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T、HBV DNA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纤维化程度较高。HBeAg阳性患者纤维化程度与HBV DNA呈负相关(r=-0.251,P<0.001),S≥3组水平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与PⅢP水平呈正相关,其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 PⅢP水平可能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BV DNA与肝脏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对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分别对以上5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DSG-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肝病治疗仪;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包括常规保肝、降酶、抗病毒等方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门脉内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改善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计焱焱  顾而立  姚光弼  王虹 《肝脏》2012,17(7):465-46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ADV)优化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208例患者以1:1随机分成LAM和ADV治疗组,根据治疗24周时病毒学应答,完全应答(CR)者(HBV DNA<60 IU/mL)和部分应答(PR)者(HBV DNA 60~2 0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对不充分应答(IR)者(HBV DNA>2 000 IU/mL)和发生病毒学突破者(HBV DNA比最低值大于1 lg)则改为LAM和ADV联合用药。主要研究终点为48周时的病毒完全应答率,次要研究终点为48周时临床特征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24周时LAM组和ADV组病毒CR率分别为56.73%(59例)和35.57%(37例),PR率分别为21.15%(22例)和28.84%(30例),IR率分别为22.11%(23例)和35.57%(37例),60例IR患者中39例改为联合治疗(LAM加ADV15例;ADV加LAM24例),21例继续单药治疗(LAM组8例和ADV组13例)。24周时获得CR的患者在48周时较PR和IR患者获得更多的CR(P<0.01)。肝生物化学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也获得显著改善。结论初始LAM或ADV单药和应答不良加药的优化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快速持续抑制病毒水平。24周时LAM和ADV的病毒早期应答率对预测48周时的病毒应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Coulter Ac·T diff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外周血细胞计数对S1与S2-4,S1-2与S3-4、S1-3与S4的鉴别价值;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构建判别函数,评价外周血细胞计数对S1、S2、S3、S4的诊断价值.结果 白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计数鉴别S1-2与S3-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39、0.296、0.332,显著小于诊断参考线下面积(P<0.05);红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鉴别S1-2与S3-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4、0.436、0.502,相似于诊断参考线下面积(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鉴别S1与S2-4和S1-3与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30和0.546、0.429和0.392、0.547和0.392、0.504和0.437、0.388和0.669、0.415和0.563,均相似于诊断参考线下面积(P>0.05).根据判别函数模型,预测与实测病理分期S1、S2、S3和S4的一致率分别为50.0%、9.5%、61.8%和25.0%,总一致率为43.0%.结论 白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计数鉴别S1-2与S3-4有一定价值;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鉴别S1与S2-4和S1-3与S4均无价值.判别函数模型鉴别不同病理分期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同期住院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化指标。结果 SBP组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分别为307.4±20.2μg/L、230.6±20.3μg/L、251.3±16.3μg/L、472.6±22.6μg/L,均显著高于非SBP组(269.8±16.5μg/L、181.6±17.9μg/L、215.6±13.3μg/L、436.1±20.3μg/L (均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ALB水平分别为23.3±2.2 g/L和10.0±1.3g/L,均显著低于非SBP组(28.9±2.7 g/L和15.9±1.5 g/L(均P<0.05);SBP患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均与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SBP时可能影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马红  任江波  李红艺  王瑞丽  梁丽  贾继东  王宝恩 《肝脏》2006,11(3):161-162,183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48周、随访24周后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另20例患者进行1次肝穿刺.采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血清瘦素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2.89±7.47)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7±1.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5例)、S1(14例)、S2(16例)、S3(14例)、S4(11例)期肝纤维化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62±0.89)ng/ml、(5.26±1.60)ng/ml、(13.15±4.52)ng/ml、(17.08±3.78)ng/ml、(21.56±5.89)ng/ml,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成正相关(r=0.845,P<0.01).20例患者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计分分别为10.91±6.32和7.4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8.35±4.93和13.57±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G0(4例)、G1(12例)、G2(22例)、G3(16例)、G4(6例)级炎症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66±1.03)ng/ml、(9.04±4.92)ng/ml、(13.22±7.38)ng/ml、(16.19±7.71)ng/ml、(17.41±4.25)ng/ml,G0与G1级、G1与G2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6),G2、G3、G4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G4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G1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10%.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有效治疗是预防及阻断肝硬化、肝癌形成的关键.慢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持续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其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乙肝病毒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明确乙肝患者血清 HBV D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我们对210例肝脏穿刺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叶酸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GF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结果 32例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PDGF水平为(190.7±11.4)pg/ml,显著高于42例B级或36例A级患者的(128.5±8.1) pg/ml或(79.5±4.9) pg/ml(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为(2.7±0.5) μg/L,显著低于B级或A级患者的(5.3±0.5) μg/L或(7.1±0.8) μg/L(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INR水平分别为(102.4±6.9) U/L、(60.7±5.8) μmol/L和(1.9±0.2),均显著高于B级患者【分别为(78.9±4.5) U/L、(36.4±3.2) μmol/L和(1.5±0.2)】或A级患者[分别为(56.8±3.9) U/L、(26.8±2.8) μmol/L和(1.2±0.1),均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白蛋白(ALB)为(23.9±2.4) g/L,显著低于B级患者的(30.8±2.7) g/L或A级患者的(41.0±3.3) g/L(均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分别为(279.7±19.2) μg/L、(140.4±8.0) μg/L、(159.7±8.2) μg/L和(237.8±9.1) μg/L,均显著高于B级分别为【(238.5±17.8) μg/L、(94.8±6.2) μg/L、(129.5±7.3) μg/L和(174.1±8.6) μg/L或A级患者(分别为158.6±13.6)μg/L、(75.4±5.1) μg/L、(96.8±6.8) μg/L和(128.3±6.9)μg/L,均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水平与ALT、TBIL、INR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均P<0.05),叶酸水平与ALT、TBIL、INR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水平逐渐升高,而叶酸水平逐渐降低,其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AGT、Ang 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 ng/L、(307.3±139.5) ng/L、(280.3±141.3) ng/L、(256.25±110.42) ng/L、(3.45±0.66) ng/mL、(120.58±26.69) ng/L和(79.70±25.67) 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 ng/L、(58.6±20.9) ng/L、(53.0±21.1) ng/L、(47.0±21.1) ng/L、(3.0±0.4) ng/ml、(104.0±13.8) ng/L和(61.6±12.6) U/L,P〈0.05];肝硬化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 ng/ml和(3.3±0.6)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 Child-Pugh 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 ng/L和(83.4±22.5) 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患者血浆 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LT、HBV DNA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丁型肝炎(CH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并未曾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CHD患者28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分期。HBe Ag阳性与阴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纤维化分期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Be Ag阳性与HBe Ag阴性组患者间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0)。肝纤维化S1、S2及S≥3 3组间HA及L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035、8.457,P值分别为0.002、0.015),其中S≥3组患者水平最高[HA:(169.4±166.3)ng/ml,LN:(149.2±85.1)ng/ml]且与S1、S2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组间其他实验室指标ALT、HBV DNA、PⅢP及C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与HA、LN、PⅢP及CⅣ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2、0.472、0.451、0.454,P值分别为0.005、0.011、0.016、0.015)。结论 HA、LN水平可能作为评估CH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肝组织学病理分期是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迄今为止,肝活检是确诊病理分期的必要手段,但费用及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旨在寻求一种非创伤性但又能准确预测肝纤维化的实验室方法。 方法 回顾性评价211例在治疗前均作了肝活检的HCV患者。其中58例有酗酒史(每日饮酒含酒精量超过50g以上),无合并其他肝病。测定所有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选用最靠近肝活检日期的数值。肝脏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单独由一个病理医师进行盲法评判积分并确定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所有活检组织大小适当,含有4个以上的汇管区。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为无(0)、轻度(1)、中度(2)、重度(3)、肝硬化(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胆碱酯酶(CHE)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9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组(n=35例)、Child-Pugh B组(n=32例)和Child-Pugh C组(n=27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检测血清CHE和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 9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4.37±2.77 ku/L)明显低于30例健康人(8.26±2.98 ku/L,P0.05),血清HA、IV-C、LN、PCⅢ[分别为(824.04±442.21)μg/L、(155.08±45.09)μg/L、(133.17±47.87)μg/L和(230.65±92.12)μg/L]明显高于健康人[分别为(98.35±72.15)μg/L、(58.91±20.36)μg/L、(74.32±22.67)μg/L和(78.11±59.54)μg/L,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逐渐递增,血清HA、IV-C、LN、PCⅢ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而血清CHE水平呈进行性降低(P0.05);血清CHE水平与血清HA、IV-C、LN、PCⅢ呈负相关(r1=-0.482,r2=-0.364,r3=-0.718,r4=-0.780,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CHE水平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杰  陈茂伟  周怡  邹俊 《内科》2011,6(1):9-11,99
目的探讨早期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并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20个健康人和31例早期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筛选出早期肝纤维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峰,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对差异蛋白峰值进行线性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分子量为2000~20000Da的区间内检测出97个峰值,15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有3个上调,12个下调。用质荷比为M4799和M6125的差异蛋白联合建立的诊断模型最优,其特异度为80%(16/20),灵敏度为87%(27/31)。结论 SELDI-TOF-MS在筛选早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为肝纤维化早期筛选的方法尚需大宗病例证实及临床后续验证。  相似文献   

18.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饮酒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HBV感染仍是我国肝硬化发生的主要病因,其与饮酒并存对肝硬化的促进作用,正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阳性组合及饮酒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对住院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8例进行了分析探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同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2例和乙型肝炎导致的LC患者44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4例,C级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 L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82(24, 208)×109/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1.6±6.7)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0.4、D-二聚体为187(75,495)μg/L和TPO水平为(70.4±25.8)pg/ml,与CHB组【分别为180(36,352)×109/L、(39.2±5.4)g/L、(1.1±0.2)、(102.6±20.6)pg/ml和(102.6±20.6)pg/ml,P<0.05】比,差异显著;6例Child-Pugh C级L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为56(24,70)×109/L,显著低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108(66,170)×109/L,P<0.05】或24例Child-Pugh A级【130(76,208)×109/L,P<0.05】,血清ALB水平为(22.9±7.5)g/L, 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32.4±6.1)g/L,P<0.05】或A级【(36.5±7.9) g/L,P<0.05】,INR为(1.4±0.8),显著大于B级【(1.2±0.6),P<0.05】或A级【(1.1±0.5),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235(114,495)μg/L,显著高于B级【166(84,298)μg/L,P<0.05】或A级【108(75,169)μg/L,P<0.05】,血清TPO水平为(41.4±26.5)pg/ml,显著低于B级【(60.8±23.6) pg/ml,P<0.05】或A级【(88.6±14.7)pg/ml,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PO水平与Alb水平和PLT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43,r=0.52,P<0.05),而与INR和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8、r=-0.48,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减退,其血清TPO水平和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下降是否与血清TPO水平降低有关,或者应用重组人TPO治疗能否提高PLT计数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HB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及肝组织、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VcccDNA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20例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肝组织及血清HBV DNA定量的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HBsAg、HBeAg、HBcAb等血清学标志物的测定,分析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BVcccDNA,含量在7.63×10~4拷贝数/mg~9.46×10~8拷贝数/mg(对数值:7.55±1.08)之间;肝组织HBVcccDNA与肝组织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9,P0.01),与血清HBV 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0,P0.01);肝组织HBVcccDNA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676,P0.01),与血清HBsAg无相关性(r=0.195,P0.05),与HBcAb呈显著负相关(r=-0.624,P0.01)。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内HBVcccDNA呈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sAg定量尚不能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的指标,结合肝组织HBV DNA、血清HBV DNA等定量检测可以更全面反映HBV复制水平及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