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者69例,分别于发病<12 h、发病24,72 h及手术中、术后24,48 h和术后7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主动脉夹层分型、有无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Ⅰ型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肺癌转移诊断中,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病患者,40例非癌症及肺部疾病患者,观察其血清CRP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发生癌症转移的45例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两项检查结果的检测值均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联合CRP和D-二聚体检查对肺癌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帮助医生早期进行治疗方案的确定,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其对肺癌转移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肺癌患者、2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血浆D-D、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并计算肺癌有无转移患者各指标的阳性百分率。结果肺癌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病组(t分别=12.31、13.12、7.12;6.15、8.31、5.34,P均<0.05);肺癌有转移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t分别=8.71、7.42、7.01,P均<0.05)。肺癌无转移组及有转移组单项指标Hs-CRP阳性率最高,肺癌有转移组Hs-CRP及D-D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χ2分别=4.34、4.79,P均<0.05),但两组间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肺癌有转移组Hs-CRP与D-D组合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Hs-CRP和D-D的阳性率(χ2分别=3.85、6.12,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和D-D可作为肺癌有无转移的警示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建成 《检验医学》2011,26(3):202-2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CT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用干式免疫荧光法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血清D-二聚体与hs-CRP测定,并与25例健康的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患者的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CT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度以及预后观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爱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31-173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且年龄也渐趋年轻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早地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血脂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循环酶法、乳胶免疫比浊法用日本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hs-CRP,Hcy,D-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D-D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中的TC和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中hs-CRP,Hcy,D-D和TC、LDL-C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HDL-C的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两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健康对照者和9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两两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血清CK、CK-MB、磷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磷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当时及以后每4小时抽取静脉血5ml送检,直至手术前2h,将手术中证实为肠绞窄的42例、没有绞窄的28例和保守治疗成功出院的31例肠梗阻患者分别确定为绞窄组、单纯组、对照组,取绞窄组和单纯组术前2h、6h、10h的血清CK、CK—MB、磷值和对照组的血清CK、CK—MB、磷平均值,观察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绞窄组CK、CK—MB和血清磷值术前2h为383.15&#177;128.12、38.69&#177;11-32、1.45&#177;0.42.6h为368.67&#177;120.28、31.89&#177;10.12、1.41&#177;0.38,10h为312.18&#177;128.72、27.32&#177;12.51、1.26&#177;0.39,而单纯组和对照组基本正常。绞窄组CK、CK—MB和血磷值和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h(t分别:12.01、4.72、3.91,P均〈0.05)、6h(t分别=15.10、10.16、6.20,P均〈0.05)、10h(t分别=12.01、4.72、3.91,P均〈0.05);单纯组CK、CK—MB、血清磷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2、0.39、0.11,P均〉0.05);试验测得绞窄组CK、CK—MB及血清磷的敏感度分别为71.41%、73.80%和14.20%.而CK、CK—MB和血清磷的特异度为93_33%、90.91%和100.00%。结论血清CK及CK—MB升高提示肠梗阻患者出现肠绞窄可能性大.特异度高,但血清CK、CK—MB、血清磷阴性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血清磷升高提示肠管有不可逆坏死,但对早期肠绞窄的诊断敏感性差:血清CK、CK—MB和血清磷可以作为判断肠梗阻病人是否发生早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D-二聚体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A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AD患者65例(AAD组),依传统分型标准分为DEBACKYⅠ型30例、DEBACKYⅡ型4例、DEBACKYⅢ型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作为AMI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MMHC、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析SMMHC、D-二聚体对AA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AD组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AM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A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DEBACKYⅡ型患者人数过少,归入Ⅰ型分析,结果发现Ⅰ型患者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高于Ⅲ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与DEBACKY分型呈显著负相关(r=-0.452、-0.354,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MMHC、D-二聚体水平对A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50例正常人血液中的hs-RP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组血清hs-CRP为38.21 ±21.19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0.45mg/L,P<0.001.结论 血清hs-CR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比cTn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期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判断其急危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22例老年冠心痛患者,分为4个亚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MI+ACS)组34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的hs-CRP,应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各组的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间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0.25±007)mg/L]与SAP组[(0.27±0.08)mg/L]、OMI+ACS组[(0.58±0.80)mg/L]与ACS组[(0.56±0.72)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间患者hs-CRP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3.76±0.61)mg/L]与SAP组[(3.90±0.81)mg/L]、OMI+ACS组[(6.57±2.09)mg/L]与ACS组[(6.19±1.84)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判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或存在的指标.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处于稳定期,是否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但不能用于鉴别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是否已经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小面积组(P〈0.01);但D-二聚体和Hs-CRP含量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血中D-二聚体和Hs-CRP含量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我院收治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健康人资料5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增高,可以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临床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与冠心痛(CH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痛患者164例,其中急性心梗(AMI)7l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Uip分级.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对以上所有受试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Hey、D—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SA组;hs—CRP、Hey、D—D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hs—CRP、Hey、D—D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问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U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s—CRP、Hey、D—D也逐渐逐渐升高,He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的hs—cI蹬、Hcy、D—D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hs—cRP、Hcy、D—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检测hs—CRP、Hcy、D—D时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能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hCS)危急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与冠心病(coronaryheandisease,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CHD组56例和CHD组100例.同期测定各组Hs—CRP、D—D和FI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与非CHD组间基线水平比较,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非CH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D各组血清Hs—CRP、FIB、D—D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高均呈递增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支病变组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P均〈0.05)和单支病变组(P均〈0.01),双支病变组Hs—CRP、D—D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s—CRP、FIB、D—D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