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胰腺颈部及体部近端的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胰腺中段切除术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手术之一。而目前胰腺中段切除术大多采用胰肠吻合或胰胃吻合的方式来解决远端胰腺的外分泌问题,但同时也改变了远端胰腺及胃肠道的正常生理状态。笔者单位自于2017年8月30日完成第一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胰管成形、胰腺端端吻合术("荣氏"胰腺中段切除术)后,到2018年11月已开  相似文献   

2.
《中华外科杂志》2022,(7):651-654
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普及, 胰腺手术正朝着减少并发症、保留更多胰腺功能的方向发展。主胰管是胰腺外分泌液的重要流出通道, 精准处理主胰管可有效降低胰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围绕胰肠吻合、胰腺远端切除、胰腺假性囊肿与主胰管的关系及胰腺部分切除术等难点, 重点介绍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下常见胰腺术式中主胰管的处理方法。同时, 提出"胰管黏膜对黏膜六针法"进行胰腺中段切除、端端吻合的手术方式, 利用微创技术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让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腺瘘。方法 采用残胰管内插入导管,空肠壁切开浆肌切开粘膜,吻合时只缝合胰腺断端前后缘与空肠浆肌层切开的前后唇。胰管导管穿透粘膜引入空肠腔内,不必做胰管与空肠粘膜切口缝合,12例行胰液外引流,14例内引流。结果 26例均无胰瘘发生。结论 插 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手术操作简单,可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机器人LR式1+2胰肠吻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由单一主刀完成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11例。术中胰肠吻合采用1+2胰肠吻合方法。胰管估算直径0.8~15.0 mm,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4.5±5.5)min(10.0~28.0 min)。术后B级以上胰瘘发生率8.6%,平均住院时间(13.6±5.1)d。结论机器人下1+2胰肠吻合方法化繁为简,吻合安全可靠,胰瘘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开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办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106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52例,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31例,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23例;胰管支撑胰液内引流101例,胰管支撑胰液外引流5例。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结果术后出现胰漏11例,占10.4%,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吻合5例(9.6%),胰腺空肠端侧吻合4例(12.9%),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例(2/23);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液内引流101例、外引流5例,三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同一种吻合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胰漏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胰管结石外科治疗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7例胰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胆管、胰管空肠(侧侧)Roux-Y吻合术 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4例,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Y吻合术 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尾侧胰腺断端空肠(端侧)Roux-Y吻合术 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7例均痊愈,其中1例术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误切第一组小肠,遗有短肠综合征;另1例生存至1.5年后发生胰腺癌变死亡。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引流术和胰腺部分切除术,有主胰管扩张者宜采用引流术,无胰管扩张和胰腺病变局限化者,可用胰腺部分切除术,再联合内引流术;依据胰腺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或石炭酸破坏其粘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一周。距空肠断面约l~2cm处用粗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连续17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部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空肠吻合有诱发胰腺炎和吻合口哆裂危险性,伴随高的死亡率。本文对三种胰空肠吻合方法作一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并和不作吻合的胰腺外引流作一比较。作者在1978~1983年作1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77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55.9岁。有三种吻合方法,其中33例行胰空肠端侧吻合,31例端端吻合,48例制作空肠双袢,分别与胰、胆管吻合,均不放置内支架,胰管不结扎和不堵塞。19例因胰腺残端局部条件和胰实质太脆、胰管太薄不宜作吻合,胰管用二根 Penrose 管作外引流。端侧吻合组:4例胰肠吻合哆裂,2例死亡,3例腹膜炎中,2例也死亡。另2例死于胃吻合口漏,1例死于胆漏,1例死于膈下脓肿引流后。总的併发症  相似文献   

13.
�ȳ�����θ�ǺϷ�ʽ����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或中段胰腺切除后胰腺残端-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主要包括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两大类。两种吻合方式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胰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胃吻合对胰腺远期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尚不明了。对有望获得长期生存,或已经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病人,为避免远期的进一步损害,选择胰肠吻合较合理;而对于中段胰腺切除或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的病人,可考虑胰胃吻合。总之,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应综合考虑术者的操作习惯、手术方式、原发疾病的性质、胰腺的质地和内外分泌功能状态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的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预防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残胰重建方式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套入式端侧精确吻合(改良胰管空肠吻合)者41例(改良组),胰空肠端端常规套入吻合手术者70例(常规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41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发生胰瘘;常规组发生胰瘘13例(18.57%)。两种术式间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如消化道出血、胃排空障碍、胆瘘、腹腔感染、肺感染和切口感染以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套入式吻合在预防胰瘘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联合进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与胰腺中段切除、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 方法优化胰腺中段切除的微创手术入路,利用机器人先行食管裂孔疝的疝内容物的松解复位、缩小裂孔、安放固定补片与胃底折叠术,随后继续进行胰腺中段切除,在近、远两端胰管内置入8号管后行胰腺端端吻合术。 结果避免二次手术与减少手术操作孔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CT显示胃底复位良好,胰腺肿瘤已切除,胰腺端端吻合处对位良好、支架管在位;术后病理提示近、远端切缘净。 结论经文献检索,本病例报告是国内首例机器人经腹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胃底折叠术联合胰腺中段切除、胰管成形、端端吻合术。本病例利用机器人联合手术治疗的成功有助于将来可能进行的多疾病联合手术治疗提供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是一个重大的和致死性并发症,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作者介绍了全胰管引流的防漏性胰空肠吻合技术,Yamaguchi大学医学院第二外科于1987年11月至1991年9月共施行了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平均年龄为60.2岁,男性占31例,计胰头导管细胞癌19例、壶腹癌11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胰腺囊腺癌1例、慢性胰腺炎9例及其他肿瘤和囊肿者9例.重建手术为胃空肠端端吻合(在幽门保留手术中则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胰空肠端侧吻合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从口腔起的顺序排列).在横断胰头前,光游离出主胰管约0.5~0.8cm一段,取一聚乙烯导管,外径2.45mm,内径1.35mm,长65cm,其尖端有4个侧孔和1个顶孔,直接插入主胰管约3cm,该处导管有一膨大部分,外径为3.7mm,便于缚扎在胰管上而不易滑脱(结扎线为吸收性线),横断胰头,作胰空肠端侧吻合.导管通过此吻合口由胃前壁导出腹壁,并固定在皮肤上.与胰腺切端吻合的空肠约距胃肠吻合口10cm处,按胰腺切端的形态和大小切除该段空肠对系膜侧壁的浆肌层,但保留其中央区的空肠壁完整无缺,使成为全层岛样空肠壁,胰管残端和导管由此岛状壁直接穿入腔内.这一步骤可以防止空肠狭窄和有利肠壁粘着在胰腺切面上,也不需肠壁较大孔口让胰管和导管通过.  相似文献   

17.
如何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是唯一可以给它带来治愈希望的方法 ,然而 PD的并发症一直制约着其发展。尽管近年来已有不少医院在开展该项手术 ,但其并发症的防治问题仍需外科医生密切注意。本文着重讨论其中重要的并发症 :包括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障碍和内疝。1 胰漏为了预防胰漏 ,文献中已出现了 2 0余种方法 ,大体上包括胰腺残端结扎、胰管栓塞、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等。胰管结扎方法简单 ,但胰漏发生率高达 50 % ,已经淘汰不用。胰管栓塞带来长期的胰腺外分泌不足 ,而且并非每个病人的胰断端均能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探讨其实用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165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总胰瘘发生率13.9%.端端或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组(A组)、端侧黏膜-黏膜胰管空肠吻合组(B组)和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组(C组)的胰瘘发生率分别是23.1%(12/52)、18.8%(9/48)和3.1%(2/65).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血浆管引流量上优于A、B两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吻合术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实用、便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漏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同一术者9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采用的胰肠吻合方式,分为端端套入捆绑式(A组,n=42),端侧吻合式51例,其中端侧套入(B1组)为15例,因胰管直径限制未能行胰管对空场粘膜吻合,端侧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B2组)36例。结果端端套入捆绑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为4.76%(2例),采用端侧吻合方式的(B1组)胰漏发生为20%(3例),B2组胰漏发生率为0.00%,三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端侧套入式的胰肠吻合方式发生胰漏的可能较高,选择何种胰肠吻合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胰漏可引起腹腔感染和大出血,成为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胰漏的原因除患者高龄、营养状态、黄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者的经验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则是胰腺本身质地的软硬程度、主胰管口径大小、胰液分泌量以及胰腺断端次级胰管的处理和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