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儿童少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分为黏膜型、肌型、浆膜型及混合型.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隐匿起病,反复发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部分患儿有食物过敏病史.治疗以膳食疗法、激素治疗为主,基于免疫炎症靶点的生物制剂治疗是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粒细胞(EC)性胃肠炎(EG)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以胃肠道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本科于2008年9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慢性免疫介导的食管疾病,常与过敏性疾病相关,目前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不同年龄症状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为诊断必需条件,但也需考虑临床表现和质子泵抑制剂反应等。治疗基础是饮食疗法和(或)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是儿童一线治疗,可使疾病有效缓解;药物疗法中吞咽氟替卡松或布地奈德局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然而,目前缺乏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对于食管狭窄患儿,必要时需内镜下治疗。而其他治疗药物,如生物制剂、免疫制剂等,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结论 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5.
Li ZL  Liu XL  Kou XJ  Wei L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33-635
患儿女,10岁。主因“腹泻、进行性消瘦1年余”入院。入院前1年余,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多为黄色稀水便,偶有黏液、血丝,5~6次/d,每次量约50~100ml,伴有腹痛,为隐痛,脐周为著,间断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每次量约100ml左右,无发热。无呕血、黑便,无头痛,盗汗,咳嗽,无肢体及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并腹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儿 ,男 ,1 3岁 ,因腹泻黄稀水样便 1 0d,发现腹水 4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1 0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 ,为黄稀水样便 ,其内有少许粘液 ,但无脓血。每日 5~ 6次 ,量较多。伴间断腹痛 ,排便后可缓解。无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起病第 6天自觉腹胀且发现其腹部逐渐膨隆增大 ,同时腹泻加重至每日 1 0余次 ,并出现非喷射状呕吐 ,为胃内容物 ,影响进食、进水 ,尿量减少。病后以“急性胃肠炎”在外院给予抗感染、对症及灌肠治疗 ,病情未愈且日渐加重 ,故以“腹水待查 ,急性腹泻病”收入我院。既往无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史 ,半年前曾患“乙型…  相似文献   

7.
8.
患儿,男,10岁,因胸闷头晕10 d入院.10 d前出现胸闷,并伴头晕、呕吐、左侧胸痛,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予头孢拉定、激素等治疗7 d,仍头晕,并出现阵发性晕厥,遂来我院.20 d前被猫咬伤后肌注狂犬疫苗,当日出现发热,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2 d后症状消退.其外公40多岁时患"冠心病",心脏彩超示心肌肥厚,其舅舅患高血压1年余.[收稿口期]2009-03-13;  相似文献   

9.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王荣陈悦李建瑛闫超然杨秀平白洪雁患儿男,11岁。因发热1月入院。1个月前始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颈部及双肩胛部疼痛。体检:周身浅表淋巴结均蚕豆大小。咽充血。肝肋下3cm,脾肋下2.5cm。血常规:血红蛋白154g/L,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CD3~+、CD4~+、CD4~+/CD 8~+、CD19~+CD 23~+表达,血清IL-4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CD8~+低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的表达与CD4~+,IL-4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 40可能参与了EG的发病。CD 40介导CD 4~+T细胞分泌IL-4增多,导致EOS异常增多可能是EG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导致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多点活检、腹水找嗜酸性粒细胞及腹腔镜检查等.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许多新的观点,现就儿童EG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男,6岁,间断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腹痛,尿沉渣每高倍视野下可见20~25个红细胞,户尘螨粉尘螨(D1D2)2级IU/m L。病例2,男,7岁,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排尿困难和耻骨上疼痛,均无过敏史。2例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骨髓穿刺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尿培养均阴性,B超、CT、膀胱逆行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不均匀增厚明显,黏膜弥漫性病变。膀胱镜检显示膀胱容量变小,未见占位性病变,膀胱底及膀胧颈部黏膜发红,病变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提示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至固有肌层,及局灶性肌坏死。病例1给予抗生素,西地利嗪并辅以6周剂量递减的强的松治疗;病例2仅给予抗生素,西地利嗪治疗。2例术后随访6个月,排尿异常症状消失,B超,CT影像学未见膀胧壁增厚及占位性病变。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膀胱非特异性炎症及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以抗炎、抗过敏及皮质激素非特异性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系儿科少见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腹水,易致误诊,需引起重视。治疗上需去除过敏原,酌情应用激素治疗。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2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评价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4例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 ,监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Ig系列 ,详细记录患儿入院后情况及患儿家属情况 ,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在同期住院的 10 5 2例新生儿中 ,2 4例 (2 .3% )患儿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占 2 9.2 % ,中度增高 5 4 .2 % ,重度增高 16 .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时间为入院后 0~ 2 0d不等 ,其中 2 5 .0 %患儿入院当时即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9.2 %患儿为入院后 1d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恢复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Ig系列中 ,IgA增高 6例 (2 5 .0 % ) ,IgE增高 2例 (8.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的恢复时间为 2~ 2 1d。患儿出院后 ,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 ,其中 3例(12 .5 % )患儿有湿疹存在。截止至随访日期 ,尚未发现有过敏及哮喘发作。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 ,常见的原因与新生儿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儿男,11岁,因腹泻11 d,腹胀7 d入院.11 d 前食用鱼虾后出现黏液水样便,10余次/日,伴恶心、间断性腹痛、呕吐.按"急性肠炎"予抗感染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6.
17.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但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支气管哮喘相似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炎症,但却无哮喘的可逆性气流阻塞或呼吸道高反应性,现归纳总结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6岁的IHES患儿的病程及诊治过程。结果患儿以腹部不适起病,短期内出现腹胀、呼吸困难、黄疸、四肢水肿,且肝脾进行性增大。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186.39×109/L,骨髓涂片示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至90.4%,FIL1P1-PDGFRα融合基因检测、寄生虫、自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CT及其他检查提示消化、循环、血液、神经系统均受累。诊断考虑IHES。给予羟基脲联合激素应用,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下降,但症状、体征无缓解,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儿童IHES临床罕见,治疗、预后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提高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1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4例)、恶性肿瘤(4例)、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3例,病毒感染1例)、药物反应(2例),原因不明1例;临床表现多为发热(86.7%)、乏力(46.7%)、咳嗽(40.0%)、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53.3%);除恶性肿瘤外,经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需进行全身各系统评估,寻找病因,警惕肿瘤,予以积极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儿童HE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镜和影像、病理、治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对儿童HES临床特点以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 13例HES中男7例(54%),女6例(46%);年龄3~14岁;病程1~72个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5~29.2)×109/L。受累器官:胃肠12例(92%), 肾脏膀胱11例(84%), 肺部7例(53%),可疑心脏受累3例(23%),皮肤1例(8%),肝脏1例(8%);2个部位受累共6例,3个部位受累5例,4个部位受累2例。治疗上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随访10例均无临床不适症状(2例已停激素),但嗜酸性粒细胞仍有不同程度升高,3例失访。结论 儿童HES多见于学龄以及青春期儿童,以胃肠道、泌尿系统、肺部受累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需要小剂量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