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A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AKI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讨AKI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qRT-PCR检测AKIP1 mRNA在50例胃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KI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KIP1 mRNA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对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IP1蛋白的表达。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IP1 mRNA、蛋白质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MGC-803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RGM-1中的表达;MGC-803经脂质体分别转染AKIP1 siRNA(si-AKIP1)和对照(si-NC)48 h后,采用MTS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Boyden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KIP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高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AKIP1 mRNA表达高水平的患者生存期较短。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AKI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AKIP1mRNA和蛋白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MGC-80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RGM-1,且在MGC-803细胞中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AKIP1 siRNA后,MGC-80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AKI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同时干扰AKIP1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AKIP1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CR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GFBP6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IGFBP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关系。 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IGFBP6 mRNA表达水平(0.26±0.39)低于癌旁组织(1.2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8,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IGFBP6蛋白阳性率(38.1%)低于癌旁组织(61.9%),且与TNM分期相关(P均<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GFBP6低表达的CR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低表达的IGFBP6可作为CRC诊断及预后判断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共92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软件(GEPIA)对美国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27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PGC-1α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PGC-1α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远处转移患者的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 035),PGC-1αmRNA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85. 1%vs. 67. 5%,P=0. 044)。结论 qRT-PCR技术可对结直肠癌组织中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 PGC-1α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相关,且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患者好,可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8例配对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免疫印迹(WB)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癌旁肝组织中EBF3 mRNA与β2M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0.17和0.2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1).5例肝癌组织EBF3 WB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癌旁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显著(t=2.52,P=0.036).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提示EBF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在结直肠癌(CRC)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LAMP1表达与CRC重要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数据层面检索LAMP1在CRC的表达情况和预后特性。分别在10例CRC肿瘤组织和包含60例CRC样本的组织芯片中进行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法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影响CRC预后的因素。结果 大数据显示LAMP1蛋白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在CRC细胞系上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同时在CR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高表达LAMP1的CRC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LAMP1患者。临床10例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CRC中LAMP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在队列60例分析中,单因素Cox模型分析示,LAMP1表达(P=0.030)、肿瘤分化(P=0.041)、CEA水平(P=0.028)及远处转移(P=0.002)与CRC病例的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分化(P=0.006)及远处转移(P=0.041)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示,L...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RBM5、EGFR及KRAS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上述三种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性,为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手术的4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RBM5、EGFR和KRAS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44例患者外周血清中上述基因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在组织学分析中,与癌旁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RBM5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降低水平与吸烟史、淋巴结转移等相关;EGFR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EGFR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RAS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在血清学ELISA分析中,与健康人比较,肺癌患者血清中RBM5表达水平降低(P0.01),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RBM5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GFR和KRAS表达水平升高(P0.0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肿瘤抑制基因RBM5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负性调控作用,而EGFR和KRAS起到正性调控作用;血清中RBM5和EGFR可能成为判断肺癌早期诊断及预测转移的新指标,提供肺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w10结合因子(Zeste White 10 interactor,Zwint)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食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Zwin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Zwint蛋白阳性87例(76%);配对癌旁组织中,Zwint蛋白阳性44例(38.2%),Zwint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41)。Zw int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wint蛋白在组织低分化、III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中+高分化、I+II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χ2=4.103,P=0.047;χ2=4.979,P=0.030;χ2=6.634,P=0.01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Zw in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明显差于Zwint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04)。结论:在食管癌组织中Zw int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Zwint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RNA结合基序蛋白25(RBM25)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BM25、Ki-67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肺腺癌组织中的RBM2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75例肺腺癌组织中RBM25表达的阳性率为13.3%,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93.3%(P0.05);RBM25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RBM25阳性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为60.00%,明显高于RBM25阴性患者的26.15%(P0.05)。肺腺癌组织中RBM25表达与Ki-67和Bcl-2均呈负相关关系(r=-0.259、-0.338,P0.05)。结论 RBM25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而其低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及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ATB1异常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TB1在25例结肠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8例结肠癌石蜡组织切片中SATB1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 SATB1 mRNA和蛋白在92%(23/25)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58例结肠癌石蜡组织中,SATB1蛋白强阳性率为46.6%(27/58)。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ATB1强阳性与结肠癌Dukes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ATB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91H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60例CRC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系FHC和CRC常规细胞系,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lncRNA 91H在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迁移侵袭实验评估lncRNA 91H干扰后对CRC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91H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是癌旁组织的5.20±3.12倍,其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1);91H在4种CR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FHC细胞系(F=99.22,P0.01);91H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χ2=6.90,P0.01)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χ2=10.8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表达的91H可以作为评估CRC预后的一个独立因子(HR=3.48,95%CI=1.35~8.96,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下调91H的表达可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P均0.05)。结论 lncRNA 91H可促进CRC的发展,其可作为CRC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As蛋白及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91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的患者MAGE-As蛋白、mRNA,分析MAGE-As蛋白、MAGE-As mRN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相关性,探讨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组织MAGE-As蛋白及mRNA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As蛋白及mRNA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MAGE-As蛋白阳性表达、MAGE-As mRNA高水平表达者3年生存率低于MAGE-As蛋白阴性表达、MAGE-As mRNA低水平表达者(P<0.05);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AGE-As蛋白及mRNA是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MAGE-As蛋白阳性表达及mRNA高水平表达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为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ad6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肺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肺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5 c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ad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组织中Rad6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61.96%vs 38.04%,P0.05)。其蛋白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肺腺癌患者中Rad6高表达者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Rad6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Rad6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生存时间越短,提示Rad6过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Wnt2、Dv-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细胞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00例(病灶组),癌旁组织标本50例(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Wnt2、Dv-l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Wnt2、Dv-l 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nt2、Dv-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Wnt2、Dv-l mRNA及蛋白在病灶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Wnt2、Dv-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密切的联系(P0.05)。结论 Wnt2、Dv-l mRNA及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转移具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H1-钙结合蛋白(H1-calpo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胃癌组织(n=20)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1-calpo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RT-PCR和明胶酶图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的mRNA水平及酶活性.结果 Western印迹灰度扫描显示,胃癌组织中H1-calpon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98±0.28 vs 3.11±1.37,t=-6.833,P<0.01),而MMP-2的活性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48±1.25 vs 1.26±0.39,t=7.556,P<0.01),胃癌组织中H1-calponin表达水平与MMP-2活性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H1-calpon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MMP-2活性呈负相关,表明其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癌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2(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参数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为研究样本,并将4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的肺部良性组织作为对照,比较3种组织MMP-2、MMP-9蛋白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分析肺癌患者MMP-2、MMP-9蛋白阳性率与其病理参数、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MP-2、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良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良性组织MMP-2、MMP-9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MMP-2、MMP-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良性组织,癌旁组织、良性组织MMP-2、MMP-9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MMP-2、MMP-9蛋白阳性率与其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位置、是否行化疗、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肺癌癌组织中MMP-2、MMP-9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位置、是否行化疗、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整合素α6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整合素α6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RT-PCR扩增整合素α6mRNA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及图象分析。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相应正常肝组织中整合素α6mRNA定性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整合素α6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2)。在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其半定量分析显示无包膜者高于有包膜者,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高于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随着Edmondson分级增高,整合素α6及β1mRNA表达量不断增高(P<0.001)。结论:整合素α6mRNA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相应正常肝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但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HCC癌组织中整合素α6mRNA表达高低与侵袭程度、有无肝内或肝外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高表达的整合素α6mRNA预示着肝癌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整合素α6mRNA可以作为反映HCC转移和侵袭特性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仁纺缍体相关蛋白1(Nu SAP1)在人结肠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5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CRC患者石蜡标本116例,新鲜标本14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方法检测14例新鲜组织中Nu SAP1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6例CRC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中NuSAP1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分析Nu SAP1表达与CRC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NuSAP1 mRNA表达水平在CRC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 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u SAP1蛋白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116例CRC组织中,NuSAP1蛋白低表达67例,高表达49例,NuSAP1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 01)。Nu SAP1蛋白表达与CRC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 0. 01)。结论 NuSAP1在CR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CRC分化、侵袭等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PFKFB3)在大样本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56例结肠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PFKFB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FKFB3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114例(73.1%)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肠癌组织中PFKFB3的mRNA水平高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PFKFB3 mRNA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PFKFB3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PFKFB3的mRNA水平高表达与患者恶性表型及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