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笔者遇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红白血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0岁。主因全身乏力4a、加重8^+个月伴左腹胀痛收入院。患者于4a前轻度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象示血小板偏高,最高达1500×10^9/L,行骨穿检查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干扰素等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复查血象血小板进行性升高。8个月前始乏力加重,有腹胀,左腹部包块,就诊上海某三甲医院,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骨髓活检检查,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予雄激素、诱导分化等治疗,效果欠佳。近3个月来血小板血色素下降明显,体重下降10kg。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26岁,因"牙龈肿痛伴乏力半月"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肿痛,之后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咽痛不适,最高体温39℃,当地医院给予药物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109.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8.7×10~9/L,血红蛋白浓度为58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9 fl,血小板计数为95×10~9/L。为进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55岁。面黄、乏力、心慌、胸闷1月余,加重伴发热9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 1.11×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180×10~9/L。彩超示脾肿大,肋下30 mm;右心房增大,三尖瓣轻-中度返流。胃镜示食管炎,糜烂性胃炎。丙肝-RNA4.96×10~5 IU/ml。病理检查镜检:①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可见较多分叶过多核(5~14个)(图1)、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粗粒细胞;红系细胞少见,成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主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年,乏力1个月,于2013年12月9日入我院治疗。 1病程情况 1.1现病史 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当地查血常规WBC、RBC、Hb正常,PLT约为1200×10^9/L,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羟基脲+干扰素治疗约3年,间断。复查PLT约600×10^9/L-700×10^9/L,PLT正常后间断羟基脲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男,77岁.主诉"全身乏力,纳差1个月余",于2008年3月2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伴胃纳减退,易疲劳,无发热、头晕、咳嗽、咳痰、腹痛及腹泻.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隐痛不适,多于咳嗽、运动或疲劳时加剧.1周前于当地医院体检,查血常规:WBC 46.1×10~9/L,Hb 89 g/L,PLT 65×10~9/L,其余不祥.本院门诊血常规:WBC 50.6×10~9/L,Hb 87g/L,PLT 67×10~9/L;白细胞分类:成熟中性粒细胞0.44,单核细胞0.36,淋巴细胞0.17,晚幼粒细胞0.03,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入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1997年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升高(BPC>600×10~9/L),后多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渐渐超过1000×10~9/L,遂至某三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使用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改用羟基脲治疗(1.0 g每日3次口服),血小板渐渐下降,后羟基脲改用维持量0.5~1.0/d,血小板维持在(200~600)×10~9 /L,患者无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例1】男,49岁。5个月前因食欲缺乏、头晕、乏力,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脾大,查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16×10~9/L,血小板250×10~9/L。经3次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2个月后按肝硬化、脾大予脾切除。此次因术后症状无改善,且肝大明显入我院。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87,嗜酸细胞0.02,淋巴细胞0.09,嗜碱细胞0.01,晚幼粒细胞0.01,偶见泪滴状红细胞,血小板86×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98%。骨髓穿刺及活检证实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0岁。患者6年前受凉后出现面色苍白,四肢乏力,伴发热,最高达38.5℃,咳嗽,有白色黏痰,全身皮肤发黄。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WBC 5.1×10~9/L,Hb 67g/L,BPC 210×10~9/L,网织红细胞占0.200,网织红细胞绝对值620×10~9/L;骨髓象提示为增生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IgG、C_3混合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相关检查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表面 CD55和 CD59抗原均正常表达。诊断为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给予泼尼松50 mg/d 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发热、乏力3个月于2007年2月28日收住我院.患者2006年12月初开始出现无诱因间断性发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伴乏力、纳差.2007年1月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0.0×109/L,Hb 128 g/L,BPC79×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11、淋巴细胞0.72、异形淋巴细胞0.17;骨髓象:增生活跃,异形淋巴细胞0.165.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及保肝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乏力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再次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最高40℃.起病以来体重下降10 kg.  相似文献   

10.
李学锐 《临床荟萃》1997,12(12):571-572
患者 男,63岁,主因皮肤瘙痒3年,面颈部皮肤粘膜红紫伴右侧肢体乏力两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两年,无慢支病史及严重烧伤病史.起病后于当地卫生院拟皮肤过敏症多次治疗,效果欠佳.检查:全身皮肤较干燥、瘙痒,未见皮疹,而颈部皮肤粘膜呈砖红色,以鼻尖及耳廓为甚,双眼结膜充血,左侧鼻唇沟稍浅,心肺(一),脾肋下4cm,质中,边锐,无触痛,右侧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血象:RBC8.69×10~(12)/L,Hb181g/L,HCT0.64,WBC25.7×10~9/L,PLT372×10~9/L,嗜碱粒细胞为0.026.红细胞容量为50ml/kg.骨髓涂片结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象.B超结果:脾大.头颅CT结果: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入院后给予三尖杉酯碱2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同时应用脑活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栓通、丹参、潘生丁等药物,定期复查血象.用药共3周,效果满意.全身皮肤无瘙痒,面颈部皮肤粘膜砖红色消失,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血象:RBC5.97×10~(12)/L,Hb138g/L,HCT01.38,WBC9.91×10~9/L,PLT165×10~9/L,,嗜碱粒细胞为0.0075.红细胞容量为36ml/kg.骨髓涂片结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后缓解骨髓象.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61岁。因“乏力3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因全身酸痛、乏力就诊于我院门诊,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PLT)升高达965×10^9/L,血红蛋白(Hb)106g/L,白细胞计数(WBC)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4%,淋巴细胞比例36%;外周血JAK2 V617F基因突变呈阳性;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1年余,加重并发现血小板增多8个月于2014年6月9日第3次入我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全身皮肤变黑、粗糙,于2013年9月4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2月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乏力,至当地医院复查血常规示:WBC18.93×109/L,Hb 187 g/L,PLT 618×109/L,门诊以"全血细胞增高查因"收住我科,住院期间患者出现颜面、四肢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既往体健。主因"面色苍白、乏力6月余,发热伴胸痛3天"于2016年8月23日入院。患者6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月经量增多,就诊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妇科,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GB)42g/L,血小板(PLT)21×109/L;后转至血液科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给予甲泼尼龙、环孢素及白细胞介素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  相似文献   

14.
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小板增多患者在确立诊断时机体的含铁状况,协助鉴别诊断.结果 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40.8%;而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占81.5%,其中有2例患者铁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占9.1%),而血清铁水平正常.结论 对于血小板数在(400~800)×109/L的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可能性更大;血小板计数≥800×109/L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但仍需要排除可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以及同时合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2012年8月诊断并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假性高钾血症1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文鹏  孔凡俊 《临床荟萃》1997,12(24):1143-1144
例1 男,17岁。因面色苍白,高热,皮肤紫癜10天于1994年1月5日入院。查体:T39.5℃,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右肺可闻湿啰音,心律整齐,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40g/L,Ret0.0012,WBC1.8×10~9/L,N0.46×10~9/L,BPC19×10~9/L,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粒系0.11,红系0.098,淋巴0.764,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重型再  相似文献   

17.
郭慧梅  潘崚  郭晓玲  张学军  王福旭  董作仁 《临床荟萃》2008,23(4):289-290,F0002
患者,男,53岁,因发现脾大(B超12.6 cm×5.0 cm)7个月于2005年4月8日就诊于我科.查体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白细胞(WBC)10.5×109/L,血红蛋白(Hb)149 g/L,血小板(Plt)1 314×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正常,巨核细胞63只,血小板成堆可见;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相似文献   

18.
作者复习了伦敦Hammersmith医院过去10年中采用~(32)P治疗的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的资料。所有这些病人诊断采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小组(PVSG)标准。每次所用~(32)P剂量为3-6mCi(平均4.25mCi),静脉注射,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100×10~9/L,首次~(32)P注射后所有病人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血小板最低值为550×10~9/L。8例病人中有5例需多次注射~(32)P方可维持血小板数低于600×10~9/L。2例病人在随后~(32)P注射治疗中,血小板数下降的比率无明显变化。3例病人虽经~(32)P多次注射,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仍持续,需加以化疗,这些难以控制的原发性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女 ,10岁。 5天前因受凉后持续高热、咽痛、食欲缺乏 ,在当地医院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病情无好转。2天前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 ,伴乏力、恶心、呕吐。查血白细胞 3 2×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38,淋巴细胞0 6 2 ,红细胞 2 2 1× 10 12 /L ,血红蛋白 70 2 g/L ,血小板 72× 10 9/L ;血清总胆红素 12 1 3μmol/L ,直接胆红素 4 2 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 2 2 5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12 0U/L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骨髓象示骨髓增生减低。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转入我院。查体 :体温 39 2℃ ,脉搏 10 2 /min ,呼吸 32 /min ,…  相似文献   

20.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去除异常增多血小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血小板单采程序去除患者体内异常增多的血小板,以达到缓解或减轻疾病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笔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为1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做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患者,女,15岁。2005年5月初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旋菌(HP)阳性。因查Plt:2156×109/L,转苏州大学一附院,查骨髓示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增生明显活跃,铁染色内外铁均阴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