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41例(HUTT阳性组),诊断标准参照基础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男17名,女24名,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5 ±1.8)岁.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36名健康小儿,男16名,女20名,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0.7±1.5)岁.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HUTT反应方式、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和心率变化等临床特点.全体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ELISA)法对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36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和血小板中5-HT进行测定.结果 ①41例血管迷走性患儿平均年龄为(10.5±1.8)岁,女童比例高于男童,为1.4:1.②VVS先兆症状:患儿中33例存在晕厥先兆(80.4%),其中头晕发生率高达78.8%.③VVS发生诱因: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包括:长久站立、劳累、情绪影响等.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90.2%.④HUTT平均反应时间及晕厥持续时间: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5.0±2.2)min.晕厥持续时间均短于5 min.⑤HUTT不间反应类型的分布:血管抑制型61.0%,混合型24.4%,心脏抑制型14.6%.⑥血压和心率的比较:VVS患儿和正常儿童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V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中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1.32)μg/Lvs.(27.28±2.48)μg/L,t=0.518,P=0.606;(27.51±1.32)μg/L vs.(28.05 ±1.40)μg/L,t=2.044,P=0.167],基础状态下血小板5-HT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0 ±6.06)10~9ng/L vs.(79.88±5.79)10~9ng/L,t=1.788,P=0.780].⑧VVS患儿基础状态下和HUTT阳性时的血小板5-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0±6.06)10~9ns/L vs.(97.90±6.59)10~9ng/L,t=11.26,P=0.00].结论 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中5-HT变化不明显;VVS患儿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小板5-HT明显升高,提示中枢5-HT系统可能参与了VV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且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的患儿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14岁[(10.25±2.86)岁].予ORS治疗14 ~493 d[(74.50±134.43) d]后随诊复查HUTT.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心率(HR0)、HUTT开始后3 min时心率(HR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收缩压(SBP0)、HUTT开始后3 min时收缩压(SBP3)、HUTT开始前平卧位时舒张压(DBP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开始后3 min舒张压(DBP3)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68.42±7.01)mm Hg(1 mm Hg=0.133 kPa)比(57.83±13.98) mmHg,t=-2.344,P<0.05].复查HUTT时OH儿童晕厥、先兆晕厥等症状减轻5例,消失7例.2.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性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HR0、HR3、SBP0、SBP3、DBP0、DBP3男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RS能明显提高OH患儿舒张压,改善直立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3.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理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VVS组)。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n=43)和HUTT阴性组(n=41)。受试儿童均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VVS组儿童睡得很香、吃东西香及爱与家人交谈等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VVS组患儿总是想哭、肚子痛、感到孤单、感到悲哀、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HUTT阳性组患儿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高于HUTT阴性组(Pa<0.01),HUTT阴性组患儿生活没有意思得分高于HUTT阳性组(P<0.05)。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得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量表总分与简明焦虑量表等得分VVS组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1)。HUTT阴性组与HUTT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ECG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晕厥患儿123例,经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行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ECG及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疑诊VVS 65例.疑诊VVS患儿停用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饮食,停用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寿期以上(6~8 d),行HUTT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 VVS患儿HUTT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40例(61.5%)],结性逸搏心律次之[23例(35.4%)].HUTT阳性类型:血管抑制型45例(69.2%),混合型16例(24.6%),心脏抑制型41例(6.2%).结论 VVS儿童HUTT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VVS患儿应严密观察ECG变化,必要时积极干预,以免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VVS患儿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平均(11.01±2.00)岁.将VVS患儿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阴性组(41例)和HUTT阳性组(43例),再将HUTT阳性组依临床症状分为头晕组与晕厥组.所有受试儿童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与焦虑量表总分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与学校恐怖得分HUTT阴性组低于HUTT阳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UTT阳性组、阴性组与全国城市常模组(常模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与焦虑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P<0.05).(3)HUTT阳性头晕组与晕厥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焦虑量表总分头晕组高于晕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恐怖得分头晕组明显高于晕厥组(P<0.05).结论 儿童VVS中焦虑发生率高.儿童VVS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与学校恐怖普遍存在,但这些焦虑症状与HUTT结果关联不明显.HUTT阳性患儿中,没有晕厥病史的VVS患儿焦虑评分更高.提示心理因素如焦虑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在可疑直立不耐受(OI)患儿快速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诊治的379例因OI症状入院患儿为病例组;选取20名无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的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为无症状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直立试验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POTS合并VVS组。分析所有入组儿童试验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数据, 分别计算各组研究对象卧立位及卧立倾斜位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及心率变异系数(HRCV)。5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5组内卧立位与卧立倾斜位变异系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卧立位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379例患儿中, HUTT阴性组79例、VVS组208例、POTS组52例、POTS合并VVS组40例, 无症状对照组20名。无症状对照组、HUTT阴性组、VVS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57例,男86例,女71例,年龄3 ~18岁,平均(11.34±3.29)岁.在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上述症状,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HUTT前监测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微量血血糖.结果 (1) HUTT阴性组(n=63)与HUTT阳性组(n=94)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40 ±0.52) mmol/L vs (5.35±0.61) mmol/L,t=-0.590,P>0.05].(2) 94例HUTT阳性儿童中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仅l例未纳入统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67)、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10)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n=16)之间空腹血糖未见组间差异[(5.34±0.54)mmol/L vs (5.07 ±0.64) mmol/L vs (5.49 ±0.81) mmol/L,P均>0.05].(3) 67例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n=16)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51)两种诱发方式的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2±0.54) mmol/L vs(5.35 ±0.55) mmol/L,t=0.166,P>0.05].(4)空腹血糖<5.5 mmol/L与≥5.5 mmol/L两组的HUTT阴性率[37.63%(35/93) vs43.75%(28/64)]和HUTT阳性率[62.37% (58/93) vs 56.25% (36/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0.585,P>0.05).结论 空腹血糖对儿童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直立倾斜试验(HUTT)广泛应用于鉴别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准金标准[1]。HUTT再现晕厥发作存在一定风险,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本文报道HUTT时引起的儿童暂时性失语1例。1病例资料患儿女,10岁。因头晕4d于2011-03-01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就诊。患儿头晕均发生在早晨起床时,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80%.VVS需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引起晕厥的器质性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得以诊断.VVS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直立训练、口服补液盐)、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氟氢可的松、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及起搏器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VVS的儿童40例,年龄6~18岁,平均(11.8±2.9)岁;POTS儿童165例,年龄5~19岁,平均(11.4±2.7)岁。评价与检查手段包括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直立试验以及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VVS和POTS在儿童时期的共同特征包括学龄期及青春期多发、女孩稍多于男孩、发作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多数患儿有诱因和发作先兆、发作后仍有不适、平卧后症状可缓解。在VVS儿童中以晕厥为主要表现者明显多于POTS(P<0.001),在POTS儿童中,以头晕为表现的患儿明显多于VVS(P<0.001)。VVS患儿中父方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者明显多于POTS患儿(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VVS与POTS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晕厥及头晕的发生频率对于临床鉴别诊断VVS与POTS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主要病因 ,直立倾斜试验 (HUTT)已广泛用于儿童及青少年VVS的诊断、发病机制的探讨及疗效的评估。目前普遍认为HUTT诱发VVS的机制是贝 亚反射 ,而肾上腺髓质激素、肌苷、内源性阿片肽等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药物诱导HUTT可提高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HUTT结果受晕厥诱因、先兆、年龄等因素影响 ,但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相关性.方法 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名,其中男20名,女34名,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试验结果 ,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抽取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 检测GNB3C825T基因多态性.结果 晕厥组54例患儿,HUTT阳性者30例,其中血管抑制型15例(50.0%)、混合型9例(30.0%)和心脏抑制型6例(20.0%),对照组皆为阴性;GNB3C825T等位基因T在对照组的频率低于晕厥组(18.5%vs 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8,P<0.05);GNB3C825T等位基因T在VVS组的频率高于HUTT阴性组(38.3%vs 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5,P<0.05);VVS组各临床分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8,P>0.05).结论 GNB3C825T等位基因频率与VVS有相关性,可考虑作为小儿VVS的候选易感基因,提供临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临床情况。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患儿841例,依据检查年限分为两组,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为A组,共129例;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为B组,共712例;并按照年龄分为4岁~、7岁~及11~18岁3个年龄组。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检查诊断为VVS。结果:HUTT总阳性率为45.3% (381/841),B组阳性率较A组明显增加(47.5% vs 33.3%,P7岁~组>4岁~组(49.2% vs 44.1% vs 3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组和11~18岁组中B组HUTT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46.2% vs 27.8%; 54.0% vs 32.6%,P<0.05)。HUTT阳性率反应类型比较,依次为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70.9% vs 25.5% vs 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管抑制型表现为B组HUTT阳性率高于A组(72.5% vs 58.1%,P<0.05)。结论:近5年VVS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提示VVS的发生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3-725]  相似文献   

14.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57-561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维生素D缺乏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 VVS组为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122例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无不适症状的130名健康儿童。根据维生素D诊断标准把VVS组患儿分为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常规评估, 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25(OH)D水平测定。VVS组患儿进行直立不耐受(OI)症状评分, 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大汗、注意力不集中10个症状。比较VVS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 比较VVS组患儿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和症状评分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VVS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以96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照组为87例健康儿童.结果对照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术前测定的血浆BN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2±3.26)vs(38.50±30.27)ng/L,P<0.05];术前和术后第2天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0±30.27)vs(33.47±19.26)ng/L,P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7±19.26)vs(6.36±3.43)ng/L,P<0.05].对照组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26)vs(6.36±3.43)ng/L,P0.05].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存在BNP分泌的增加,可能为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功能异常所致,术后恢复正常通常需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Arg389Gly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例,其中男20例,女34例,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结果,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DRB1基因Arg389Gly多态性。结果健康儿童的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73.15%和26.85%,HUTT阳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66.67%和33.33%,HUTT阴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85.42%和14.58%;HUTT阳性患儿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UTT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儿(P<0.05)。HUTT阳性组共30例(55.6%),其临床分型中心脏抑制型6例(20.0%),混合型9例(30.0%),血管抑制型1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 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 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 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 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结果 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反应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不同反应类型对VVS儿童HRV的影响。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接近晕厥儿童87例(晕厥组),其中男34例,女53例;年龄4~17(10.92±2.62)岁。匹配7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与对照组儿童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将所记录数据输入TLC 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晕厥组儿童在Holter检查前后1d内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晕厥组儿童HUTT阳性率62.1%(54/87);HUTT阳性儿童中男31.5%(17/54),女68.5%(37/54);血管抑制型38例(70.4%),混合型14例(25.9%),心脏抑制型2例(3.7%)。(2)与对照组比较,晕厥组儿童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降低,其中SDNN、VLF(P<0.05)和TP、LF、HF(P<0.01)降低显著。(3)与对照组比较,HUTT阳性组儿童时域指标SDANN降低明显(P<0.05),其余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稍降低(P>0.05)。(4)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儿童相比,各项时域指标均降低,以SDNN降低明显(P<0.05);频域指标TP、VLF、LF、HF稍降低(P>0.05)。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抑制型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VVS儿童的HRV与反应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01—2006-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251例,男112例,女139例,年龄418(12.25±3.27)岁。依临床晕厥发生频次分A组(晕厥发作仅1次,n=54)、B组(晕厥发作24次,n=137)与C组(晕厥发作≥5次,n=60)。HUTT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n=251)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n=92)。结果(1)HUT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关系:BHUT阳性率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4.285,P>0.05),SNHU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不呈线性关系(χ2=1.316,P>0.05),HUTT总阳性率(指BHUT阳性率+SNHUT阳性率)亦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3.809,P>0.05)。(2)HUTT反应类型与晕厥频次关系:无论是BHUT还是SNHU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BHUT或SNHUT在不同晕厥频次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3.008,P>0.05;χ2=2.426,P>0.05)。结论HUTT与儿童VVS临床晕厥反复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对儿童VVS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外周血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集36例初治ALL患儿和1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浆IL-6和IFN-γ水平,t检验分析ALL和健康对照组IL-6和IFN-γ水平变化.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4例初治ALL患儿、13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和阳性对照K562细胞株hTERT相对表达水平,t检验比较分析初治ALL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K562细胞株之间hTERT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初治ALL患儿组hTERT相对表达水平与血浆IL-6和IFN-γ水平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 仞治ALL患儿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3.27±32.05)ns/L vs(28.15±15.91)ng/L,t=4.841 P=0],但血浆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4.62±7.67)ng/L vs(24.22±10.43)ng/L,t=3.505 P=0.001].初治ALL患儿组外周血hTER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057±0.1796 vs 0.0774±0.0219) ng/L,t=4.986 P=0,低于阳性对照K562细胞株(0.6057±0.1796 vs 0.8883±0.0472)ng/L,t=3.071 P=0.006.初治ALL患儿组中外周血hTERT表达水平与血浆IL-6水平呈正相关(r=0.683 P=0.001),与血浆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570 P=0.011).结论 初治ALL患儿hTERT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并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二者相互作用,促进AL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