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血流通过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血肿扩大时,将主动脉壁中层剥离成为内、外两层,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异常凶险,发生夹层动脉瘤后24 h生存率仅40%,故应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破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的夹层血肿或主动脉的瘤样扩张,因而又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少数患者是由于血管中层的出血造成而无内膜破口。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液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或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这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基本病理基础。破裂的主要因素有主动脉中层的病理改变,心脏搏动引起的主动脉运动和左心室射血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力。一旦内膜破裂,血液冲击会使剥离的范围进一步蔓延和扩大。主动脉中层的病理改变是其发病基础,高血压可促进…  相似文献   

3.
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430022湖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董明,宋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中层坏死,血液经内膜裂口渗入主动脉壁并分开其中层而形成的夹层血肿。本病临床较为少见,病势极为凶险,表现复杂,护理难度大。现将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夹层动脉瘤是发病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急性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10~29)/1 000 000人.  相似文献   

5.
杜芳  杨丹  王春梅  周凡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27-1728,F000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变薄弱而被撕裂后致动脉外膜扩张形成的一种假性动脉瘤[1],是一种复杂、危险的大血管疾病之一。我院2012年2月19日为一例马  相似文献   

6.
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夹层动脉瘤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 ,故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剥离症。[1] 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double barrelaorta)或主动脉瘤样扩张。少数病例是由于主动脉中层出血所致 ,可局限于主动脉弓部 ,并可侵犯主动脉大分支 ,引起相应脏器缺血。如果瘤体继续扩大 ,会引起破裂出血。一旦破裂 ,抢救非常困难 ,病死率极高 ,是少见而严重的血管疾病。所以 ,在手术前严密观察病情 ,预防动…  相似文献   

7.
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内不规则剥离病变,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人动脉中层而形成血肿,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的增加,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形成(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基本病变为主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其特点是起病急、发  相似文献   

9.
硝普钠治疗主动脉夹层血肿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omatoma)是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所致,因而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将主动脉夹层血肿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  相似文献   

10.
于兆晨 《天津护理》2002,10(4):203-204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很多,高血压是其中主要原因。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管壁内膜粥样硬化、弹性下降。由于外伤或血压突然变化,可导致动脉管壁内膜粥样硬化、弹性下降。由于外伤或血压突然变化,可导致动脉管壁连续性破坏、血液外溢、被管外组织包裹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如果管壁连续性破坏、血液外溢、被管外组织包裹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如果管壁仅破坏至中层,则血液在中层内发展,形成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观察与护理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 《天津护理》2005,13(3):145-14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血肿。该病起病突然,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1998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26例。现将观察与护理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n~(aortic dissecting 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很高,病因至今未明。80%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有高血压,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层坏死。高血压并非引起囊性中层坏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壁中层的夹层血肿,绝大部分患者发病急骤而凶险,在短时间内可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各种并发症或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为主动脉病变中首要致死病种[1]。  相似文献   

14.
郭敏  李亚丽  丁密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90-139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动脉壁中层内裂开,将完整的主动脉壁一分为二,并且在这裂开的间隙内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流。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1]。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为马凡综合征、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主动脉滋养层硬化、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导致主动脉壁内膜与中层损伤,血液沿撕裂的内膜在中层形成血肿,将主动脉壁剥离为2层,在血流的冲击下,剥离部分逐渐向主动脉近段与远段延伸扩张,形成不同范围的中层分离性膨胀,称为主动脉夹层瘤[1].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各种原因引起动脉内膜与中层的损伤、血液在撕裂的内膜与中层之间形成血肿,并将主动脉壁剥离为两层,在血流的冲击下,剥离部分向主动脉近端及远端延伸扩张,形成不同范围的中层分离性膨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引起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要脏器供血障碍三方面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易感因素和细胞外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瘤按病理形态分型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在多种易感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缺陷等的作用下,导致主动脉中层出现退化、变性、坏死等结构异常,在此基础上,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假腔,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后导致壁内血肿形成假腔,假腔逐渐扩张发展为夹层。AD的每年发病率是0.005‰-0.03‰,这种疾病虽然不常见,但其结果往往是致命性的,大部分患者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或诊断前死亡。AD的发病原因复杂,但任何致病因素最终都需要通过改变主动脉的自身组织结构发挥作用。AD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细胞外基质异常改变。以下就AD易感因素和细胞外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亦称急性剥离性主动脉瘤.其病理改变是主动脉内层破裂,血液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的中1/3和外1/3之间,形成血肿.血肿沿动脉的纵轴向动脉的周围延伸到不同的距离.依据其剥离的范围可分为两型(Miller分类法):A型,剥离局限于升主动脉或由降主动脉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B型,剥离在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本病发病突然,病程进展凶猛,因而病死率极高.A型夹层动脉瘤24小时内病死率为60%,3月内病死率为90%;B型夹层动脉瘤虽预后较好,但病死率亦达25%.发病率均为5.2%.  相似文献   

19.
张盈盈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6-10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破口,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形成血肿,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血液在高压下在主动脉内层与外层之间泛滥,将主动脉剥离为两层[1].DeBakeyⅠ型夹层是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夹层病变扩展累及胸、腹主动脉直至髂总动脉,即概括整个主动脉的全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病情凶险,手术技术复杂,难度大[2].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人主动脉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其基本病变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死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及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过去这种情况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可引起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我院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7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