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电凝法建立兔损伤性胆管狭窄动物模型,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 A组)、对照组( B组)以及模型组( C组)。使用Olympus针状刀以功率5W、维持2s电凝胆总管使其发生电凝损伤。术后密切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模型组动物于术前当日和术后7、14、21及28 d检验血清肝功能指标;术后14 d处死A、B两组全部动物,C组于术后14 d及28 d各处死一半,获取狭窄段胆总管,HE染色,行光镜检查;同时免疫组化SP法检测狭窄段胆管组织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果三组动物计划时间内无一例死亡,模型组动物总胆红素术后7 d已显著高于术前[(3.87±0.38)μmol/L vs.(0.53±0.38)μmol/L,P﹤0.01],观察期内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解剖见腹腔大量积液,胆管组织广泛黏连,胆总管损伤处明显狭窄,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28 d胆囊亦显著增大。狭窄段胆管组织TGF-β1及α-SMA均高量表达,免疫组化最终评分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电凝法电灼胆总管能够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兔胆总管良性狭窄模型;狭窄段胆管组织TGF-β1以及α-SMA的高量表达,提示它们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3,TGF-β_3)对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将兔DPSCs分离培养获得DPSCs,光镜下行形态学观察;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DPSCs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20μg/L TGF-β_3组、40μg/L TGF-β_3组、80μg/L TGF-β_3组和100μg/L TGF-β_3组,分别加入0、20、40、80、100μg/L TGF-β_3;采用MTT法检测5组DPSCs A490值,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酶(collagenⅠ,Col-Ⅰ)、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表达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出现矿化结节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兔DPSCs呈集落状生长,在体外有一定克隆形成能力;对照组及20、40、80、100μg/L TGF-β_3组兔DPSCs A490值分别为0.34±0.55、0.34±0.19、0.33±0.47、0.33±0.30、0.34±0.47,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00μg/L TGF-β_3组诱导后第3天出现Col-Ⅰ阳性表达,第7天开始消失,第5~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7~14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矿化结节;40μg/L TGF-β_3组第5~7天均有Col-Ⅰ阳性表达,第7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14天出现矿化结节;20μg/L组第7天出现Col-Ⅰ阳性表达,第14天消失,第14天出现BSP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OC阳性表达,第21天出现矿化结节;对照组Col-Ⅰ、BSP和OC均为阴性,未出现矿化结节。结论TGF-β_3对体外培养的兔DPSCs增殖无影响,但对兔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3,TGF-β_3)、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幼兔4只,取牙髓组织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DPSCs,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将培养的第3代DPSCs分为BMP-2组和TGF-β_3组,分别加入浓度为80μg/L的BMP-2、TGF-β_3的完全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于诱导第3、7天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表达,于第7、14天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表达;诱导第7、14天,对BMP-2组、TGF-β_3组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ALP活性染色结果。结果兔DPSCs分离、培养48h,组织块周围有细胞游出、贴壁生长,培养的第3代兔DPSCs大多为长梭形,也可为多角形,呈巢式或集落生长;TGF-β_3组诱导第3天COL-1表达的累计吸光度(integrated optiacal density,IOD)值(159 676.79±63 959.56)高于BMP-2组(44 047.33±15 853.65)(P0.05),诱导第7天COL-1表达的IOD值(245 378.26±60 084.60)与BMP-2组(223 294.43±80 266.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3组诱导第7天OC表达的IOD值(109 568.82±14 079.88)高于BMP-2组(55 168.57±1 694.93)(P0.05),诱导第14天OC表达的IOD值(411 544.95±82 803.24)与BMP-2组(360 103.54±20 83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2组、TGF-β_3组诱导第7天出现少量淡蓝色ALP阳性区,诱导第14天蓝色ALP阳性区增大且蓝染颜色加重,镜下观察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BMP-2比较,TGF-β_3对早期兔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血管新生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分别将裸支架、载体涂层支架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依据置入支架分为裸支架组(n=8)、载体涂层支架组(n=8)及缬沙坦涂层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肾康组、缬沙坦组,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康组、缬沙坦组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肾康组对TGF-β1、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同于缬沙坦组。结论中药肾康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宁建平  刘伦志  刘纪实  杨椹  刘俊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55-1558,156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及氯沙坦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干预组[氯沙坦20mg/(kg·d)]。分别于第8周和第16周时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留取肾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α-SMA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10,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与TGF-β1表达强度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进程中存在TEMT;②氯沙坦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α-SMA表达,阻抑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TEMT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不同支撑方法在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该科采用胆道内镜治疗的1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胆道镜下高频电切和/或球囊扩张解除吻合口狭窄,取净肝内外胆管结石后放置支撑管,包括:树脂支架(A组)、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B组)、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C组)。结果 A组8例,平均放置(2.75±0.89)枚(2~4枚)树脂支架,置管时间(5.63±3.82)min(4.0~15.0 min),支撑(6.75±1.04)个月(6~9个月),取管时间(1.19±0.80)min(0.5~3.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支架均为胆泥堵塞,吻合口处黏膜及支架外壁可见大量胆泥及纤维素附着;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相对狭窄,黏膜水肿并有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轻度水肿,胆管壁上有大量胆泥及纤维附着,并可见支架压迫性组织增生痕迹。B组6例,支架长度4 cm,直径1 cm,放置耗时(0.67±0.26)min,支撑(5.17±0.75)个月(4~6个月),取出耗时(4.50±2.72)min(3.0~10.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吻合口及支架内外壁上见少许胆泥及纤维附着,胆汁流出顺畅;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黏膜轻度水肿,局部黏膜少许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正常;C组4例,放置耗时(0.63±0.25)min,支撑(5.50±0.58)个月(5~6个月),取出耗时(0.63±0.25)min;球囊扩张导管取出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及肝内胆管黏膜均正常。随访3个月~6年,A组复发4例,B组复发2例,C组无复发。结论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支撑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和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树脂支架及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增生性瘢痕的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类吲孵激素、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和放射疗法等,均易复发或有严重的不良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提取成分治疗增生性瘢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展,而且不良反应小。目的:通过组织染色及相关基因检测的方法,观察三七总甙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创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约术后4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耳白兔分为3组,三七总甙组、曲安奈德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以曲安奈德为阳性对照,分组分次瘢痕基底局部给药,用药5次后取瘢痕组织,以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对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进行观察,应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三七总甙组兔耳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数量低于空白对照组,与曲安奈德组无明显差异。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结果示三七总甙组兔耳瘢痕中胶原纤维较空白对照组排列整齐,与曲安奈德组无明显差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三七总甙组、曲安奈德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三七总甙及曲安奈德均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降低转化生长因子G1在瘢痕组织中的含量,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及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进而降低胶原纤维合成,来达到有效抑制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在胆道闭锁肝(BA)纤维化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胆道闭锁患儿及30例胆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无肝胆疾病的肝脏组织的2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作为胆道闭锁组(n=50)、胆管扩张组(n=30)、对照组(n=28),术中取各组患儿肝右叶前缘为活检标本,HE及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发育、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取相同倍数显微镜下图片,图像分析软件IPP6.0分析每张图片5个视野,计算TGF-β1、LECT2的AOD。结果胆道闭锁组TGF-β1、LECT2阳性率较胆管扩张组及对照组高(P0.05),TGF-β1、LECT2表达水平较胆管扩张组及对照组高(P0.05),I级~II级患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II级~IV级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级~IV级患者随着纤维化程度升高,LECT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病情轻重概率模型为Logit (P)=(-2.954)+1.644BNP+1.843TGF-β1。结论在纤维化早期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晚期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LECT2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间具有正向相关性,两者是评估BA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3,TGF-β3)联合体外培养的兔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对兔骨缺损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新西兰大白兔,取其中1只兔牙髓组织采用酶解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DPSCs,体外培养,光镜下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将DPSCs传代至第3代,冷冻储存待用。余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BS组、DPSCs组、TGF-β_3+DPSCs组,每组12只。在兔下颌前牙及磨牙区颊侧随机人工制备约8mm×2mm×3mm骨缺损区域,PB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PBS 20μL,DPSC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1×108/L DPSCs 20μL,TGF-β3+DPSCs组植入Bio-Oss粗颗粒骨粉0.30g+1×108/L DPSCs20μL+80ng/L TGF-β320μL。术后第4、8周3组分别处死6只兔,在骨缺损处行锥形束CT检查观察牙槽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丧失情况,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骨缺损处骨愈合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种植体骨缺损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结果原代培养的兔DPSCs呈集落生长,多呈梭形,少数呈多角形或纺锤形;术后4周TGF-β_3+DPSCs组茜素红染色较PBS组、DPSCs组出现更多红色钙化结节,术后8周钙化结节进一步增多;术后4、8周,TGF-β_3+DPSCs组牙槽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丧失均少于DPSCs组和PBS组,DPSCs组少于PBS组(P0.05);术后4周,TGF-β_3+DPSCs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0.33±0.02)明显高于DPSCs组(0.15±0.01)和PBS组(0.09±0.03)(P0.05),DPSCs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TGF-β_3+DPSCs组成骨细胞TGF-β_3表达水平(0.46±0.01)明显高于PBS组(0.29±0.02)(P0.05),与DPSCs组(0.3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SCs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SCs具有高度增殖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成骨向分化潜能;外源性TGF-β_3联合DPSCs可增强内源性TGF-β_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胆管缺损的修复效果不佳,脱细胞真皮基质已广泛用于烧伤、疝修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修复等。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滇南小耳猪胆管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滇南小耳猪建立胆管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按修复方式分为胆肠吻合组、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及脱细胞真皮基质组,胆肠吻合组进行胆肠吻合修补,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及脱细胞真皮基质组分别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和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制成直径稍宽管状进行修补。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个月,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的总胆红素低于其他2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后1~4个月,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高于其他2组(P〈0.05),表达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脱细胞真皮基质组胆总管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出现胆道上皮、腺体、血管及平滑肌等再生。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治疗后未出现胆道狭窄、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结果证实,脱细胞真皮基质可生理性修复胆道并重建其功能,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花、丹参、苦参碱腹腔注射对家犬实验性胆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家犬32只建立胆管狭窄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3组为药物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红花、丹参、苦参碱,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检测4组胆管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情况及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各药物处理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各药物处理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处理组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红花、丹参、苦参碱对胆道瘢痕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有抗胆道瘢痕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花、丹参、苦参碱腹腔注射对家犬实验性胆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家犬32只建立胆管狭窄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3组为药物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红花、丹参、苦参碱,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检测4组胆管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情况及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各药物处理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各药物处理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处理组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红花、丹参、苦参碱对胆道瘢痕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有抗胆道瘢痕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冬虫夏草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及冬虫夏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n=12)、糖尿病模型组(D组,n=12)、糖尿病冬虫夏草干预组[C组,n=12,冬虫夏草1000 mg/(kg·d)灌胃].成模后第8周末及16周末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K、E钙粘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①与N组比较,D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阳性表达显著低于N组,TGF-β1、ILK和α-SMA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E-cad表达和TGF-β1表达呈负相关(rs=-0.60,P<0.05);ILK、α-SMA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8,P<0.01;rs=0.91,P<0.05).③C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闻质胶原面积较D组明显减弱,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cad的表达较D组明显增加,TGF-β1、ILK和α-SMA表达较D组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冬虫夏草能通过下调ILK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低氧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at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rGECs)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_1的表达和转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低氧培养箱培养rGECs,根据低氧培养时间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GF-β_1及转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在低氧培养细胞中在合适的时间分别加入RhoA/ROCK阻滞剂和TGF-β_1受体阻滞剂,分别再次测定:①细胞培养液中TGF-β_1表达;②转分化相关蛋白表达;③RhoA/ROCK活性变化。结果①随着低氧培养时间的延长,rGECs增殖活性增加,72h活性最大(F=546.63,P0.001);②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的TGF-β_1(F=16.320,P0.001)和α-SMA(F=5.032,P=0.009)表达升高,而CD-31(F=9.882,P0.001)表达降低;③经RhoA/ROCK阻滞剂和TGF-β_1受体阻滞剂阻滞后α-SMA蛋白表达下降(相对表达量由1.423分别下降至0.750、0.434),CD-31蛋白表达升高(相对表达量由0.741分别上升至0.779、0.934)。结论研究发现低氧可致rGECs增殖活性增加,促进rGECs向间质细胞转分化。并通过细胞信号阻滞剂研究发现低氧可能通过TGF-β_1-RhoA/ROCK信号通路促进rGECs向间质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紫杉醇涂层支架治疗尿道狭窄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体重15~20 kg的成年雄性比格犬。通过电凝灼烧法建立尿道狭窄犬模型。6条紫杉醇涂层支架(药物支架)和6条不含药物的裸支架(对照支架)被交替放置在6只雄犬尿道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尿道狭窄段。放置支架60 d后,尿道逆行造影观察尿道支架及周围内皮情况,对尿道支架的造影图像进行量化冠脉分析法(QCA)分析。结果造影图像可见模型犬尿道灼伤处出现明显的尿道狭窄。经尿道逆行造影发现支架处尿道狭窄均有不同程度增粗,但QCA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支架组比裸金属支架组有更好的狭窄扩张作用,其在输尿管支架植入的中点和远膀胱侧的扩张作用均明显优于普通金属支架(1.10±0.26比0.43±0.06,1.07±0.12比0.37±0.15,P0.05)。不同剂量的紫杉醇涂层支架其狭窄扩张作用未显示显著差异。结论紫杉醇涂层支架能有效扩张电灼伤形成的尿道狭窄。药物洗脱支架对尿道狭窄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幼鼠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幼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0只。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幼鼠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干预组从建模后第2天起灌胃给予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各6mg/(kg·d),1次/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开始后第3、7、14、28天每组取5只鼠制成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采用非生物素标记的PV6001二步法,检测3组肾组织tTG、TGF-β_1的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较小,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干预组小部分纤维化面积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GF-β_1和tTG表达在对照组较少,模型组高表达,干预组较模型组有所减少,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增加,模型组和干预组幼鼠TGF-β_1和tTG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幼鼠tTG水平与Masson染色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0.854,P0.01);tTG水平与TGF-β_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13,P0.01)。结论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tTG与TGF-β_1呈正相关关系,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tTG与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是影响胆道修复重建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胆管狭窄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胆管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了解手术时机单一因素与肝胆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荣昌大白猪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胆管梗阻15d组、胆管梗阻一月组、胆管梗阻三月组。建立胆管损伤模型,胆管修复方式为狭窄段胆管切除后的胆管对端吻合术,观察各组肝脏及胆管吻合口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胆管梗阻对肝脏损害明显肝细胞肿胀、呈灶性溶解性坏死,枯否氏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门管区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肝脏损害加重,有假小叶形成倾向。胆管梗阻解除后,肝脏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程度与胆管梗阻时程呈负相关。(2)胆管梗阻后,胆管粘膜上皮坏死脱落、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增厚。胆管修复术后胆管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胆管梗阻时程呈正相关。结论 胆管修复术距损伤时程越长,肝胆病理改变程度越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再狭窄的机会越大。对于损伤性胆管狭窄的病人.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以早期行胆道修复重建术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