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 d,疗程均为2~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4%(63/64)、热程(3.8±2.3)d、咳嗽消失时间(5.5±3.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3.6)d、肺X线示浸润影消失时间(12.3±5.1)d;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43/49)、热程(4.8±2.6)d,咳嗽消失时间(7.9±4.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10.9±4.3)d、X线示肺浸润影消失时间(15.7±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可较快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支原体(MP)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MP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1次/d,3~5d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红霉素20~30mg/(kg·d)静脉滴注,2次/d,7~1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退热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80%),有效5例(17%),无效1例(3%);对照组显效17例(57%),有效12例(40%),无效1例(3%)。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3.45P<0.05),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6P>0.05)。治疗组在体温恢复退热时间,咳嗽、喘息消失时间,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均较对照组短(Pa<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43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可迅速改善MP肺炎婴幼儿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天数,同时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用药依从性好,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信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指标。结果 225例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MR组195例和MS组30例。两组均表现为高热及咳嗽,在性别、年龄、最高体温、重症肺炎所占的比例,急性期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影,以右肺单侧为主,但MR组发生双侧病变的比例略高于MS组(P=0.056)。MR组较MS组的总病程[(18.3±6.1)vs(16.5±4.2)d,P=0.031]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发热时间[(7.0±4.3)vs(4.7±3.4)d,P=0.003]均显著延长。对MS组患儿行疗效分析发现,初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初选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患儿的总发热时间[(9.6±3.5)vs(12.1±5.6)d,P0.001]和总病程[(16.1±4.1)vs(19.3±6.6)d,P0.001]显著缩短。结论 MP耐药率较高。MP耐药患儿发生双侧肺病变的风险增高、总病程及发热时间显著延长。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仍能缩短大环内酯类耐药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血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和Hladoves法,检测40例MP肺炎患儿及15例健康儿外周血NO,TXB2及CEC水平。结果:MP肺炎急性期血NO,TXB2及CEC分别为(95.52±33.84) μmol/L,(388.72±80.09) pg/ml,(6.36±1.02) n/0.9 μ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均降低,TXB2为(99.18±21.23) pg/m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意义。NO为(80.12±21.34) μmol/L (t=2.13, P<0.05);CEC为(5.57±1.12) n/0.9 μl (t=3.89,P<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P肺炎患儿血NO,TXB2和CEC生成增加,氧自由基、NO自由基参与了发病,伴有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合并EB病毒(EBV)混合感染后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因肺炎住院治疗且病原学检测MP及EBV均阳性的122例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并将同期入院的45例单纯MP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P及EBV混合感染检出率为5.51%(122/2 213)。随着年龄增大,混合感染检出率逐渐升高(χ2=84.08,P0.001)。大叶性肺炎患儿混合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患儿(χ2=37.44,P0.001)。MP合并高考贝数EBV感染组(高混组)、低混组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高混组ALT及CK-MB升高,大叶性实变发生率高,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P均0.05)。高混组ALT、CK-MB升高发生率,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低混组(P均0.05)。结论 MP及EBV混合感染可加重肺内外损伤,EBV拷贝数高低是影响MP混合EBV感染后肺炎肺内外损伤程度的重要原因。当MPP患儿临床症状较重、肺外损伤明显时,必要的EBV检测,特别是定量检测可有利于临床正确的诊断及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嗜碱性粒细胞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对嗜碱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60例难治性MPP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择30例非难治性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难治性MPP治疗组接受阿奇霉素 + 地塞米松(Dx)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10 mg/(kg·d)(最大量不超过0.5 g/d),Dx为0.2 mg/(kg·d)(最大量不超过5 mg/d),疗程5 d;难治性MPP对照组和非难治性MPP患儿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剂量同上,疗程5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MPP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难治性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难治性MPP组(P < 0.05);难治性MPP患儿在常规用阿奇霉素治疗同时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后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未加用地塞米松的难治性MPP患儿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P < 0.01);治疗5 d后,难治性MPP治疗组患儿咳嗽评分明显低于难治性MPP对照组患儿.结论 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难治性MPP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米诺环素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抑制作用,观察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应用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米诺环素对MP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临床观察方案。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期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用3 d,治疗组转换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12 h 1次,持续至发热症状消失24~48 h;对照组序贯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1次.d-1,静脉及口服共7~10 d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需要重复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米诺环素对MP标准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1 mg.L-1,对耐大环内酯药物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025~1.000 mg.L-1;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前病程有可比性;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P=0.000)、住院时间(P=0.002)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605)。结论米诺环素对MP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8岁以上儿童MPP可缩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内炎性细胞、IL-12及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干预组和对照组。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计数BALF炎性细胞总数及分类,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BALF中IL-12、IL-1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IL-12 mRNA、IL-13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哮喘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干预组、对照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分别为(203.09±43.60)×104L-1、(123.90±35.10)×104 L-1、(20.69±3.68)×104 L-1;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分别为(160.78±31.62)×104 L-1、(67.44±20.00)×104 L-1、(1.72±0.68)×104 L-1;巨噬细胞数分别为(33.85±2.29)×104 L-1、(14.12±2.10)×104 L-1、(17.24±1.97)×104 L-1;BALF中IL-12水平分别为(60.45±7.91)ng.L-1、(92.27±18.67)ng.L-1、(278.48±36.78)ng.L-1;BALF中IL-13水平分别为(570.20±62.98)ng.L-1、(299.71±31.64)ng.L-1、(230.22±27.83)ng.L-1;肺组织IL-12 p40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24、0.93±0.28、1.04±0.28;IL-1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80±9.51、11.27±5.47、1.07±0.47。上述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可抑制哮喘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和IL-13表达,促进IL-12表达拮抗哮喘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 IgM。结果观察组MP IgM阳性19例,阳性率38%;对照组阳性6例,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013P<0.01)。观察组MP 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7.4%(9/19例),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19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齐霉素口服,总有效率84.2%(16例),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CVA患儿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3例。年龄0.5~37.0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服用盐酸氨溴索颗粒,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肺部啰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42.8%),有效20例(47.6%),无效4例(9.6%),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显效9例(22.2%),有效20例(50.0%),无效12例(27.8%),总有效率为7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为(6.1±2.4)d,对照组啰音消失时间为(8.4±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对照组2例用药24 h出现皮疹,未处理自行消失;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改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较盐酸氨溴索颗粒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及衣原体肺炎(CP)致儿童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分辨CT提示有支气管扩张的MP、CP感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MP及CP感染肺炎患儿的支气管扩张发生率为0.56%。2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5.4±52.7)月。27例(100%)患儿均有咳嗽,发热19例(70.4%),气促和三凹征10例(37%),肺部湿罗音20例(74%);MP-IgM阳性16例(69.6%),CP-IgM阳性5例(18.5%),两者同时阳性6例(22.2%);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8例(29.6%),其中细菌感染6例。影像学表现弥漫性支扩13例(48.1%),局限性支扩14例(51.9%);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内膜炎症,黏膜肿胀,部分糜烂;合并黏膜滤泡增生16例(66.7%),短柱状痰栓形成5例(20.8%),包括1例塑形性支气管炎形成。患儿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0例(37%)合用甲泼尼龙,3例(11.1%)合用丙种球蛋白,20例(74%)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平均住院时间(12±4.3)d。23例在4个月内支气管扩张征象消失,2例在9~15个月仍有支气管扩张,并有反复肺炎史。结论 MP、CP感染肺炎可导致急性支气管扩张,大部分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岁以上MP肺炎患儿288例,比较3个时间段(2000-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MP肺炎的临床表现、胸X线片及治疗转归的变化趋势.结果 (1)发热与热程变化:共28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占97.6%,不同时段患儿热程中位数分别为7.2 d,8.5 d和1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呼吸道症状:3个时段患儿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6.1%,9.9%,16.3%)、寒战(6.9%,11.3%,19.8%)、胸痛(12.2%,15.5%,22.1%)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7,11.46,5.21,P<0.05).(3)3个时段肺外损害发生率(13.0%,38.0%,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7,P<0.01).(4)胸X线片改变: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2005-2006年30.2%患儿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肺内并发症,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与转归: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MP肺炎的治疗效果在不同时段间比较,有效率逐渐下降.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发热的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 d,4.5 d,6.2 d,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7.0 d,8.7 d,1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MP肺炎呈现发热时间延长,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发症和肺外损害发生率增加,难治和重症MP肺炎病例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普米克令舒治疗肺炎10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13例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5例及对照组 10 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 )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呼吸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治疗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 (4.6 0± 1.2 8)d、(6 .83± 2 .38)d、(7.2 0± 2 .39)d ,而对照组分别为 (5 .35± 1.77)d、(8.5 6± 2 .87)d、(8.30± 3.0 3)d。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 ,能较快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肺部罗音消失更快 ,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92例MP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2组患儿除均予综合治疗外,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30 mg.kg-1.d-1,应用10~14 d;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即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应用3~5 d)后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d-1,应用7 d)。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a<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P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MP肺炎患儿 2 6例、普通肺炎 18例急性期及恢复期IL 10、sIL 2R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MP肺炎组IL 10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普通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恢复期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急性期MP组和普通肺炎组患儿sIL 2R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恢复期MP组患儿sIL 2R下降不明显 ,普通肺炎组患儿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sIL 2R增高显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 ,IL 10在MP肺炎患儿低水平 ,显示机体免疫失衡 ,与疾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在慈溪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EOS、IL-5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喘息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EOS、IL-5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由肺炎支原体诱发的哮喘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用抗感染治疗,能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重症MPP患儿164例,其中支气管镜介入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2例,观察各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控制咳嗽时间为(16.9±1.8)d,发热时间为(4.4±3.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15.5±2.6)d,住院时间为(14.1±2.9)d;而对照组其相应时间为(18.5±2.6)d、(6.9±3.3)d、(17.6±3.1)d、(20.2±4.0)d.治疗组在控制咳嗽、发热和缩短病程等方面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为7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滤泡样增生,管壁增厚,纵行皱褶明显,管腔内黏稠分泌物增多,部分患儿气道黏膜呈花斑样改变或溃疡、糜烂形成,肉芽生长,甚至管腔狭窄、闭锁.结论 重症MPP早期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提高此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7~10 d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4%(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及该地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状况。方法:观察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4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喘息组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4例,阳性率45%,而健康对照组仅3例弱阳性,占6.5%,阳性率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MP感染有密切关系,对喘息患儿对症治疗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重度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42例患儿随机为MP普通剂量组(A组)20例,MP大剂量组(B组)22例.A组予MP 4mg/(kg·d),B组予MP 20 mg/(kg·d),观察用药后临床治疗效果、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A组哮喘缓解时间为(34.5±6.2)h,B组为(23.6±5.7)h,两组比较P<0.01;A组哮呜音消失时间为(7.9±1.5)d,B组为(6.2±1.3)d,两组比较P<0.01.治疗后B组动脉血气及PEFR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而A组除PaO2外,其余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大剂量MP冲击疗法是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