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差异基因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编号为GSE24376的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感染小鼠和未感染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取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和距离病灶组织2 cm的周围肝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取45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样品(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29份,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病变的肝组织16份),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囊泡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成分中,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及活化等生物过程,并且具有CC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及趋化因子活性。高表达差异基因CHI3L3 (在人体中为CHI3L1)和CCL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 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高于病灶周围肝组织(P <0.01),最高倍数分别达7倍和9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29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样品中,有20份(占69%)呈CHI3L1蛋白高表达,其主要着色部位位于细胞浆;有22份(占76%)呈CCL8蛋白高表达。16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轻微炎症样品中,2份(占13%)呈CHI3L1蛋白阳性;4份(占33%)呈CCL8蛋白阳性。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96%和97%,均高于轻微炎症肝组织的3%和8%(P <0.01)。结论 CHI3L1和CCL8蛋白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二者在机体对虫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EM18抗原表位。方法用逆转录PCR方法从多房棘球蚴的RNA扩增EM18基因片段,运用各软件对EM18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经3DLigandsite服务器结构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3D结构。结果 EM18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B细胞表位区域:28-43、49-55、59-64、69-79、85-91、99-111、119-129、135-144。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EM18存在8个抗原表位,对进一步研究EM18的抗原性和研发优势表位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六钩蚴8kDa基因(Ta 8),探索其表达蛋白在检测亚洲带绦虫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六钩蚴cDNA中获取Ta 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 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 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亚洲带绦虫六钩蚴8kDa基因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了成功表达;证明了8kDa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还发现该绦虫成虫的头节、成节、孕节中也存在8kDa基因。  相似文献   

4.
5.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早期、准确的诊断是保证及时治疗和控制该病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就多房棘球蚴病的影像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扩增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1,ND1)基因全序列,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建立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的PCR方法,应用于人和动物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根据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DNA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ND1基因并进行测序,获得多房棘球蚴ND1基因全序列.对该序列与其它常见棘球绦虫的ND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序列与国外报告的多房棘球绦虫的同源性达到98.8%,与细粒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6.2%,与少节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4.6%,与伏氏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7.0%.结论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与其他棘球绦虫相应基因存在显著差异.PCR方法可以用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7.
多房棘球蚴病(Multilocular hydatid disease)也称泡状球蚴病(Alueolar hydatid disease),系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引起的最险恶的寄生虫病。为研究药物治疗的方法,1983年我们给人工感染多房棘球蚴病的白鼠和自然感染单房棘球蚴病(UHD)的绵羊口服丙硫咪唑(Albendazole)证实确有杀灭原头节(Protoscolex)作用。1984年与固原地区医院协作(提供资料和药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狂犬病毒核蛋白(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狂犬病的检测及诊断。方法应用RT-PCR方法扩增ERA株狂犬病毒NP基因后克隆到PCR2.1TA载体,转化OneShortTM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TA克隆载体,并与pFastBacTM1转座质粒载体分别用KpnΙ和NotΙ双酶切,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pFast ERA-NP重组转座质粒,经双酶切、PCR扩增及插入序列方向鉴定后,转化到DH10BacTME.coli感受态细胞,经三抗培养基筛选和PCR扩增鉴定后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将重组Bacmid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毒液,并继续扩增重组杆状病毒,以第三代毒液感染Sf9昆虫细胞,96h收获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DFA)、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构建了含有ERA 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狂犬病毒核蛋白。  相似文献   

9.
用核磁共振成像术(MRI)可观察体内活组织情况。此法已为诊断医学广泛应用,但这种无损伤检查在寄生虫学领域中尚处于初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离子对肿瘤放疗比常规放疗更具优势,因为重离子放疗具有极佳的生物效应和剂量一致性。多房棘球蚴病具有肿瘤特性,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用重离子放疗作为多房棘球蚴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LD50来评价原头蚴的死亡情况,应用光镜和投射电镜研究多房棘球蚴经X射线和碳离子电离辐射照射后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离辐射使多房棘球蚴细胞质减少,生发层细胞深入到角质层内的绒毛消失。细胞器混乱并聚集,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大量消失,生发层细胞内出现大液泡。与X线相比,碳离子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多房棘球蚴经电离辐射后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提示电离辐射可抑制多房棘球蚴生长。碳离子电离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比X线辐射照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是多房棘球蚴病免疫和诊断的基础。由于天然抗原来源有限,应用受到限制,重组抗原的研制则可解决质量控制和抗原来源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抗原尤其是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免疫逃逸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改变自身抗原、细胞毒作用、负向调节免疫、改变免疫反应类型、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免疫抑制作用及宿主的先天免疫及遗传背景等方面综述多房棘球蚴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攻击机制,为抗击棘球蚴病提供新的临床免疫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多房棘球蚴四跨膜蛋白(EmTspan)的结构与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EmTsp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运用ProtParam、ProtScale、SOSUI、DNASTAR、SignalP、Cell-PLoc、SOMPA、NetPhos、Motif Scan、Phyre 2、TMHMM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区域、磷酸化和翻译后修饰位点及二、三级结构,利用ABCpred、IEDB、SYFPEITHI软件分析并预测B细胞、T细胞的抗原表位,通过MEGA-X软件构建Tspan的分子进化树。结果 EmTspan蛋白是由236个氨基酸序列组成,分子式为C_(1163)H_(1853)N_(291)O_(315)S_(21),不稳定指数为32.77,为稳定蛋白;有4个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膜;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6.19%,β折叠占20.34%,β转角占8.05%,无规则卷曲占25.42%;EmTspan蛋白含有的B细胞、TCL细胞及Th细胞的抗原表位分别为7、15、8个;分子进化分析多房棘球蚴的Tspan和小口膜壳绦虫的Tspan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EmTspan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B细胞及T细胞表位,抗原性好,可为多房棘球蚴疫苗的研制、免疫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从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沙鼠体内分离原头节,体外培养3 d后,分为沉默EmOPN (LV-EmOPN-734)组、沉默对照(LV3-NC)组、过表达EmOPN (LV-EmOPN-0423)组、过表达对照(LV5-NC)组等4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孔,每孔含原头节约5 000个。LV-EmOPN-734组中加入LV-EmOPN-734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1.4×107 TU/ml)、LV-EmOPN-0423组中加入LV-EmOPN-0423慢病毒稀释液(终浓度为4.83×10~8拷贝/ml),相应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慢病毒稀释液(空质粒)。感染后7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原头节的荧光强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头节中OPN的相对表达量,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原头节Caspase-3活性,EdU细胞成像试剂盒检测原头节增殖能力。感染后72 h,将原头节与大鼠肝癌细胞共培养8~12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房棘球蚴囊泡生发层的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克林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作用以及抗小鼠多房棘球蚴感染的疗效。方法在含50~2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0和6.25μmol/L的他克林,给药后1、3、5和7 d用亚甲基蓝法测定原头节的活性。同时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他克林对3种正常宿主细胞(L929细胞、HK-2细胞和Chang liver)以及3种肿瘤细胞(A172细胞、A2058细胞和HCT-8细胞)的细胞毒性。40只感染多房棘球蚴6个月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30 mg/kg他克林组、15 mg/kg他克林组、25 mg/kg甲苯达唑组和1%西黄芪胶对照组。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28 d,停药14 d后处死小鼠,剖取小鼠体内多房棘球蚴囊,称取囊重并计算囊重抑制率,采用SPSS 17.0中的非参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他克林体外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药物浓度和培养天数的增加,原头节的活性显著降低。100μmol/L的他克林作用3 d后,原头节全部死亡且形态发生强烈改变,难以观察到完整的超微结构。他克林作用7 d后,100.00、50.00、25.00、12.50和6.25μmol/L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分别为(100±0)%、(91.2±2.5)%、(80.3±5.1)%、(71.6±2.4)%和(51.7±2.9)%。他克林对正常宿主细胞活性影响较小,药物浓度增加至250.0μmol/L,对L929细胞、HK-2细胞和Chang liver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7.6±4.7)%、(29.6±3.9)%和(26.9±2.1)%。但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大,A172细胞、A2058细胞和HCT-8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Tox50)分别为(178.2±3.2)、(133.2±5.2)和(128.8±4.0)μmol/L。30 mg/kg他克林组、15 mg/kg他克林组和25 mg/kg甲苯达唑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3.4%、9.4%和38.2%,上述各组小鼠体内多房棘球蚴囊重的减少与1%西黄芪胶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小鼠在实验周期中分别有3、6、2和5只死亡,相较于其他组,25 mg/kg甲苯达唑和15 mg/kg他克林治疗增加了感染实验鼠的生存率。结论他克林可直接影响体外培养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活性,可提高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菌株.方法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上扩增出UreB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SK(+)质粒上,然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结果经测序UreB片段有1707bp组成,为编码56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发现,Ure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5000U,并证实该重组蛋白质可以被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所识别,同时将其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该重组蛋白质的抗体.结论重组的Ure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蛋白质疫苗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例转移性脑多房棘球蚴病病例。该患者经过10年抗棘球蚴病治疗,前后经过肝脏、右肾及脑部等3次手术治疗。患者虽经过多次手术及口服阿苯达唑治疗,仍出现肝棘球蚴病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病例提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规律治疗和必要时行手术根治是治疗棘球蚴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
影像学与血清学技术在多房棘球蚴病诊断、治疗与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足促使研究者对潜在诊断标志物进行探索。基于血清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望提高多房棘球蚴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在后续病程监测与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多房棘球蚴病新型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被误诊的脑多房棘球蚴病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