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12)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及其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20例淋巴瘤、22例急性白血病、16例MDS病人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及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结果 (1)初治淋巴瘤和白血病组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治淋巴瘤组、白血病组、MDS组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组、白血病组、MDS组抑制性受体NKG2A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初治淋巴瘤组和白血病组的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S组穿孔素、颗粒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淋巴瘤、白血病病人免疫功能减低与NK细胞数量减少及NKG2D、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减少有关,MDS病人免疫功能减低可能只与NKG2D表达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病病人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自身免疫病病人和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NK(CD3-CD16+CD56+)细胞数,同时检测NK细胞的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CD314)和抑制性受体NKG2A(CD159)以及穿孔素、颗粒酶-β的表达。结果自身免疫病病人外周血NK细胞数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自身免疫病病人NK细胞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颗粒酶-β的表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身免疫病病人NK细胞膜膜抑制性受体NKG2A和穿孔素的表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外周血NK细胞的膜活化性受体NKG2D和颗粒酶-β表达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伊红Y染料建立了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微量细胞毒试验。临床检查结果表明,NK细胞(%)在20例发作期患者(12.3±6.7)明显低于19例缓解期患者(22.7±8.2)和26例正常人(19.1±2.2)。 相似文献
4.
应红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7,(3)
急性白血病时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F)的变化已有报道.骨髓的脂肪细胞与髓外脂肪细胞有所不同,它在造血中的作用仍有争论.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①CF U-F数在各急性白血病亚型中的差别;②脂肪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造血中的作用;③基质细胞集落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作者观察了36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人(其中25例 ANL,11例 ALL),均按 FAB 进行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细胞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另选取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CD3^+以及NK细胞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患儿的CD3^+,CD4^+、CD8^+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时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L与AML患儿完全缓解期(CR)3、6和12个月时的NK细胞水平虽然缓慢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在病情发生以及治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紊乱,经治疗获CR后患儿病情好转,细胞免疫渐渐恢复,但恢复速率慢,该结果为患儿后续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身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PBSCT)术已成为急性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重要措施,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探索与复发有关的因素有利于PBSCT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微量残留病(MRD)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1病例初诊ALL患者25例,所有患者除符合FAB诊断标准外,还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铁基因(IgH)重排(15例)或T细胞受体基因V82be3(TCRS)重排(9例)或IgH基因和TCRS基因重排同时存在(l例)。治疗后达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检测,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0例大肠癌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CD3^+、CD4^+比例、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Dukes分级的增加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端粒酶活性分析,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光480nm和发射光52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2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coGreen能特异结合双链DNA,荧光强度随双链DNA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能定量,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并提示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10.
NK细胞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 细胞活性(NK-A)体外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临床上开展NK-A检测成为可能。NK-A 的变化与临床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体外检测NK-A对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3)
目的:探讨外周血NK细胞数目变化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于24 h内染色并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B症状、临床分期、NK细胞绝对数(ANKC)、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骨髓浸润情况和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合并B症状、Ann Arbor分期、Hb和LDH水平、是否有骨髓浸润、β2微球蛋白和MIPI间的ANK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ANKC预测预后的最佳阈值为0.10×10~9/l,AUC为0.798(95%CI:0.689-0.902)(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和73.8%。ANKC≥0.10×10~9/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率(62.8%)高于ANKC0.10×10~9/L患者(32.1%)(P0.01)。ANKC≥0.10×10~9/L患者3年总生存期率(81.5%)高于ANKC0.10×10~9/l患者(43.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MCL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外周血ANKC值和MIPI(P0.05)。结论:外周血NK细胞数目的变化对判断MCL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判断MCL患者病情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照比较。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D3、CD4和NK细胞水平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卵巢恶性肿瘤组CD3水平虽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和NK细胞则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CD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上升(P<0.05)。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低,并且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负荷有密切关系,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1例肿瘤患者(包括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和鼻咽癌)为肿瘤组,同期115名健康人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19~+B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免疫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组外周血的CD3~+、CD4~+、CD19~+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组,NK细胞比例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间的CD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19~+、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对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作为临床监测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NK细胞是有别于T、B细胞的独立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本身的形态、表型及功能特征。NK细胞绝大部分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电镜下出现嗜鐭颗粒与平行管样结构为其特征。免疫表型为CD3~-、CD4~2、CD8~-、NKH_1~+(leu 7)、CD16~+(leu 11)。它能快速识别与溶解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骨髓及胸腺的某些细胞亚群等而无需抗体参预和事先致敏,亦不受MHC限制。已公认NK细胞在抗肿瘤发生与转移的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也受到重视,本文就NK细胞与白血病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红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3,(1)
许多血液学异常被称为白血病前期(下称白前),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会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本文作者观察了白前病人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集落形成情况。共检查了14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为18~91岁(中数年龄67岁),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获得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IASA)7例、原粒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M)3例和白前综合征(PLS)15例,IASA和PLS病人骨髓幼稚细胞不高于6%,RA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流式细胞术的普及,白血病的分类变得更为详细。髓系/前体NK细胞急性白血病及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是目前认为的两种罕见白血病,在形态学上与常见白血病难以区分,表达髓系与淋系的双重抗原,预后较差,其独特的免疫表型是确诊的唯一依据。CD7分子与CD56分子在两种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引人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NK细胞的分化途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两种疾病的生物学起源、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CD56分子及CD7分子在两种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XIAP的表达情况,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13.96,P〈0.01)。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204.27,q=8.88~32.69,P〈0.01),其中缓解组明显低于初治组和复发组(q=12.44、26.02,P〈0.01),复发组明显高于初治组(q=17.55,P〈0.01)。结论 XIAP表达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XIAP高表达的病人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XIAP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XIAP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