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43例PHC及9例肝良性肿瘤患者接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GP73、VEGF浓度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结果 GP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其GP7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P<0.05),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其GP7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肝硬化的患者(P<0.05)。PHC组高于肝良性肿瘤组[(241.413±77.079)μg/L vs(101.866±74.192)μg/L,P<0.01]。手术前GP73、AFP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手术后[(674.176±1090.083)μg/Lvs(178.560±289.330)μg/L,(256.666±164.760)μg/L vs(149.072±158.643)μg/L,P<0.01]。AFP、GP73、VEGF在PHC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791、0.612,GP73面积为最大。GP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8.4%、77.7%,高于AFP。将AFP及GP73并联检测后发现,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63.7%,与单项检测相比,GP73联合AFP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GP73是一种灵敏度、特异度更高的PHC诊断的血清标志物,而GP73、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HBV相关PHC及32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6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及对HBV相关PHC发生的判断。结果 HBV相关PH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t=6.442、6.069,P均=0.000);血清IL-6与AFP呈正相关关系(r=0.262、P=0.047),二者预测HBV相关PHC发生ROC面积分别为0.859和0.904;二者均能较好预测HBV相关PHC发生(Z=7.917、10.008,P均=0.000);以血清IL-6和AFP为参数,拟合预测HBV相关PHC发生的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χ2=0.434、P=0.999),准确率达89.7%。结论 IL-6在预测HBV相关PHC发生方面与AFP具有同等临床价值,若将两者联合作为预测HBV相关PHC发生的指标,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60)、HCC患者(n= 71)、乙肝自愈者(n=21)及健康人群(n=42)进行血清GP73检测并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相关肝病组的GP73水平较乙肝自愈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所有肝病患者中,肝硬化组GP73水平(231.13ng/ml)明显高于HCC患者治疗前组(117.63 ng/ml)(P<0.01)与慢性乙肝组(93.09 ng/ml) (P<0.01);HCC治疗前组与慢性乙肝组GP73水平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自愈与健康对照组GP73水平近似(分别为36.79 ng/ml和45.40 m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手术患者术后组血清GP73(175.12 ng/ml)明显高于术前组(107.28 ng/ml) (P<0.01).肝硬化组与HCC组中血清GP73水平随肝功能的降低而升高.采用甲胎蛋(AFP)与GP73的比值(AFP/GP73)制作诊断HC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78 (95% CI:0.817~0.938),cut=off值为0.12时,敏感度78.87%,特异度86.21%,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后者曲线下面积:0.826 (95% CI:0.755~0.897),cut-off值为19.52时,敏感度为67.61%,特异度为85.12%.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与乙肝自愈者,并与肝损害的程度成正相关.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AFP/GP73)诊断HCC,相对于AFP单独检测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例PHC及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2和IL-3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及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PHC患者血清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组(t=4.012、3.707,P=0.000、0.001);PHC患者血清IL-3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组(t=3.265、9.001,P=0.002、0.000),肝硬化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t=6.876,P=0.000);血清MMP-2、IL-32和AFP预测PHC发生ROC面积为0.827、0.702和0.873;三者均能较好地预测PHC发生(P均<0.05);以血清MMP-2、IL-32和AFP为参数,拟合预测PHC发生的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χ2=0.714,P=0.994),准确率达到89.47%(34/38)。结论 IL-32、MMP-2和AFP均能较好地预测PHC的发生,若三者联合作为预测因素,则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573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轻度患者107例、中度患者191例和重度患者132例,HBV相关的慢加急性和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50例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LC)患者9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GP73表达,并对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血清GP73水平在轻度CHB、中度CHB、重度CHB、HLC和ACLF中持续升高,分别为(71.54±39.48)ng/ml、(143.70±70.16)ng/ml、(218.20±79.34)ng/ml、(244.67±83.36)ng/ml和(275.61±104.05)ng/ml,各组血清GP7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0.723,P0.0001)。HBe Ag阳性与HBe Ag阴性CHB患者比较,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6,P0.05)。在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之间比较,患者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0,P0.05)。血清GP73水平随着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的下降而逐渐升高,随着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血清GP73水平与ALB(r=-0.573,P0.0001)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TBil(r=0.623,P0.0001)、ALT(r=0.521,P0.0001)以及AST(r=0.542,P0.0001)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GP73主要在肝细胞浆内表达,在肝组织内浸润的炎症细胞和纤维隔中无表达。肝组织GP73表达随着病情从轻度、中度、重度CHB到HLC的进展逐渐增强,与轻度CHB对比,重度CHB和HLC患者肝组织GP73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损伤密切相关,与HBV复制水平无关。血清GP73可作为评估肝脏炎症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分别为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P73、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并与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观察AFP、GP73及SOD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血清AFP、GP7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AFP、GP73及SOD单纯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最佳节点分别为150.29μg/L、214.78μg/L和55.61 IU/m L,联合检测AUC高达0.902,明显高于单纯检测AFP、GP73及SOD的0.726、0.813及0.791。结论:AFP、GP73及SOD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56例肝硬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其他恶性肿瘤、5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与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两指标各组间差别,绘制其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ROC曲线。结果:GP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及不同AFP浓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73、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8。GP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6%,92.1%,均显著高于AFP。结论:血清GP7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细胞高尔基体上的一种Ⅱ型跨膜蛋白.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GP73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关系密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甲胎蛋白(AFP),有可能成为诊断PHC,尤其是早期PHC新的血清标志物.文章对GP73与肝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和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变化趋势及其与肝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定量测定61例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和65例肝癌患者术前、术后GP73,并在肝癌组患者中临床诊断肝癌复发时监测GP73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观察GP73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果 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间GP7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术前GP73值为9.9(3.7~15.8) RU,术后3、7、14 d GP73值分别为9.1(3.4~13.3) RU,4.3(1.7 ~9.0)RU,3.3(2.1 ~5.4)RU,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2.606,P<0.001).肝癌组患者中21例复发,复发者术前GP73值为9.9(2.9 ~ 15.0)RU,复发时GP73值为11.0(8.4~ 13.8) RU,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05).未复发肝癌44例,术前GP73值为10.5(3.9 ~16.1)RU,与复发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6,P>1.05).结论 肝癌切除导致GP73的下降,肝癌复发伴随着GP73水平上升,GP73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8-10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3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38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均于到院当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GGT、GP73、AFP。对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癌组患者GGT、GP73、AF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各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各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不同疗效组患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方法收集11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GP73与TNF-α、IFN-γ、IL-2、IL-10和IL-1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GP73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干扰素α治疗病毒学应答组患者血清中GP73、IL-2、IL-12、TNF-α和IFN-γ含量均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应答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含量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应答组对比,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仅IL-2和IL-10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素α治疗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与TNF-α、IL-2、IL-12均呈正相关(r=0.8045、P0.001,r=0.5693、P0.001,r=0.499、P=0.001),而与IL-10、IFN-γ无相关性。干扰素α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仅与IL-12呈正相关(r=0.4248、P=0.0107),与其他细胞因子无相关性。干扰素α治疗无应答组患者中,治疗前血清GP73与细胞因子均无相关性。此外,病毒学应答组患者血清中GP73、IL-2、IL-12、TNF-α和IFN-γ含量均较部分病毒学应答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可能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氨酰转肽酶(GGT)、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对照1组、健康体检的4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2组,比较三组人员GGT、GP73、AFP检测情况。结果①观察组AFP水平(975.8±16.2)ng/ml、GP73水平(228.0±15.9)ng/ml、GGT水平(19.9±4.2)ng/ml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GGT、GP73、AF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AFP阳性率75.0%、GP73阳性率70.0%、GGT阳性率62.5%、三者联合阳性率87.5%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组2组水平,三者联合阳性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各单一指标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GGT、GP73、AFP及三者联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GGT、GP73、AFP有助于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GP73、VEGF及AFP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的变化情况。43例HCC患者同时接受肝穿刺,采用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清ELISA法检测AFP、VEGF及GP73水平,对治疗前血清GP73阳性38例患者比较其TACE+RFA治疗前后3种指标血中变化情况。2种方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及血清AFP、VEGF和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阳性38例患者经TACE+RFA治疗前后AFP、VEGF及GP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9、3.732及7.033,P0.01)。血清GP73在HCC诊治检测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AFP,如联合VEGF及AFP检测对TACE+RFA治疗HCC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GP73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肝切除术的80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48例)和恶化组(32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GP73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其相关系数(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恶化组患者术后血清中的GP73水平为(242.75±18.03)ng/ml,明显高于好转组(155.89±20.32)ng/ml,t=19.576,P0.05;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5 cm、有远处转移、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侵犯血管、侵犯淋巴和AFP≥400 ng/ml的肝癌患者术后血清GP73水平较高;肝切除术后GP73水平与AST、AL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A19-9、AFP等肿瘤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病情恶化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较高,且GP73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2年~2000年在普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358例原发性肝癌,628例良性肝病,52例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81例其他肿瘤,251例正常对照者,以AFU>600(nmol/ml.h)为阳性标准,用酶标法检测.以AFP>20(ng/ml)为阳性标准,用放免法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PHC)组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FP水平与慢性肝病组、其他肿瘤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中AFU的检出率与AFP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U可作为诊断PHC的一种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并可作为对PHC的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查阅获得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从145篇文献中筛选出1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GP73和AFP联合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GP73和AFP联合检测和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831;0.617、0.835。两者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2、0.7845,Q指数分别为0.8629、0.7225。结论 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其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可达到88.9%,而特异度保持在较高水平(83.1%),弥补了AFP的不足,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量检测GP73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血清标本88例,其中健康人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肝硬化患者16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4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人群中GP73的表达情况,并与AFP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肝脏疾病组(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及肝炎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但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104.5ng/ml为截取值时,血清GP73诊断早期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81.3%,与本研究中AFP的敏感度(47.5%)相比显著提高。GP73诊断早期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1。结论血清GP73在以乙型肝炎为基础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AFP,但在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在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住院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3例(流感患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观察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退热后及出院随访1个月时血清GP73水平、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血清GP73、PCT和IL-6水平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Wilcoxon检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进行评价。 结果83例流感患者检出A型流感病毒72例(86.75%),B型流感病毒11例(13.25%)。72例A型流感病毒中,检出H3亚型65例(90.28%),H1亚型7例(9.72%),未检出H5、H7、H9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为137.7(100.6,179.4)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2.9(23.0,52.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2.30、P < 0.001)。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IL-6浓度为[12.98(11.28,19.80)] 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1.52(1.31,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61、P < 0.001);血清PCT含量为0.032(0.022,0.082)ng/ml略高于健康体检者[0.025 ng/ml(0.019,0.03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52、P = 0.253)。流感患者退热后血清GP73含量快速下降,退热后及随访1个月血清GP73含量分别为80.13(60.20,96.54)ng/ml和46.65(40.47,55.59)ng/ml,与流感患者入院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137.7(100.6,179.4)n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退热后vs.发热时=-9.46、P < 0.001;Z随访1个月vs.发热时=-15.23、P < 0.001)。 结论流感患者发热时血清GP73浓度显著升高,退热后快速下降。血清GP73可能作为急性期炎症损伤或修复的快速反应蛋白,参与流感患者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尔基糖蛋白73(GP73)在早期肝癌、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者血液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探讨GP73在早期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成年健康者(正常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及50例早期肝细胞癌(肝癌组)患者血清中GP73的质量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肝脏、3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30例早期HCC组织中G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肝癌组患者血清中GP73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43.01±38.09)μg/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66.01±25.45)μg/L及肝炎组的(89.78±26.98)μg/L,且GP73蛋白在正常组、肝炎组及肝癌组血清中的质量浓度依次升高(均P0.01);(2)GP73蛋白在肝癌组标本中的蛋白表达分别高于肝炎组及正常组,阳性率分别为83.33%、56.67%和15.00%(χ~2=5.08、22.74),肝炎组又高于正常组(χ~2=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蛋白在早期HCC中呈明显高表达,早期HCC患者血清中GP73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及健康者;同时GP73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质量浓度亦高于健康者,提示GP73表达的升高可能与慢性HBV感染有关,可能参与了HCC的早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TNF-α、IL-6与进展期结直肠癌低白蛋白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 方法:根据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值将5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两组:伴低白蛋白血症(Alb≤35 g/L)组35例和白蛋白正常组(Alb>35 g/L)患者24例,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①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34);②肿瘤病例中,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白蛋白正常组(P=0.000,P=0.002);③病例组血清Alb与TNF-α、IL-6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lb与TNF-α:r=-0.606,P=0.000;Alb与IL-6:r=-0.439,P=0.001).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与血清TNF-α、IL-6浓度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