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治疗多采用手术方法。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大多采用全身麻醉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优劣。全麻病人痛苦小,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且由于病人的意识消失,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时不易及时发现。颈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术中管理方便且术中患者意识清醒,并能配合手术操作发音以观察术中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但单纯颈丛阻滞常常会阻滞不全,尤其是术中游离甲状腺上、下极和深部操作靠近气管时,病人常感觉牵拉不适,自觉气管受压,呼吸困难甚至不能耐受,而且常伴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表现,对于合并高血压及心脏疾病病人增加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严重影响了麻醉及手术满意度。为此笔者将瑞芬太  相似文献   

2.
常国祥 《临床医学》2011,31(10):50-51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颈丛麻醉,B组颈丛联合全身麻醉,C组全身麻醉。观察三组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两组插、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B、C两组全身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结果三组之间MAP、HR变化比较:T1、T2、T3和T4时点A、B两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B两组T1-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T2与T0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身麻醉,但颈丛联合全身麻醉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影响全身组织的氧化代谢和生长发育。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每种麻醉都各有利弊。以往在设备条件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常常因体位或阻滞不全致术中不适,或因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致呼吸困难。而全麻消除了病人牵拉及体位不适,维持呼吸道通畅,增加了麻醉安全性。本次研究采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应激反应小,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毕苏醒快,能及早拔管,术后镇痛作用完善,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传统颈浅神经丛阻滞法用于颈部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但因穿刺经常会出现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2002年以来,临床麻醉学相继登载了两种新的颈浅神经丛阻滞法,麻醉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为验证二者的临床效果,笔者同时应用两种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阻滞,以评价两种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术中可观察患发声情况、术后恢复快、患经济负担轻等优点。缺点是:如果膈神经阻滞将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因而禁用双侧颈深丛神经阻滞。但对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双侧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可因麻醉效果不完善,患痛苦大,不能耐受而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本组采用1%利多卡因+0.125%布比卡因含1:20万U或1:4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采用C4一针法行双侧颈深丛、浅丛阻滞来评价其安全性与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刺辅小剂量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高难度甲状腺手术的体会祖国华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理想的麻醉方法,对于特殊类型的甲状腺手术,如甲状腺巨大腺体、胸骨后甲状腺、钙化甲状腺、甲状腺气管压迫症、甲状腺癌等,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气管插管全麻应用较...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依地区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说其涉及了各种麻醉方法,如局麻、针刺复合麻醉、颈丛神经阻滞以及全身麻醉。但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其缺点:局麻和针刺复合麻醉无穿刺并发症且恢复快,但麻醉效果欠佳;颈丛存在穿刺并发症且效果不一;全麻可能损伤喉返神经且恢复慢,而且对于短小手术不太适用。近期,我科尝试应用舒芬尼TCI(target control infusion)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贺得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510-3510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要求患者无痛、清醒、能配合术者操作,目前多选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但颈丛阻滞无法消除手术的牵拉反应和患者情绪上的紧张不安,因此静脉辅助麻醉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显得非常必要。针对此类手术特点,本院自2010-  相似文献   

10.
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A组)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B组),A组在B超监测下、B组以盲穿法行C4一点法双侧颈深丛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超声介导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可以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甲状腺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时,不能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返神经,因而不能避免分离甲状腺上极时产生的牵拉反应[1].瑞芬太尼是新型μ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2].作者将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对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晓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1-1612
作者收集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资料,报道静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颈神经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效果,并与单纯颈神经丛阻滞比较,为甲状腺手术麻醉选择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颈深丛注射麻药0.25%罗哌卡因5~8ml,颈浅丛注射1%利多卡因12~1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18例,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66例,术中均用舒芬太尼或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辅助麻醉。结果: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能顺利完成手术,有32例出现心率、血压增高,3例颈丛阻滞15-30min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结论: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手术一般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后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心衰、脑血管意外等。我院应用乌拉地尔联合芬太尼预防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甲状腺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时,不能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返神经,因而不能避免分离甲状腺上极时产生的牵拉反应。瑞芬太尼是新型肚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I~II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患者在切皮、分离甲状腺上极、峡部、下极时的MAP、SpO2、HR.结果 两组在分离甲状腺上极时MAP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分离下极和峡部时,A组MAP和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8例术中用了氟芬合剂,5例用了氯胺酮,两组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对甲状腺次全切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同样是安全的.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颈部外科手术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颈部的手术,为避免神经的损伤,一般要求病人在术中保持清醒,因此麻醉多选用颈丛阻滞。用于颈丛阻滞的局麻药则需选用长效、且对心血管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罗派卡因的问世弥补了布比卡因的不足,使得颈丛阻滞麻醉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止痛满意,对病人生理影响小,安全系数高,但因传统的穿刺有一定技术难度,喉返神经、膈神经同时麻痹时有发生.作者自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手术侧颈深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科在1988年11月接受一位患者,女性,48岁,农民。双侧甲状腺肿大、心慌、突眼、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均增高,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经术前准备后,在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出血少,无神经、气管损伤,历时2小时30分钟,返回病房。约2小时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窒息、全身紫绀继之呼吸停止,即行人工呼吸无效,紧接着行气管插管,拆除切口缝线,未见瘀血及出血,作气管切开,安置气管导管给氧,吸净气管分泌物,2分钟后自主呼吸恢复,无缺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手术大多数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麻醉效果一般较好,患者神志清醒,且可在手术中随时了解病人的发音有无改变,以免损伤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由于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在进行局部麻醉时易引起局麻药吸收过快或人血而引起中毒反应。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106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患者在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发生中毒反应10例,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治疗措施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康复,现将抢救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