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因"腹胀、胸闷30 d,加重3 d"入院.3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胸闷,未行任何检查治疗,3 d前因胸闷加重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rrlm Hg=0.133 kPa).精神欠佳,左胸部饱满,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搏动,心浊音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0 岁,因"反复右侧鼻阻伴流脓涕1月余"于2020 年6月23日来我院就诊.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阻伴流脓涕,伴右侧颜面部肿胀,无鼻出血\呼吸不畅等不适.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36. 2℃,P:106次/分,R:20次/分,BP:136/77 mmHg,外鼻无畸形,右侧颜面...  相似文献   

3.
本院成功抢救1例上胸部穿通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左胸部刀刺伤后疼痛、出血1h,于2011年5月12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37.1℃,脉搏(P)98次/min,呼吸频率(RR)20次/min,血压(BP) 112/78 mm Hg(1 mm Hg=0.133 kPa).既往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高度的变化及其与螺钉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的腰椎滑脱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固定融合区邻近椎间盘的变化;对是否"悬浮固定"对邻近椎间盘高度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邻近椎间盘高度变化与螺钉角度的关系.结果 随访10~16个月,平均13.5个月.①L5-S1固定组其上方的L4\L5椎间隙术后1年高度与术后即时相比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L5固定组其上方的L3\L4椎间隙及下方的L5\S1椎间隙术后1年高度与术后即时相比虽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5-S1固定组其上方的L4\L5椎间隙高度变化与L4-L5固定组其上方的L3\L4椎间隙高度变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4-L5固定后,固定融合区上方邻近椎间隙(L3\L4)高度变化与下方邻近椎间隙(L5\S1)高度变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把手术组按螺钉角度大小分为2组(C组<6°,D组>6°),将2组固定融合区上方邻近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将手术组固定融合区上方椎间隙高度变化与螺钉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r=0.373,P=0.039).结论 ①是否"悬浮固定"对固定融合区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没有差异;②固定融合区上、下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风险无差异;③螺钉角度的大小对固定融合区上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有影响,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螺钉角度越大,椎间盘退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未婚。体检发现右侧侧脑室占位,于2011年10月入我科拟行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6/63 mm Hg(1 mm Hg=0.133 kPa)。自诉无过敏史,家族情况无特殊。术前常规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血常规、凝血、生化1+4检查,结果均无特异,行"右侧侧脑室占位切除术"。术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6.
报告胸部创伤患者诊治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21岁,左胸腹撞伤5 h急诊入院.查体:呼吸频率21次/min;脉搏95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气管右偏,胸部无骨擦感及反常呼吸,左胸平第3肋间水平叩诊呈实音,该水平以下未闻及呼吸音,但可闻及肠鸣音,舟状腹,腹部无触痛,肠鸣音4次/min.X线胸片:左第3前肋水平可见巨大胃泡影及横结肠影,左侧膈肌影未显示,纵隔明显右移,无明显肋骨骨折及血气胸改变,头低足高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因胸闷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血压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部X光片、心电图及全血细胞计数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农村务工人员。因咳嗽、咳痰来门诊就诊。查体:胸部体表无疤痕;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70次/min;T:37.3℃;听诊:双肺呼吸音较粗;叩诊:右胸腔心膈角区域鼓音。问诊:无胸透、胸片检查史,无住院、胸腹手术史。门诊医生建议行胸部X线片检查。胸部正位片示:双肺中下野纹理增多、增粗,右肺下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因活动后胸闷半年入院.查体: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下肢水肿,口唇无发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为主的双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胸部x线示:肺充血,左心室、左心房增大.CT:心影增大,以右心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暖箱中俯卧位新生儿胸部或腹部皮肤温度测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新生儿外科2009年1月住院,置暖箱内的患儿50例,测量胸部、腹部皮温与腋温对照.结果 测得的腋温为(36.78±0.31)℃,与胸部温度(36.73±0.28)℃比较,t=0.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腹部温度(36.67±0.31)℃比较,t=0.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暖箱中俯卧位新生儿可用测量胸腹部皮肤温度代替腋温.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30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8个月前初次确诊菌阳肺结核,坚持"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规律抗结核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胸部CT:两肺结核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6岁,因"胸闷、气喘1周,加重伴嗜睡1d"收住江苏省人民医院EICU.高血压5年,未服药.查体:T 36.8℃,P 101次/min,R 30次/min,Bp 178/96 mm Hg(1mm Hg =0.133 kPa).嗜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口唇紫绀,无颈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P2>A2.左下肢浮肿,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顶叶脑梗死(见图1A).胸部CT示左肺炎症.胸部CTA示两侧上、下肺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肺栓塞(见图1B).超声心动图:LAD 37 mm,LVDs 30mm,LVDd 48 mm,EF 67.4%,肺动脉高压(PAP 50mm Hg),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直径2.5 mm)(见图2).下肢静脉超声: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CTnT<0.1 ng/mlo NT-proBNP>3000 ng/L.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9岁.主因"发作性胸部闷痛6年"入院.患者于6年前开始出现胸部闷痛,呈发作性,多与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关,持续3~5 min,休息可缓解.吸烟史2年,平均2~3支/d;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达180/120 mm Hg;无糖尿病及高血脂;有高血压家族史.曾诊断为"心肌炎、冠心病",但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血生化正常;免疫指标正常;抗链"O"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T改变;X线胸片示主动脉迂曲,肺动脉平直,心影大小正常;冠状动脉CT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起始、中、远段多发动脉瘤,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多发斑块,右冠状动脉中段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男,21岁,身高165 cm,体重63 kg.因胸部不适1月余就诊.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查体:体温36.2℃,脉搏82次/min,呼吸21 次/min;血压120/7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率82次/min;腹部平软,肝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及结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8×109/L,Hb 134 g/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部X线片、胸部CT、MRI示左侧胸腔内后下纵隔内有一个6 cm×8cm×8cm肿块.靠近第9后肋;第9后肋骨有溶骨破坏,第9胸椎部分椎体有破坏.诊断为左后下纵隔肿瘤(第9肋骨、第9胸椎破坏).2007年11月在全麻插管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倾向良性.行肿瘤切除,并切除第9后肋骨及部分第9胸椎,骨水泥填充,胸椎钢板固定.手术顺利,出血约400 ml.术后病理结果为骨巨细胞瘤Ⅱ级.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n\n\n\t\t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522例体检者进行研究,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及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比较食物不耐受阳性和阴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该组体检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58例(30.1%),食物不耐受阳性的检出率为34.7%,181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中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41.3%,75例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组中高脂血症检出率24.3%,83例,x2=16.37,P<0.01;食物不耐受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较高(OR=2.199, 95% CI:1.496~3.234)。结论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人群,可依据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结果进行饮食管理,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反复检查不得要领不分因由积重难返--1例椎管内结核误诊与误治的经过 患者男,71岁.因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自服双氯芬酸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感头、颈部、胸部、腰及背部疼痛而入院.既往有右侧中耳"流液"半年,腰骶部疼痛10年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75 mmHg(10 mmHg=0.133 kPa).轮椅推入病房.神志清晰,体格检查合作,双侧瞳孔3 mm,等圆,对光反应灵敏,伸舌右偏,颈项强直,四肢肌力正常.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双下肢奥本海姆征阳性,左下肢巴宾斯基征阳性.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 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人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无尿4 d于2006-06-20急诊送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患者无其他泌尿系统症状,也无明显感染、脱水、心力衰竭等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6/75 mmHg(10 mmHg=1.33 kPa).心、肺无异常,肝、脾、肾未扪及.无膀胱尿潴留征.尿常规示尿比重1.010,无蛋白尿及血尿.PPD阴性.ESR 54 mm/h,CRP 35 mg/L,血清白蛋白32.5 g/L,血清肌酐883 μmol/L,血尿素氮18 mmol/L.各项血清免疫学指标无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0.27.胸部X线摄片示双下肺炎症,无结核病变.泌尿系统B超未见异常.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ECT)示双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38 mL/min.拟诊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以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结果 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26. 87%(18/67)、62. 69%(42/67)、77. 61%(52/67)、71. 64%(48/67)、91. 04%(61/67);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胸部增强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部CT、X线片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肺部感染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疑似早期肺部感染的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62例,均接受痰培养检测、胸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以痰培养检测结果为肺部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评估胸部CT、胸部X线检查诊断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痰培养检测结果有23例患者为阴性,39例患者为阳性,病原学共鉴定出45株病原菌。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部CT诊断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97.44%(38/39)、特异度86.96%(20/23)、准确率为93.55%(58/62),均高于胸部X线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胸部X线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中等(AUC=0.797),胸部CT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AUC=0.922)。结论:胸部CT检查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早期筛查具有较高效能,胸部CT检查的准确率略高于胸部X线,胸部X线则辐射更低、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