。1 .从药物来源看按全国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1] (上海科技出版社 ,1 995年 6月第一版第 2 0 0页 )记载 :郁金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 -H .chenetC .Ling、…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教科书《中药学》,在重楼名称下标示出《神农本草经》,不对。《神农本草经》无重楼之名,重楼之名始见于唐代《新修本草》:"蚤休,味苦,微寒……今谓之重楼者是也,一名重台,南人名草甘遂,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而重楼一药又确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是以蚤休、王孙之名所载,同属品种现全统称为重楼无疑。但其性味功效与现今有较大差异,如王孙、枳实、桂枝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兔肝食疗方     
本品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的肝脏,中医认为:兔肝性味甘、苦,咸、寒,人肝、肾经,有补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等症。《别录》言其“主目暗。”《日华子本草》言其“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痛。”《日用本草》言其:“明目退翳。”  相似文献   

15.
杨扬 《西部中医药》1993,6(3):41-41
自《本草纲目》问世以来,中药学虽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和发展,但就基本理论来说,却无显著的变化。现今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教材有些内容不甚妥当,笔者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中药”的基本概念,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 中药的正确含义与范围中国的药不仅包括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还包括其他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维药及民间草药。自古以来,中药学叫本草学,是取“药物以草为本”之意。当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为与西药区别,又将“本草”称作“中药”。曾经从海外引进过上百种药物,最初多是以香料输入的,后来发现了药用价值,就纳入中药学宝库之中,并沿用至今。现今全国中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说:“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  相似文献   

16.
紫苏子药名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世美 《河南中医》2005,25(5):62-63
目的:通过对“紫苏子”名称的考释,为“紫苏子”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考释“紫苏子”名称的源流。结果:“紫苏子”原称“苏”之“子”,始载于魏晋《名医别录》;“紫苏子”之名始见于唐初《药性论》及方书《备急千金要方》等;宋以后的《本草品汇精要》、《雷公炮制药性解》、《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读》等本草及炮制、药性著作则在“紫苏”项下介绍“紫苏子”;而《炮炙大法》、《本草崇原》、《本草易读》、《本草择要纲目》、中医院校教材《中药学》用“苏子”作为“紫苏子”正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材学》、《中华本草》、《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本草、炮制与辞书均以“紫苏子”作为正名。结论:“紫苏子”应作为本草的正名。  相似文献   

17.
许多本草著作,常有“生姜恶黄芩”的说法。对此应该如何理解,这二味药到底能不能合用,众说纷纭。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12月出版),在阐述中药“配伍”的关系,论及“相恶”时曾强调指出:“即两种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生姜恶黄芩……”(原书第五章第一节)。笔者认为,这样解说欠妥。其实,历代方书记有生姜、黄芩同用者,不乏其  相似文献   

18.
大蓟出自《本草经集注》。为菊科(Compositae)管状花亚科菜蓟族(Cvnareae)蓟属(Cirsium Mill.)植物C.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和根。其性凉,味苦甘。对于大蓟的归经认识较不统一:《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本草新编》:“入肺、脾经”。现多数医家认为人肝、脾经。《中药大辞典》言其有:“凉血,止血,祛痰,消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  相似文献   

19.
木鳖子药性非温之辨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木鳖子药性非温之辨析于智敏周超凡(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干燥成熟种子,首载于《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言其性味“甘温无毒”;《本草纲目》谓其“苦微甘,温,有小毒”;《中药大辞典》载“苦微甘,温,有毒”。其后基本因袭此说并成定论。历版《中国药典》均谓其药性为“温”。笔者认为,木鳖子药性应偏寒凉。现论述如下。1从药用植物的亲缘关  相似文献   

20.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版),在药物的分类方面。主要以《简明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为蓝本,做了较大的改进,其中不少是很成功、很有价值的,如把理血药分成止血药、活血祛瘀药两类;平肝药下分平肝息风和平肝潜阳两小类;利水渗湿药下分利水退肿、利尿通淋和利湿退黄三小类;祛风湿药下分祛风湿止痹痛、舒筋活络和祛风湿强筋骨三小类等。这不仅是对药物分类中的混乱状况进行了合理的改进,也是中药学向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有利于中医、中药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