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 VSD 封堵术后出现 CLBBB 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 CLBBB 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11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3.9岁(3.4~17.5岁),术后出现 CLBBB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1 d ~25.4个月),其中4例为术后1周内出现,1例为术后1周~1个月,6例为术后1个月以上,最迟出现为术后25.4个月。11例患儿中,5例经药物治疗早期心电图恢复正常;3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 VSD,术后1例恢复正常心律,1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另外1例未行手术取出封堵器,仍为 CLBBB;3例患儿因 CLBBB 出现时间晚(≥6个月)且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4例患儿心电正常;4例持续存在 CLBBB;1例转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转为正常心电后再次复发 CLBBB,其中1例复发病例出现左心室增大,最后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VSD 封堵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均有可能发生 CLBBB,早期出现的 CLBBB 经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心电;持续存在的 CLBBB 可致心肌收缩不同步引起心功能不全。对 VSD 封堵术后出现的 CLBBB 应及时予适当治疗,并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何心律失常的单纯膜周部VSD的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30 d心电图左室电压、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和心率校正的JT离散度(JTc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左室电压、JTcd随手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0.05);左室电压及QTd变化存在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J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左室电压在术后3 d和术后5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有无CLBBB者早期心电图指标左室电压和JTcd有差异,其中JTcd可能对预测术后早期CLBBB的发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CAVSD合并肺动脉高压修补术的75例患儿进行随访分析。患儿术前行心导管检查,了解肺动脉压力及肺小动脉阻力(PAR)。通过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评估术前,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及1年肺动脉高压的情况。记录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75例CAVSD患儿术后监护(4.9±2.1) d,呼吸机使用(2.1±0.9) d,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2例(16%)。PAR > 8 Wood 单位患儿与PAR≤8 Wood 单位患儿比较,年龄较大,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较长,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较高 (P均 < 0.05)。院内死亡5例,其中4例的共同瓣严重发育不良。75例患儿中,术后第2天彩超评估39例(52%)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51例(68%)于术后1个月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64例(85%)于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68例(91%)于术后1年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余7例术后1年仍合并肺动脉高压。结论 CAVSD早期修补术安全、有效。术前PAR > 8 Wood 单位患儿术后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相似文献   

6.
7.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关闭术后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膜部室间隔缺损(室缺)双盘封堵器关闭膜周型室缺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患儿年龄、性别、缺损位置、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封堵器直径与缺损直径的差值及封堵器形状与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患儿室缺封堵术后,发生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55例(发生率25%)。其中以束支传导阻滞最多见,Ⅱ度Ⅱ型以上的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其构成比分别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27.3%,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5.5%,左前半支阻滞(LABBB)23.6%,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半支阻滞(RBBB+LABBB)30.9%,Ⅱ度Ⅱ型1.8%,高度3.6%,Ⅲ度7.3%。结论经双盘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与患儿年龄、缺损位置、缺损直径相关。膜周型室缺与房室传导束密切的解剖关系是经导管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术前如何通过影像学分型,选择恰当的病例,以及封堵方式和封堵器材的改进将是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传导阻滞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介入治疗PMVSD患儿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3~12.0岁.采用AGA公司偏心型Amplatzer VSD和深圳先健公司对称型VSD封堵器,输送鞘直径为6~9 F.所有患者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术后心电监护、检查心电图观察传导阻滞情况.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MVSD患儿64例接受治疗,61例封堵成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11例.其中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8例单纯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其中6例发生于术后72 h,5例发生手术后第4~7天.均予药物治疗.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正常,9例出院时仍有RBBB.结论 PMVSD封堵术术后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介入治疗术后早期,以轻型传导阻滞为主,严重传导阻滞经治疗可恢复至窦性心律.该并发症较传统开胸修补术后发生率少见.  相似文献   

9.
速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 ,男 ,3.5a,因咳嗽 2周伴发热乏力 3d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呼吸 32次 /min ,脉搏 130次 /min ,BP 11/ 7kPa。精神反应好 ,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两肺呼吸音粗 ,心率 130次 /min ,律齐 ,心音有力 ,可闻及第一、二心音分裂 ,未闻及杂音。肝脾不大。心脏三位片和心脏彩超 :正常。ECG :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查Holter:窦性心律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 >10 0次 /min ,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 <10 0 /min ,为正常心电图 ,因此诊断为速型间歇性完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洗肉水样尿并不罕见~([1-2]),其病因常与术后残余分流、手术时间长、肾血管损伤、血栓及抗凝药物等有关,根据鉴别血红蛋白尿还是红细胞尿有助于明确病因。本研究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收集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VSD介入术后出现洗肉水样尿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通过总结分析临床特点,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童VSD介入术后洗肉水样尿的病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11.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心律失常3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356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术后7d内,3、6和12个月时的心律失常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术中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有室性心律失常3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5例,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2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房室传导阻滞14例,其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术后7d内发生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1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阵发性室上速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2例经股静脉插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后3~12个月共发现2例新发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操作规范、及时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8岁,因"阵发性头晕20余天,咳嗽10余天,晕倒4次"为主诉,于2007年9月入院.患儿曾于2003年10月在我院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室间隔缺损大小为8.3 mm,应用10 mm 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左窒造影示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第2天心脏超声示封堵器位置和形态良好,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后未同院复查,直至20多大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并晕倒4次,近10余天出现咳嗽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5.7岁。因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为行介入治疗入院。超声检查见缺损位于大动脉短轴切面9-10点处,伴膜部瘤形成,基底部8.3mm处可见2处大小分别为2.5mm、3mm的相邻开口。术中造影显示VSD并膜部瘤形成,基底部11mm,主要开口5.5mm,上部小开口1.5mm。选择8F输送鞘、12mm 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封堵VSD基底部。术后造影见微量残余分流。手术时间80min,曝光时间23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认识.方法 回顾2例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合并迟发性CAVB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例1患儿术中、术后无明确的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出现持续性CAVB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5年至今无症状.例2患儿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术后5 d出现CAVB伴CLBBB,经激素等成功逆转后多次随访,EC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CLBBB;术后9个月出现一过性晕厥,ECG证实间歇性CAVB伴CLBBB;目前已随访15个月,偶有晕厥发作.2例患儿家长均拒绝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 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CAVB难以预测,不论有无症状都必须长期随访.充分认识迟发性CAVB的自然史、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对于尽可能减少此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 ,5 7岁。因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为行介入治疗入院。超声检查见缺损位于大动脉短轴切面 9~ 10点处 ,伴膜部瘤形成 ,基底部 8 3mm处可见 2处大小分别为 2 5mm、3mm的相邻开口。术中造影显示VSD并膜部瘤形成 ,基底部 11mm ,主要开口 5 5mm ,上部小开口 1 5mm。选择 8F输送鞘、12mm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 ,封堵VSD基底部。术后造影见微量残余分流。手术时间 80min ,曝光时间 2 3min。术后 5h出现血红蛋白尿 ,超声检查可见源自封堵器中央的少许渗透性分流 ,最大流速 2 6m/s。予以补液及碱化处理 ,术后 7…  相似文献   

16.
17.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间隔缺损一例刘敏初青李宁姜进军患儿男,足月顺产,无窒息史。生后面色苍白,反应差,哭声弱。母于孕3、5、9个月各感冒1次,体温38.5℃,未治疗。孕6个月B超示胎心率40次/分,持续胎儿监护心率在30~45次/分。体检:体温...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无论行直接缝合修补或补片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 ,国内报告发生率为 3.8%~33% [1] 。我院在 5 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现 5例并发残余漏 ,其中 3例为补片修补 ,2例为直接缝合修补 ,发生率为 8.6 %。残余漏产生严重溶血极少见 ,现就我院所见的 2例报告如下。例 1:男 ,12岁。室间隔漏斗部缺损 ,直径 15mm ,行涤纶片修补 ,术后 2h出现淡茶色血红蛋白尿 ,术后 8h呈深褐色尿 ,经多项实验室检查排除血型不合及血液系统疾病 ,多种疗法无效 ,持续溶血 14d ,共输血 2 80 0ml,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尸解发…  相似文献   

19.
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又被称为完全性房室通道或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由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畸形,典型病理特征包括原发孔型房缺、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和房室瓣畸形,发病率约为2/10 000,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3%。Rastelli根据房室瓣的形态结构,将CAVSD分为A、B、C  相似文献   

20.
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再次手术病例分析:残余漏表现为5例术后残留心前区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7例血红蛋白尿,2例右心衰,8例超声心动图(UCG)证实心室水平残余左向右分流。均于术后2~112天行残余漏修补。术中见残余漏原因为不同部位缝针处组织撕裂6例,修补不全2例。8例均经带垫片褥式缝合加固,7例痊愈,1例再次发生残余漏。本文对残余漏特点、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