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研究我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有效控制钩体病爆发流行。方法采用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钩体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5.36%,,黄疸出血群为33.94%、赛罗群为33.02%,流感伤寒群为19.27%。宿主动物带菌率蛙为11.42%、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30.43%、赛罗群棉兰型26.09%。黑线姬鼠带菌率为7.65%、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22.22%、秋季热14.81%、赛罗群棉兰型3.70%。猪为0.00%。结论该地区自然人群钩体病流行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菌群(型)更迭现象。并从金线蛙(Rnanplancyi)肾组织中首次分离出致病性及新血清群钩体代表株为EG79。研究发现蛙所带菌群与自然人群流行菌群相一致,蛙在钩体病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0-2014年人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贵州省钩体病例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钩体疑似病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菌株培养和鉴定。采用夹夜法捕获老鼠对贵州省钩体病高发地区进行鼠类宿主动物及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鼠间带菌情况与人间疫情的相关性。结果2010-2014年贵州省报告钩体病人共73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70%。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5年合计报告病例数52例占全省同期病例的71.23%。6—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86%。检测钩体疑似病人血清样本18份,其中阳性7份,阳性率为38.89%,均为黄疸出血群抗体。未从钩体疑似病人分离到钩体菌株。鼠间动物监测有效布夹数6 750夹次,共捕鼠646只,鼠密度9.57%,黑线姬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共分离钩体菌株56株,全部分离自黑线姬鼠,带菌率8.67%,经PCR检测均为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贵州省2010—2014年间钩体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黑线姬鼠为主要带菌鼠类动物,带菌群别为黄疸出血群,与钩体病人血清抗体群别相匹配,提示黑线姬鼠带菌与人间疫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乡钩端螺旋体病历史疫区人与家畜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率2.06%;猪隐性感染率8.00%,朱未检出。古城乡曾于1976、1979年发生由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洪水型和雨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虽然在其后的15年中无人间钩端螺旋体病发生,但猪的感染率仍较高,说明钩端螺旋体仍在猪中循环,山西已经成为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钩端螺旋体病经济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加利福尼亚再次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但在美国大陆却很少诊断为该病。从1982年到2001年,大多数报道的病例为健康成年白人接触了污染的湖水后发生。我们报道近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5例人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以及该州最早记录的人钩端螺旋体病的同源爆发,并对随后的环境调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野鼠携带钩端螺旋体季节消长与人间疫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鼠携带钩端螺旋体季节消长与人间疫情关系浙江省仙居县卫生防疫站徐文杰,张宽深鼠类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的主要宿主动物,其带菌状态与人间疫情关系密切[1]。为探讨本县野鼠自然携带钩体的季节消长及其与人间疫情关系,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6.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血清抗体水平和菌群更迭情况。方法对1992~2009年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进行监测:采用钩体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鼠、鸭和犬类动物,以及重要疫点的调查资料汇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32%;宿主动物的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鼠22.53%,鸭5.50%,犬12.15%。通过两个时期观察比较,发现近年人群和宿主动物(鼠、犬)感染的钩体血清群均转为秋季热群为优势群;鸭感染钩体优势群为七日热群。结论我市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的钩体血清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推测近年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的钩体血清群可能发生更迭,我市钩体病流行的优势群为秋季热群。在鸭和犬血清中分别鉴定出(鸭8种、犬6种)钩体血清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 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 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 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 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 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情况,2015年7-12月,对江西省2个一类口岸和9个国检监管区捕获的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特异性PCR扩增两种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捕获的107只鼠类中存在12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阳性率为11.2%。包括褐家鼠6只,黄毛鼠3只,黄胸鼠1只,社鼠2只,分布在昌北机场、康替龙国检监管区、南丰国检监管区、鹰潭国检监管区和瑞金国检监管区。同源性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例钩端螺旋体中11例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另1例为博氏钩端螺旋体。结论在江西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中存在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博氏钩端螺旋体感染。两种PCR检测方法均可适用于口岸及国检监管区对钩端螺旋体的检测,防止相应传染病在口岸的爆发与传播,保卫口岸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两次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为人兽共患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保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和家畜等。 1972~ 1975年由于洪涝造成钩体病两次流行 ,我们对有关宿主动物作了带菌调查 ;1992~ 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和河南省防疫站等单位联合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课题 ,我们承担了部分调查项目 ,对其有关宿主动物又作了带菌调查 ,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和方法不同地域生存众多的动物种群 ,啮齿动物是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钩体自然疫源地分布随地形、气候、降水量和水系分布等…  相似文献   

11.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流行严重,自1955年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累计病例240多万我,列亡病例超过2万人。钩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钩体病流行,必须加强对钩体病传染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野鼠是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猪、犬、牛等。目前,监测传染源带菌率主要是靠钩体菌分离培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杂菌污染、培养基质量不高、农药的使用等,致使钩体培养阳性率不高。因此,本文介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钩体病传染源带菌率监测,提高钩体病的疫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州市鼠类动物中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情况和遗传特征。方法 笼捕法捕捉鼠类动物,采集脾组织提取总DNA,通过PCR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16S rRNA和LipL32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褐家鼠170只、板齿鼠4只、黄胸鼠3只、黄毛鼠1只和臭鼩鼱22只,共200只鼠类动物,在褐家鼠中检测到钩端螺旋体阳性样本3个,总阳性率1.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份阳性样本序列与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位于进化树上的同一个分支。结论 广州地区鼠类动物中存在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本地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家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调查及病原分离和菌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属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易感动物。在人、畜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家犬与人、畜相处密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查清家犬对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程度和带菌状况,对诊断和防制人、畜钩端螺旋体病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南宁市某个体宰杀家...  相似文献   

14.
以黄疸出血型RGA菌株对所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特异的DNA克隆片段序列为基础合成聚合酶链反应引物G1G2。用该对引物扩增各群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微量DNA,均获阳性结果,对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其他细菌不扩增。纯化的钩端螺旋体DNA5pg经聚合酶链反应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目测。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5fg即相当于1条钩端螺旋体DNA量的扩增产物。将该对引物扩增早期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MAT和dot-ELISA阳性率。由此表明,PCR技术是灵敏、特异、快速的钩端螺旋体病早期诊断方法,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人群钩端螺旋体病的免疫水平和探讨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简称凝溶试验)的诊断标准问题,我们于197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莒南县选择已发生钩端螺旋体病1年半、5年和近10年的大队及从未流行过的大队的人群,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正>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病例,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疾病[1]。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严重钩端螺旋体病的死亡率超过10%[2]。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依赖于血清学检查,早期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我们报告一例由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休克和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1988-2003年雅安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调查;1998-2003年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监测结果分析;我国4个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福建省新丙五价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后反应与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正> 江西省万载县1985年共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767例,发病率为190.38/10万,死亡6例,病死率为0.78%。现将其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一、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全县除高村、官元山2个乡未发生病例外,其余17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丘陵发病高于  相似文献   

19.
福建浦城县28年来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福建浦城县卫生防疫站郑一民,王榕生,黎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潘亮浦城县位于闽、浙、赣三省结合部,自1963年发现首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以来,年年均有病例发生,持续流行28年,疫情波及各个乡、镇。1988年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调查组1992~1993年的全国性调查,结合1958~1993年全国疫情报告资料,从地理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和总结了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并指出众多因素如气温、降水、地形、鼠密度和带菌率以及社会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