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人群HCV RNA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人群血清HCV RNA水平,比较定性和定量PCR结果,探讨HCV RNA含量与血清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逆转录巢式定性PCR同时检测13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CV RNA,并测定定量PCR(+)者血清ALT.用相关系数分析HCV RNA含量与血清ALT的关系.结果定性PCR阳性率为80.88%,定量PCR阳性率为77.94%.两者相对符合率为94.12%.定量PCR(+)血清(106例)HCVRNA含量在107.04~1010.96拷贝·L-1.无症状献血员HCV RNA含量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P<0.05).HCVRNA滴度与血清ALT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病毒复制水平上升在肝损伤和肝病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大山  赵伟  李红林 《肝脏》2015,(3):245-247
目的了解急性丙型肝炎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与ALT的相关性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用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抗病毒。治疗前作基因分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用PCR法检测HCVRNA含量、每月检测肝功能。判断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情况。结果动态结果显示,血清HCV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HCVRNA含量显示≤1×105拷贝/mL的4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1×105拷贝/mL,二组P0.05。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关键是治疗前HCVRNA在血清中的水平及ALT水平。结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丙肝ALT增高幅度高,HCVRNA病毒复制快速,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RVR、EVR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HCV RNA含量对α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α干扰素3Mu,隔日肌注,共18周,治疗41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月及停药6月时用PCR法检验HCV RNA含量。结果 α干扰素治疗后HCV RNA应答率显示低滴度(<5×10~5copies/ml)组,SR高于高滴度(>5×10~5copies/ml)组,P≤0.01;ALT应答率显示ETR、SR均为低滴度组高于高滴度组,分别为P≤0.05。HCV RNA含量检出率:治疗前低、中、高滴度三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含量低的检出率增加,含量高的减少,治疗2月时,低、中滴度检出率与高滴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结束及停药6月时,低、中、高滴度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CV RNA含量低的,α干扰素治疗后HCV RNA、ALT应答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自然进程的影响。方法比较初次就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HCV/HIV合并感染(HCV/HIV组)、HCV单纯感染(HCV组)、HIV单纯感染(HIV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HCV RNA、HIV RN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甘胆酸(CG)、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年龄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CV/HIV组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HCV组和HIV组(P0.01);HIV RNA高于HIV组(P0.01);发病年龄低于HCV组(P0.01);HCV RNA、CⅣ、CG、PCⅢ、ALT高于HCV组(P0.05);HCV/HIV组CD4~+T淋巴细胞与CG和PCⅢ呈负相关(r=-0.504、r=-0.232,P0.05)。结论低水平的CD4~+T淋巴细胞加快和加重HCV/HIV合并感染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组1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均为阳性,病毒载量为5.955e×10~4~1.688e×10~8 IU/mL,其中基因1b型与2a型分别是62例、44例,并有11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均为1b型。对于1b型无肝硬化以及2a型的慢性丙型肝炎采用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1b型肝硬化患者加用利巴韦林,疗程12周。1b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不能耐受利巴韦林,延长疗程至24周。治疗过程中观察HCV RNA、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58.5%的患者获得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1周),99%的患者在治疗4周时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疗程结束时病毒应答率为99%;治疗前后对照ALT,AST下降至正常范围(P0.05)、肝硬化组Alb升高(P0.05),但TBil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和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高(SVR12、SVR24均为99%),不良反应轻微且出现率不高,例如胃肠不适(2例),头痛(5例),乏力、腹胀(10例)。结论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性好、不良反应低、疗效肯定。对慢性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新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RNA水平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153例,采集静脉血,采用RT-PCR法检测HCVRNA;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并比较不同传播途径HCV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HCV-RNA水平和抗HCV水平;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3例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5种HCV基因型1b、2a、3b、3a和6a,以1b型所占比例较高,为60.13%;不同基因型HCV组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HCV-RNA分别为(2.34±0.25)×103IU/mL,(1.35±0.14)×103 IU/mL,(1.62±0.17)×103 IU/mL,(1.29±0.13)×103 IU/mL和(1.44±0.15)×103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CV-RNA=12.568,P0.05)。不同基因型抗-HCV分别为(12.67±1.29)S/CO、(11.62±1.20)S/CO、(10.20±1.05)S/CO、(8.66±0.85)S/CO和(11.75±1.20)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抗HCV抗体=10.352,P0.05);输血、血液透析、静脉药瘾、性途径及混合途径组1b所占比例分别为75.61%、71.88%、40.74%、50.00%和65.38%,与其他基因亚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不同HCV基因型组ALT、Hb、PL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ALT=4.549,FHb=5.467,FPLT=9.310,P0.05),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8,P0.05);1b型组ALT、Hb、PLT分别为(77.50±7.81)U/L、(143.02±14.04)g/L和(169.98±16.93)109/L,与其他基因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基因型以1b为主,血中抗-HCV和HCV-RNA含量及ALT、Hb水平均与HCV基因型有关,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169-117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自由职业者。因"乏力、纳差1周"于2020年7月15日入住本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无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7月8日于本院查血常规:WBC 4.22×10~9/L,PLT 101×10~9/L,RBC4.33×10~9/L,Hb 151 g/L;肝功能:Alb 40.4 g/L,ALT 1406 U/L,AST 726 U/L,TBil 22.9μmol/L;凝血系列:PTA 82%,INR 1.03;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戊型肝炎抗体IgM阴性;乙型肝炎五项抗-HBs、抗-HBe、抗-HBc阳性;丙型肝炎抗体定量0 C. O. I(参考值小于1.0 C. O. I),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HCV RNA定量1.20×10~7IU/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65例,并选择健康体检人群40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CV-R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球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型肝炎组血浆清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粒细胞比例(NEUT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LYR)及谷丙转氨酶(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NA载量丙型肝炎患者ALB、血细胞参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T水平随RNA载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与RNA载量相关,ALB及血细胞检测与RNA载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外周血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毒疗效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完成标准化抗病毒治疗与随访的85例CHC患者作为CHC组,选取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以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患者的外周血CD4~+Treg,并测定血清HCV RNA、AST、AL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CHC组的HCV RNA、AST、ALT及CD4~+Tre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治疗12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36例(42.35%)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EVR组),另49例(57.65%)未获得EVR(no-EVR组),EVR组患者的HCV RNA和CD4~+Tre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39.241、8.763,P值均0.001),2组间HCV RNA、CD4~+Tre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520、8.227,P值均0.001)。治疗48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49例(57.65%)获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ETR组),另36例(42.35%)未获得ETR(no-ETR组),ETR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AST、ALT、CD4~+Treg及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46.197、11.806、15.368、9.694,P值均0.001)和no-ETR组(t值分别为72.612、9.274、9.682、7.729,P值均0.001)。随访24周时,CHC组85例患者中39例(45.88%)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SVR组),其中30例为获得EVR患者,32例为获得ETR患者,另46例(54.12%)未获得SVR(no-SVR组),SVR组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HCV RNA、AST、ALT及CD4~+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no-SVR组(治疗48周:t值分别为117.564、17.113、10.564、4.452,P值均为0.001;随访24周:t值分别为11.196、20.997、13.384、7.900,P值均0.001)。结论 CHC患者存在外周血CD4~+Treg表达升高,抗病毒治疗可有效下调CD4~+Treg水平,减轻肝损伤。外周血CD4~+Treg检测可作为CHC发病及抗病毒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424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306例,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者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41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118例,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者6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1例。以卡方检验分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以Logistic回归调整抗病毒治疗史、饮酒、病程、性别、年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后分析EB病毒与肝硬化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ALT、AST、ALT/AST、TBA、TBil、DBil在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EB病毒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18),与乙型肝炎无显著相关性(P=0.342)。经Logistic回归调整后EB病毒与丙型肝炎肝硬化仍有一定相关性(P=0.05)。Mann-Whitney检验结果发现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及丙型肝炎与肝硬化组比较,ALT、ALT/AST、TBA、TBil、DBil差异有显著性,而与EB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EB病毒感染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相关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患者是否感染EB病毒对ALT、AST、ALT/AST、TBA、TBil、DBil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及白蛋白(ALB)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病毒含量和肝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3例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液中HCV RNA病毒载量,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ST/ALT及ALB等指标。用豆形图展示HCV RNA病毒载量数据,分析HCV RNA载量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组HCV RNA载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载量与年龄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HCV RNA载量与ALT、AST、AST/ALT及ALB均不相关(P0.05)。根据受试者HCV RNA载量数量级将其分为4组,ALT、AST、AST/ALT及ALB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CV患者血液中HCV RNA载量与ALT、AST、AST/ALT及ALB等指标不相关,HCV RNA病毒载量不能反映肝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与HCV抗体(抗-HCV)滴度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436例抗-HCV阳性者的HCV RNA定量,同时检测ALT水平.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CV RNA阳性率随S/CO值的增大而增高,当S/CO值在11.965时,敏感性为80.83%,特异性为70%;HCV R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234 10,P<0.05),HCV RNA介于104~105IU/ml时ALT异常率最高,说明异常ALT水平在不同HCV RNA分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HCV RNA载量的升高,ALT异常率升高,但以中病毒载量组最明显(χ2=58.4480,P<0.05).结论 抗-HCV滴度越高,HCV RNA阳性率越高;HCV 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结果可帮助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ALT与肝脏病理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 水平、ALT浓度及肝组织病理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检测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的水平,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 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活检,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在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8例 HCV RNA水平超过1.0×106拷贝/L,阳性率为74.2%,有99例ALT水平超过正常值,异常率为75.0%.HCV-RNA水平与ALT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0,P=0.695),与ALT异常率呈明显相关(r=1.00,P<0.01).肝穿病理结果表明, HCV-RNA水平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不相关(r=0.50,P=0.667;r=0.20,P= 0.80).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不相关(r =0.40,P=0.60),而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呈明显相关(r=1.00,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ALT浓度无关,也不能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无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疗我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并使用DA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HCV RNA载量、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年龄(51.91±11.32)岁,HCV RNA载量为1.63×103~2.72×107 IU/ml。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1例);初治患者28例,干扰素经治患者36例;HCV RNA基因分型1b型46例,2a型14例,3a型2例,3b型2例。治疗方案为sofosbuvir+daclatasvir+利巴韦林(ribavirin,RBV)17例、sofosbuvir+daclatasvir 10例、sofosbuvir+ledipasvir+RBV 15例、sofosbuvir+ledipasvir 11例、sofosbuvir+RBV 9例、sofosbuvir+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s,Peg IFN)+RBV 2例。除1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63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并已停药随访24周以上,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和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62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抗病毒治疗后ALT、AST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显著下降(z=-6.10,P0.001;z=-6.15,P0.001;z=-3.18,P=0.001),白蛋白(albumin,ALB)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显著升高(t=-2.75,P=0.008;t=-3.20,P=0.002),肾功能无减退。不良反应轻,均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DAAs治疗我国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患者感染途径与其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将210例丙肝患者分输血后丙肝(PTHC组)102例和散发性丙肝(SHC组)108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抗-HCV及ALT水平。结果:PTHC组HCV RNA阳性率和ALT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SHC组(χ2=23.39,P<0.01和χ2=13.73,P<0.01);HCV RNA阳性患者中,PTHC组的HCV DNA含量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29,P<0.01);ALT异常患者中,PTHC组的ALT水平均值显著高于SHC组(t=4.30,P<0.01)。HCV RNA的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94,P<0.01)。结论:PTHC组患者病毒血症水平和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均显著高于SHC组,HCV不同的感染途径可导致患者不同的感染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对其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以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6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的6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线和治疗24 wk后检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分析基线不同病毒载量及肝损伤程度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的变化.同时根据停药后24 wk是否获得病毒学应答分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组和未获得SVR组,并分析两组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在治疗24 wk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和治疗(P0.05).不同HCV RNA载量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不同,随着HCV RNA载量的升高,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也持续升高,组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wk随访24 wk后,观察组SVR率78.3%.无论是基线还是治疗24wk,获得SVR患者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未获得SVR者(P0.05).此外,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基线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均与肝功能指标AST/AL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其临床检测对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HCV核心蛋白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核心蛋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观察3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HCV RNA与HCV核心蛋白水平,比较两者血清水平随临床疗效变化的一致性.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配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56例HCV RNA≤1×103IU/mL,HCV核心蛋白吸光度(A)值为0.100±0.029;9例1×103IU/mL<HCV RNA≤1×104 IU/mL,A值为0.246±0.213;11例1×104IU/mL<HCV RNA≤1×105IU/mL,A值为0.235±0.179;28例1×105 IU/mL<HCV RNA≤1×106IU/mL,A值为0.422±0.319;51例1×106IU/mL<HCVRNA≤1×107IU/mL,A值为0.603±0.330;7例1×107IU/mL<HCV RNA≤1×108IU/mL,A值为0.900±0.379.对HCV RNA与HCV核心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r=0.36,P<0.05).35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时的核心蛋白A值分别为0.564±0.296、0.144±0.062、0.091±0.035和0.112±0.103.与抗病毒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24周、48周患者血清HCV核心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t=8.563、9.195、9.250,均P<0.05);治疗4周与24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301,P<0.05).结论 在疾病进程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CV核心蛋白的量的变化与HCV病毒载量变化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 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61例,按是否自愿接受干扰素治疗,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及停药后24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CV 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结束、停药后24周ALT、 TBil低于对照组、 Alb、 PTA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CV RNA水平并能明显改善CHC合并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肝功能、HCV R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4月~2015年10月入我院肝病科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为HCV RNA阳性1b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予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收集2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及PBMC,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分析是否有差异。[结果]在病毒学应答方面,治疗组EVR、ETVR、随访SVR分别为76%、86%、84%,对照组分别为34%、50%、30%,实验组病毒学应答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同时段2组患者的ALT和TBi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IL-10均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同时段2组患者IL-1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4周后对比,实验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后组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于单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加芪参二莲汤对1b型丙型肝炎患者能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CV RNA复制,对患者而言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