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检测血清HMGB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并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计算各组的发生率。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代谢综合征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但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动脉狭窄与血清HMGB1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代谢综合征有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能与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有关,HMGB1可能参与此病理过程中,但HMGB1与脑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在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狭窄33例的彩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重点讨论彩超检查漏误诊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狭窄的原因.结果 本组CTA检查明确诊断副肾动脉狭窄23例,肾动脉并副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2例.彩超检查正确诊断副肾动脉狭窄23例,将CTA检查诊断为肾动脉并副肾动脉狭窄的8例副肾动脉狭窄漏诊,将CTA检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的2例误诊为副肾动脉狭窄.以狭窄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PSV)为指标,诊断副肾脉狭窄18例,漏诊6例;以肾段动脉或叶间动脉血流加速度、加速时间结合肾及副肾动脉血流速度为指标,诊断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狭窄15例,误漏诊各2例.误漏诊的10例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彩超检查诊断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低于CTA检查,但仍是此类疾病筛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其中狭窄组85例,正常组47例,均行CTA和TCD检查,分析TCD和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血管狭窄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TCD与CTA对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检查存在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特别是对于重度狭窄患者的诊断一致性最高(Kappa=0.838)。(2)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吸烟史为影响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TA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狭窄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狭窄的检查结果.结果 66例患者中,47例患者CDFI和DSA均诊断为下肢动脉狭窄,10例患者均诊断为无狭窄;3例DSA诊断为狭窄,CDFI无狭窄;6例CDFI诊断有狭窄,DSA无狭窄.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DFI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4.0% (47/50),准确度为86.4%( 57/66).结论 CDFI对老年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与DSA检查具有很好的的一致性,可作为评估老年人下肢动脉狭窄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的MS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其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髂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10例,闭塞8例;腘动脉狭窄8例,闭塞10例;小腿动脉狭窄11例,闭塞12例.23例均显示有动脉管壁钙化.结论: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下肢动脉壁的钙化斑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价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S)及超声造影(CEU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并与DSA结果对照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对58例临床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周内行TCCS和DSA检查颅内动脉。结果DSA共检出31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TCCS及CEUS检出28条,DSA未证实有狭窄的MCA血管中,TCCS检出1条有狭窄,TCCS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90.3%、96.5%、3.5%和10.3%。结论TCCS和CEUS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是其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537例经行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537例脑梗死患者中,脑动脉狭窄371例(69.1%),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65例(30.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0例(20.5%),颅内外均狭窄96例(1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018)、长期饮酒(OR=2.566)、Hcy(OR=1.039)、HDL(OR=0.165)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3)不同的动脉狭窄程度,其危险因素也不同。长期饮酒、糖尿病、Hcy是脑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长期饮酒为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饮酒、Hcy、LDL则为脑动脉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且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危险因素也有差别,因此根据狭窄程度,有针对性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诊断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85例颅内动脉或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行头颈血管CTA检查、HR-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TA检查确诊率为96.47%(82/85);HR-MRI检查确诊率94.12%(80/85);CTA、HR-MRI确诊率比较无差异;CTA、HR-MRI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一致;较CTA检查,HR-MRI检查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血管检出率略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HR-MRI检查的非稳定性斑块比例(94.74%)高于CTA检查(63.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A检查的稳定性斑块检出率略高于HR-MRI检查,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TA、HR-MRI诊断均能获得理想结果、明确动脉狭窄程度,但HR-MRI在斑块形态诊断方面的优势明显,为疾病诊疗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状况,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病变关系。方法选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明确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54例,其中轻度狭窄28例(直径狭窄率<50%),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26例(直径狭窄率≥50%)。对照组40例,为彩色多普勒证实无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测量入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的各项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参数改变最明显。而眼动脉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颈内动脉及眼部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0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HR-MRI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分析3.0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HR-MRI检出颅内动脉狭窄、闭塞血管139条,正常血管565条。DSA检出颅内动脉狭窄、闭塞血管152条,正常血管552条。以DSA检测为金标准,HR-MRI检测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闭塞的灵敏度为77.70%,特异度为92.21%,阳性预测值为71.05%,阴性预测值为94.38%,误诊率为5.62%、漏诊率为28.95%。HR-MRI检查发现ACA狭窄血管19条,MCA狭窄血管45条,PCA狭窄血管14条。DSA检查发现ACA狭窄血管22条,MCA狭窄血管47条,PCA狭窄血管15条。HR-MRI检查发现TICA狭窄血管9条,VA狭窄血管15条,BA狭窄血管6条。DSA检查发现TICA狭窄血管11条,VA狭窄血管17条,BA狭窄血管6条。结论:HR-MRI显示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接近实际情况,影像结果可靠,可作为临床怀疑动脉狭窄、闭塞或其他病变的可靠影像学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患者行3D CE-MRA双期检查,分析3D CE-MRA动脉期检查及3D CE-MRA双期检查表现,并与DSA相对照,分析两者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81%(168/185)、92.96%(871/937)、71.79%(168/234)、98.09%(871/888)、92.60%(1039/1122)、12.90、0.10和90.81%(168/185)、95.62%(896/937)、80.38%(168/209)、98.14%(896/913)、94.83%(1064/1122)、20.73、0.10。3D CE-MRA动脉期、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30、0.798)。3D CE-MRA动脉期与3D CE-MRA双期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3D CE-MRA双期较3D CE-MRA动脉期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对诊断重度以上狭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5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分轻、中、重度狭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狭窄组94例、颅内动脉狭窄组132例(狭窄支数173,平均1.30±0.54)、颅外动脉狭窄组135例(狭窄支数237,平均1.76±0.88)、颅内外动脉狭窄组97例(狭窄支数282,平均2.91±0.97),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支数>颅内动脉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和重度狭窄各定为1、2、3分,颅内、颅外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的狭窄分数为2.55±0.69、2.61±0.68和2.85±0.4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 3.218,95%CI 1.583~6.545);与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 2.499,95%CI 1.174~5.318)、年龄(OR 1.030,95%CI 1.006~1.053);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 3.024,95%CI 1.327~6.889)、年龄(OR 1.049,95%CI 1.015~1.083)和收缩压(OR 1.017,95%CI 1.003~1.031).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颅内动脉.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收缩压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狭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3.
车现涛 《大医生》2023,(14):109-112
目的 探讨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i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卒中(sICAS)患者动脉狭窄情况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收治的72例sICAS患者,根据狭窄程度将其分为A(<30%,27例)、B(30%~<50%,12例)、C(50%~<70%,15例)、D(≥70%,18例)共4个小组。所有患者均完成CT血管成像(CTA)检查、4D fiow MRI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通过4D fiow MRI检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狭窄程度与动脉血流情况之间的关系;另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4D fiow MRI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大脑前动脉(ACA)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血流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A组患者血流率高于B、C、D组(P <0.05);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平均血流速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C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高于A组、B组、D组(P <0.05)。DSA检查显示:MCA狭窄47例。4D fiow MRI与CTA诊...  相似文献   

14.
秦正良  刘高飞  陈心岭 《临床荟萃》2008,23(22):1612-16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①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外动脉狭窄40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5例;②126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76例(60.3%),多支狭窄50例(39.7%);③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椎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④DSA示狭窄程度:126例患者189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52条(27.5%);⑤82/91例(90.1%)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青壮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增高,以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发生率最高;而中、老年人以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大[1].本文主要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脑梗塞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脑梗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经颇多谱勒超声检查217例脑梗塞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狭窄93例,占42.9%,其中颈内动脉系狭窄97处(78例),椎基动脉系狭窄31处(23例),中度以上狭窄占70.3%;颈内动脉终末段和/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轻、中、重)与相应支配区脑梗塞分布(皮层及皮层下梗塞、深部梗塞)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脑梗塞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广泛且狭窄程度高;狭窄可能在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机制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和诊断的可靠性。资料和方法:选用浙江大学附一院1140例行TCD检查且颞窗良好的患者,同时记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情况,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计算高血压(HT)、糖尿病(DM)、同患两种疾病(MIX)和不患这两种疾病(Nor)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频率,X2或Fisher检验HT、DM和MIX与Nor患者狭窄频率的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10例在TCD检查后3天内行MRA或/和DSA检查,比较TCD和MRA/DSA的一致性。结果:TCD诊断HT、DM、MIX和Nor患者MCA狭窄的频率分别为9.3%、8.9%、20.4%和1.8%(其余血管从略);HT、DM和MIX远较Nor患者有更高的MCA狭窄频率(X2=30.8,P<0.05、P=0.007、P=0.000);HT和DM是引起MCA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对于MCA,TCD检查与MRA/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TCD技术对颅内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可靠的。TCD检查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独立高危因素,引起较高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大脑中动脉狭窄显示率、定位狭窄部位、评价狭窄程度,并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86例中98支大脑中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狭窄79支(79/98,80.6%),经颅超声造影诊断狭窄98支(98/98,100%),其中M1段狭窄68支,M2段狭窄30支;经颅超声造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9%(93/98),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表现不同。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部位定位准确,对狭窄程度的评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病变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A分级相符,高估11处,其中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在颅底段、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一致性稍差.结论:3D CE-MRA可作为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筛查手段,但在评价颅底、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完全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