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栓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376-376,38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附子、细辛、麻黄、白芥子、干姜、熟地黄、鹿角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显示其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石鹤峰 《中医研究》1998,11(5):47-49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发病由诸多因素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燥热。消渴的病变部位虽与五脏有关,而主要在肺脾肾,尤以肾为重。本病发病率近年逐步上升。据上海和1980年全国3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总发病率为1012‰和609‰。其发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DPN既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又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此次实验致力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进展研究,以求探索该病变的常见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为尽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教育对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2组 2型糖尿病患者 (即接受糖尿病教育并严格或较严格按其执行者 ,以及未接受糖尿病教育或不严格按其执行者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观察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揭示糖尿病教育对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2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在总体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说明糖尿病教育对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为肢体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呈烧灼或凿样,经常在静止时或夜间加重;还有感觉减退或感觉异样,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感、发热、触电样感觉异常。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非常棘手,而满意控制血糖是关键。近年来,发现有多种药物治疗该病有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山莨菪碱山莨菪碱是一种胆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对抗凝血酶的作用,能抑制血栓素形成,降低血液黏稠性,并可冲刷阻塞微血管的栓子,使脉管通畅,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和恢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功能。可用山莨菪碱0~…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高渗状态(HHS)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透压。临床上不少DKA患者可合并高血糖-HHS,有学者认为其是DKA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HDC)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7.
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而对糖尿病并发症起控制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以上、中、下三消分证,从肺燥、胃热、肾虚辨治,但消渴病因有内伤外感,情志之别,病理上伤及脏腑各有不同,症状上往往三消俱备或同见二消,因此,必须根据病情变化,视其阴阳盛衰,病理转归,有常有变而治之,每能获效。疏肝因精神创伤,思虑过度,郁久而致病,或发病后,忧心忡忡,寐食不安等,因病致郁而加重病情者颇多。肝以气为用,气有余便是火,故肝郁多从火化,火性炎上,上灼肺阴;下损肾阴,而致阴竭多饮,多饮则多尿,阴亏火旺,消谷善饥,此应顺其肝木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并养荣血而润脾土,治其根本。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其中GLUT1是目前已知体内分布最为广泛的葡萄糖转运体,其不仅参与葡萄糖跨膜转运的正常生理过程,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恶性肿瘤直接相关,提示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肿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的特征主要是快速生长和增殖,其在增殖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6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认为其病因与神经病变、缺血和感染 3个因素有关 ,临床治疗以控制感染和血糖为前提 ,再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重进行局部治疗。做好糖尿病病人宣传教育工作 ,注意足部保护 ,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杨竞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竞教授以为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它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重视痰湿与津亏的糖尿病治则。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24-12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强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其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适宜运动和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和完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母婴并发症,保证其安全度过妊娠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和多个脏器。鉴于糖尿病研究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技术研究糖尿病及其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内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多集中于比较糖尿病个体与正常个体组织、血清等样品,筛查和鉴定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处于对疾病研究初期的摸索阶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数据的累积和研究的系统化,未来发展的重点将集中于针对部分重要蛋白进行系统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阐明环境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鉴定疾病的分子标志、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以《医学心悟·三消》所载“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润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为原则,采用清热养阴的方法,针药并用,调节糖尿病所致的阴虚阳亢,平衡阴阳,调节经络系统,纠正内分泌紊乱,恢复胰岛正常功能,治疗糖尿病100例,临床收效显著。1临床资料 选择1984-200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5-45岁6例,46-60岁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其中GLUT1是目前已知体内分布最为广泛的葡萄糖转运体,其不仅参与葡萄糖跨膜转运的正常生理过程,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恶性肿瘤直接相关,提示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肿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的特征主要是快速生长和增殖,其在增殖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包括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璐  陈燕 《中医研究》2008,21(5):54-5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趋势不断增长,发病机理至今未明,西医治疗无特效。综述了近年来从中医角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防治文献,以期找到更新的途径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助于其发病机理的阐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和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眼病、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2/3患者出现血脂紊乱。并发症中和眼底病变的发病率非常接近,病程长短和并发症种类多少成正比。结论:糖尿病并发症和其病程长短和平均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之范畴,《内经》称其为"消瘅"。本文整理挖掘《内经》关于"消瘅"的成因、病机、治疗以及传变预后的精辟论述,探讨分析其精要以借鉴于今之临证。糖尿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祖国医学对其有丰富的论述和悠久的认识历史,《内经》将糖尿病称为"消瘅",作为以消渴为主症的疾病的总称。笔者不揣鄙陋,将《内经》对本病病机与调护的认识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任继学教授辨治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文  周洪 《河北中医》1991,13(6):18-18,14
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体瘦无力为特征。著名中医学家、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对本病辨治有独到见解,选方用药尤具特色,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突破三消局限,证候宜分为六自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指出消渴具有“三多”症状后,多数医家根据其症状偏重不同,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论治。即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热,下消主肾虚。任老根据临床征象及多年的细心观察,参合现代医学的多项理化检查,认为三消症状互见为多,且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证候复杂,阴阳错综,难  相似文献   

20.
徐文红 《河北中医》2007,29(1):74-7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而发消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