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海马谷氨酸受体亚基1(glutamate receptor subunit 1,Glu R1)及亚基2(glutamate receptor subunit 2,Glu R2)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抑郁组(A组)、ECT组(B组)、ECT+异丙酚组(C组)和ECT+异丙酚+氯胺酮组(D组)4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 L/kg后给予伪ECT处理;B、C、D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 L/kg、异丙酚80 mg/kg、异丙酚80 mg/kg+氯胺酮10 mg/kg后行ECT处理,上述处理连续7 d。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和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大鼠海马Glu R1和Glu R2及其m RNA表达。结果 ECT处理后,B、C、D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变化均较A组和对照组明显,其中D组升高最为明显(均P0.05);B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且变化值与其他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D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其次为A组(均P0.05);B组空间探索时间缩短且变化值均大于其他组,D组空间探索时间延长最为明显(均P0.05)。ECT处理后,B、C、D组Glu R1表达较A组高,其中D组最高(均P0.05);Glu R1m RNA表达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C组Glu R2及其m RNA表达较其余组低,其中B组最低(均P0.05),A、D组和对照组间Glu R2及其m 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协同ECT抗抑郁效果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ECT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lu R1和Glu R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电休克治疗后抑郁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试验选择得分30~80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给予异丙酚,C组给予电休克治疗,D组给予电休克和异丙酚注射联合处理,E组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处理后3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s)、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随后检测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与A组相比较,C组逃避潜伏期(s)延长、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减少,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增高(P0.05);与C组相比,D组逃避潜伏期(s)缩短,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增加,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减低(P0.05)。结论ECT通过增高Glu浓度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影响抑郁大鼠认知功能,而异丙酚可以调节ECT引起的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S)后学习记忆中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的作用。方法 2~3月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选取30只建模成功的抑郁大鼠随机分为D组、M组、KM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给药,D组给予生理盐水后行伪电休克处理,M组和KM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及丙泊酚+氯胺酮(10 mg/kg)后行电休克处理,C组不做任何处理,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价行为学变化,并检测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水平。另取12只抑郁大鼠进行电生理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Ⅱm Glu R阻断剂组(L组),制备海马脑片后分别予以正常人工脑脊液和含有Ⅱm Glu R阻断剂的人工脑脊液灌流,应用电生理技术记录海马Schaffer侧枝-CA1神经通路(SC-CA1)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实验处理后,与D组相比,M组和KM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1),M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P0.01),KM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1)。与C组相比,D组、M组、KM组m Glu R2、m Glu R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组相比,D组、KM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D组与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海马SC-CA1神经通路LTP高于L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抑郁症在不同麻醉深度下行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5例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后实施电休克;B组:丙泊酚泵注维持深麻醉(脑电双频指数<45)下电休克;C组:丙泊酚泵注维持临床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45~60)下电休克。于电休克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1周末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抑郁症状及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室观察时间均延长(P<0.05)。三组患者电休克治疗后24 h(F=5.04,P<0.01)及1周末(F=4.05,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而在各时间点评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ECT后24 h长时记忆均降低(P<0.05),而ECT后24 h和1周后患者短时记忆、即刻记忆均升高(P<0.05),且B组、C组短时记忆、即刻记忆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深度下实施电休克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患者的短期记忆在治疗后可得到早期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更适于电休克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大鼠抑郁症的谷氨酸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电休克组在丙泊酚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隔天1次共2周.检测各组海马谷氰酸含量和海马CA1区、CA3区NMDA受体2B亚单位(NMDA-NR2B)的表达.结果 ①电休克治疗后电休克组大鼠水平移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都高于抑郁组(P<0.01).②电休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低于抑郁组(P<0.01),而抑郁组高于正常组(P<0.01).③电休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NR2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的升高并使NMDA-NR2B的表达量上调,这可能足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在丙泊酚缓解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后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法建模成功的36只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丙泊酚+电休克组、电休克组和抑郁组,另设同批次未建模的12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丙泊酚+电休克组用丙泊酚联合电休克治疗,电休克组行电休克治疗,抑郁组与对照组行伪电休克处理。治疗完毕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GABA浓度;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GABAARα5的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电休克组逃避潜伏期最长,空间探索时间最短(P<0.05);电休克组和丙泊酚+电休克组比抑郁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P<0.05)。蛋白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GABA含量下降,GABAARα5表达水平降低(P<0.05),电休克组和丙泊酚+电休克组GABA含量和GABAARα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电休克组相比,丙泊酚+电休克组GABA含量下降,GABAARα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在电休克过程中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能神经系统相关递质和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及甲状腺功能特征。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58例、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57例、抑郁症患者(C组)58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COR及甲状腺功能,以健康对照组(D组)60例为参考。结果 A、B两组的COR水平均高于D组(P0.05)。A、C两组TT4、FT3及TSH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两组FT4较治疗前低(P0.05)。B组TT4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84.5%、82.4%、7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OR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为2~3月龄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取24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正常+大平台对照组、(C)正常+睡眠剥夺组,每组8只.另48只大鼠用21 d慢性不预见性应激制造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D)抑郁+睡眠剥夺组、(E)抑郁+大平台对照组.前三组在第0天和第3天检测大鼠自发活动.后两组在第0天、第21天和第24天检测大鼠自发活动.观察快眼动睡眠剥夺作用下正常大鼠和抑郁模型大鼠自发活动总路程、中央路程和休息时间的变化.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睡眠剥夺后与抑郁+大平台组大鼠相比较,总路程和休息时间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路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模型大鼠睡眠剥夺后与睡眠剥夺前相比,总路程、中央路程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在大平台水环境处理前后自发活动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睡眠剥夺后与正常+大平台对照组比,自发活动总路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活动中央路程及休息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经大平台水环境处理后,自发活动总路程、自发活动中央路程及自发活动休息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剥夺后正常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改变,而对抑郁模型大鼠可以缓解其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下丘脑处PPAR-γ表达的影响及与大鼠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吡格列酮组(DP组),每组10只.8周后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处PPAR-γ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中,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C组和DP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处,PPAR-γ的表达D组较C组减少,DP组较D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增加糖尿病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局部PPAR-γ表达水平,并且这种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吡格列酮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2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进行七氟烷麻醉,B组未进行麻醉,C组麻醉后在抑制性训练前注射荷包牡丹碱(BMI),D组麻醉后在记忆测试前注射BMI。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组织蛋白水平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情况,分析4组大鼠在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时进入潜伏期的情况。结果抑制性训练中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长于B、C、D组(P0.05),而B、C、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测试时,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对比4组BDNF水平发现,A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B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5);C、D组间BDN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中枢组胺能神经具有一定关系,激活组胺能神经可有效抑制七氟烷麻醉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糖升高速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只)、低血糖后快速再灌注组(Fast组,5只)、低血糖后慢速再灌注组(Slow组,5只)。所有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Sham组大鼠以1.5 ml/h灌注葡萄糖胰岛素混合液,维持血糖在(5.50±0.25)mmol/L。Fast组和Slow组以1 U/h的速度泵入胰岛素诱导低血糖。Fast组以2.8~3.0 ml/h灌注25%葡萄糖,在5~10 min内将血糖水平升至5~6 mmol/L;Slow组以1.2~1.4 ml/h灌注25%葡萄糖,在20~30 min内将血糖水平升至5~6 mmol/L。利用微透析探针技术,连续动态监测脑组织部分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电镜技术检测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电镜检查发现,在葡萄糖再灌注后,Fast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不清晰,多数有融合,突触间隙模糊不清;Slow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尚清晰,突触间隙大致正常,少数有融合,突触小泡增多不明显。与低血糖前相比,低血糖后各组大鼠脑组织天冬氨酸、谷氨酸和GABA浓度均升高(均P0.05)。Fast组和Slow组葡萄糖再灌注后脑组织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浓度明显低于低血糖后,亦低于Sham组葡萄糖胰岛素混合液灌注后(均P0.05)。在葡萄糖再灌注后,Slow组脑组织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GABA浓度明显低于Fast组(均P0.05)。结论低血糖发生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GABA浓度升高,一旦予以葡萄糖再灌注后,脑组织内上述氨基酸浓度降低。葡萄糖再灌注速度较慢的大鼠脑组织神经突触超微结构损害更轻,脑组织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浓度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共病情况以及其睡眠质量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情况。方法选取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诊断分组:伴焦虑者为A组(40例),伴抑郁者为B组(48例),伴焦虑和抑郁者为C组(35例),无焦虑抑郁的心律失常者为D组(3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E组(40例)。评价并比较各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HRV时阈参数。结果 A、B、C、D组的HAMA、HAMD评分及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E组(P0.05),且A、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C、D组的HRV时阈参数(r MSSD、PNM50、SDNN及SDANN)均显著低于E组(P0.05),且A、B、C组显著低于D组(P0.05),C组的SDNN及SDANN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及HRV降低,影响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海马内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并阻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与GABA通路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治疗组)、GABAA受体拈抗组(拮抗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3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治疗组和拮抗组均隔天给予MECT处理6次,但后者在丙泊酚腹腔注射麻醉时同时注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余2组正常饲养.随后行open-field评分,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GAD65蛋白的表达,其余6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马GABA含量.结果 ①open-field评分:电休克处理后,治疗组和拮抗组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拮抗组低于治疗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有效缓解大鼠抑郁状态,阻断GABAA受体可减弱电休克疗效.②GAD65表达、GABA含最:模型组GAD65的表达量、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拮抗组大鼠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以上调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可上调抑郁大鼠海马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改善抑郁症状,GABA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鲁唑对大麻素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 EPSP)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30只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U210组和利鲁唑组,每组1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颅内双侧腹侧被盖区(VTA)立体定位并留置注射管;分别给予对照组、HU210组双侧VTA区留置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利鲁唑组注射利鲁唑(100 pmol/μl),每侧均为10μl;30 min后分别给予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HU210组和利鲁唑组腹腔注射HU210 100μg/kg;均为1次/d,连续5 d。最后1次注射HU210 24 h后制备脑片,每只动物取2张脑片分别进行高频电刺激(HFS)和低频电刺激(LFS),观察f EPSP变化,即诱导长时程增强(LTP)和LTD。结果:HFS及LFS不能诱导对照组VTA脑片的LTP或LTD;HU210组脑片经LFS可以诱导出明显的LTD;利鲁唑组脑片LFS不能诱导出LTD。结论:利鲁唑能抑制大麻素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f EPSP的LTD;有望成为治疗大麻素成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西汀干预对大鼠抑郁模型的海马代谢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以及抑郁组(n=30)。抑郁组又被分为干预亚组(n=15)及未干预亚组(n=15)。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在制模成功后不干预亚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d,干预亚组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溶液5.0 mg/(kg·d);均持续4周。于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大鼠双侧海马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及谷氨酸复合物(Glx)/C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碱复合物(Cho)/Cr及肌醇(mI)/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干预亚组双侧海马的NAA/Cr及Glx/Cr显著高于未干预亚组双侧海马的Cho,ho/Cr及右侧海马的mI/Cr显著低于未干预亚组(P0.05~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亚组干预后双侧海马NAA/Cr及Glx/Cr显著升高(均P0.05);未干预亚组双侧海马Cho/Cr及mI/Cr显著升高,NAA/Cr及Glx/Cr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改善海马神经细胞的谷氨酸循环及肌醇磷酸循环,恢复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疗效及其对坐骨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6)、B组(n=8)、C组(n=8)、D组(n=8)。以首次给药为d1,实验前一日为d0,各组分别在d1、d3、d5、d7腹腔注入2.0 mg/(kg·d)紫杉醇。于d1~d14,B组腹腔注入川芎嗪200 mg/(kg·d),C组口服普瑞巴林3 mg/(kg·d),D组同时腹腔注射川芎嗪和口服普瑞巴林,剂量同B组、C组。分别于d0和d7、d12、d16、d20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的表达。结果 4组大鼠d0时后肢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大鼠d7~d20时后肢平均MWT与A组及C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B、C组大鼠d12~d20时后肢MWT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B组d12、d16时MWT明显高于C组(均P0.05)。4组大鼠d0时后肢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D组大鼠d7~d20时后肢TWL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D组大鼠d7~d20时后肢TWL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C组大鼠d16、d20时后肢TWL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透射电镜下,A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明显松散,呈网状,严重脱髓鞘;B组、C组、D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较松散,明显脱髓鞘,但较A组明显减轻,且B组、D组脱髓鞘程度较C组更轻。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GF表达减少不明显(均P0.05),D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GF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能有效防治紫杉醇所致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与普瑞巴林相似并有协同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减低坐骨神经NGF的表达,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右旋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治疗心脏术后患者谵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展心脏手术的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72例)和丙泊酚组(68例),比较两组在ICU住院天数、谵妄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应用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治疗后的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右旋美托咪定组的ICDSC评分较丙泊酚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右旋美托咪定组治疗后7天内谵妄发生率为11.11%,住院天数平均为9.35天,分别低于丙泊酚组的16.18%和12.4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美托咪定组的低血压(30.56%)、心动过缓(16.67%)、气管插管(4.17%)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治疗心脏术后谵妄疗效更确切,且在减少副作用方面,右旋美托咪定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无痉挛电休克(m 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于改善难治性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按照年龄、性别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随机选择进行m ECT治疗或r TM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后均进行HDRS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P0.05),但是m ECT组的减分明显高于r TMS组(t=4.271,P=0.001);r TMS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上优于m ECT治疗,而m ECT治疗在改善迟缓和绝望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m ECT治疗和r TMS治疗均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m ECT的即时疗效明显高于r TMS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利鲁唑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1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4只、安慰剂组34只和治疗组33只。假手术组仅切断颈外动脉并结扎;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颈内动脉穿刺SAH模型,治疗组术后2 h经腹腔注射0.5 ml利鲁唑(6 mg/kg),安慰剂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Garcia评分系统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伊文思蓝渗出法评估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质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试剂盒测定脑脊液谷氨酸含量及皮质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大鼠SAH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 0.05),伊文思蓝含量、脑含水量、脑脊液中高浓度谷氨酸及皮质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皮质中GLT-1表达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升高(P 0.05), TUNEL/NeuN复染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 0.05)。结论利鲁唑可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谷氨酸兴奋性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