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活血祛瘀法治疗肺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祛瘀法是治疗瘀血症的一种独特疗法。瘀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说,瘀血的形成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如忧思郁怒、感受(寒、热)外邪、出血、外伤等,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经运行,壅塞阻滞于脉道之中,或离经溢出于脉道之外,停积留着为瘀,以致血液的形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为一种有害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内科杂病一般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往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瘀滞,即古代医家所说"久病人络".<临证指南医案>说:"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气血阴阳亏虚,无力鼓动血运,血滞于经;或久病气机逆乱,"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瘀血既是杂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因素.不论何种疾病,或是在病的某一阶段,凡是反映"瘀血"这一共同病理特征,或兼有"瘀血"症状,如瘀痛、青紫瘀斑、肿块、舌有瘀斑,脉涩、沉、结等,均可按异病同治原则运用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3.
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组成,原书用以治疗瘀血引起的“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糟鼻子”、“白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等证。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属瘀血为患者,取得较好疗效。一般的教科书认为,瘀血头痛之舌质现紫,有瘀斑或瘀点,脉现涩象。此说不应拘泥,经笔者观察的四例瘀血头痛证,无一例有紫斑舌和脉现涩象。临床只要发现有痛点固定,痛性如刺,有外伤史且久治不愈等现象,即可考虑施用通窍活血汤。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等虫类药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佳品,若能选用一二味加入之,则其效更著。现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1 行血止血法的理论依据①出血与瘀血互为因果 出血致瘀 :诱发出血的原因复杂 ,概括来说 ,凡影响气血运行的一切因素均可引起出血。而瘀血滞留 ,阻隔脉络 ,是出血的病理实质。出血之后 ,离经之血便为瘀血。此外 ,血热出血、热毒煎熬血液 ,多易致瘀。《医林改错》云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因此 ,血热出血与瘀血常互见。瘀血在内 ,出血不止 :瘀血留于脉内 ,血液运行不畅 ,一方面使血复从脉道破损之处溢出 ;另一方面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留于脏腑经络之间 ,往往易形成痨损 ,脏腑经络即虚 ,又会导致新的出血。如瘀血久结 ,郁而生热 ,热从内…  相似文献   

5.
于敏  王姣  史耀勋 《吉林中医药》2013,(10):989-991
中医认为,IgA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则为外感、湿热、瘀血等,其中瘀血是IgA肾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并贯穿于IgA肾病病程的始终。IgA肾病患者临床可见血瘀证表现,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理论。“瘀血”的形成可因气滞、湿热、阴虚或阳虚导致,治疗时,根据其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施以固摄、封藏、行滞、除湿、益阴、温阳之法,使经血不离经而在脉道内运行。但仍需注意,不能妄投收涩止血之品,应注重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达到“止血而不留瘀”。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本类药物适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疾病。如血瘀经闭、产后瘀阻、症瘕痞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瘀血阻滞的出血证等。应用本类药物时,常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可以增强疗效。如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风湿痹痛,当配伍祛风湿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内经》虽无“瘀血”一词,但有其类似论述,散见于各章。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血行受阻而形成。证候特征有疼痛、肿胀、痞块、青紫、出血等表现,治疗应以调和气血、活血破瘀或攻补兼施等法为主。  相似文献   

8.
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对活血化瘀法颇有研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以治疗妇、外、伤各科疾病,并常用于急性热病及内伤杂病。尝谓:“气畅血活,何患不除。”同先贤“久病必瘀”,“怪病多瘀”等说。对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诸逐瘀方,尤为推崇。兹将其临床特色和经验概述如下: 把握要领确立“瘀血”诊断先生认为,七情六淫及跌仆外伤等原因,皆可影响血液之正常运行,致使其滞留脉道之内,或流溢于经脉之外,形成瘀血。然而有积滞瘀血于内,必有各种症状反映出来,诸如疼痛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痛而拒按,或局部肿块,或见瘀斑瘀点,或面色晦黯,唇甲青紫,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与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民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0.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凡因某种因素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血行不畅积于脉内,或溢出脉外则称为瘀血。由血瘀而产生的各种证候,均称为瘀血证。如瘀血肉蓄,可使久病不愈,或为癫狂;瘀于经络,可致关节痹痛;下焦瘀血,可见少腹疼痛,妇女闭经或痛经;瘀阻脉道,则迫血妄行,可见各种出血;肝气郁久,气滞血瘀,形成症瘕;心血瘀阻,可见胸痹疼痛。1瘀血的临床特点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锥刺,痛处不移而固定,且呈持续性。胀满,《金医》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内科病患者常自觉胸腹胀满而体征阴性者。各种出血见证,…  相似文献   

11.
瘀血分经脉内瘀血和离经之血2种情况,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不局限在治疗“脉内瘀血”的范畴,对于出血性疾病亦须重视活血化瘀,这是因为出血会开启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从而导致血瘀证的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对于出血性疾病,不可见血止血,应区分病因,尤其对于那些不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导致的新近出血患者,应抓住血瘀证的病理实质,大胆应用活血祛瘀法,并根据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出血量多少、病位不同而施药。  相似文献   

12.
李丽  申琪  常林 《光明中医》2008,23(6):830-831
瘀血主要是由于脉络损伤,血液瘀积,或血行不畅,滞留瘀阻所致。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内脏发生症积以及产生“瘀血不去,新血  相似文献   

13.
何奇宽 《新中医》2006,38(6):87-88
活血祛瘀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治法。形成“瘀”的因素诸多,如气滞、气虚无力行血、寒凝血涩、热毒煎熬、跌打损伤等均可导致血瘀,因此,临床应用活血祛瘀法时应配伍相应的药物。同时,病情有轻重、缓急,病证有标本、虚实、主次之分,病位有脏腑、经络之别,病性有寒、热差异,应用活血祛瘀法须根据不同病证论治,方可相互协同,相得益彰。笔者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方剂,适当配伍,取得较好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谈瘀血的证治和运用活血化瘀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所特有的学说和治则。它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瘀血”是因血行不畅、血液瘀滞而造成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既是气郁、寒邪、温邪、痰湿、出血、外伤等的病因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引起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瘀血”和其它病因相合,能使脏腑经络发生复杂多样的疾病。“活血化  相似文献   

15.
杨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循行于脉道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其化生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施泄于肾,共同完成着“血主德之”的生理功能。血瘀是疾病的一种基本病理变化。凡高经之血滞留某处,或血行受阻,停积经脉或器由之内,均属瘀血。由瘀血而引起种种病证为血瘀”上。其临床表现刺痛,紫纣,肿块,出血及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细涩。《索问》一书关于瘀血病名有“血脉凝泣”、“血凝泣”、“恶血”、“留血”、“时血”及“脉不通”等多种。《素间‘刺腰痛论》篇指出“得之举重,…  相似文献   

17.
张兰鑫  胡帅航  王家伟  周彤  侯炜 《中医杂志》2024,(10):1077-1081
瘀血是贯穿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变全程的重要病理因素,存在由新成到久滞的演变过程,治疗应将祛瘀生新法贯穿始终。认为热毒消烁气阴、正虚血行瘀滞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之基,伏火内灼肺络、痰瘀互结互阻为发病之渐,经络营卫气伤、瘀血久化干血为发病之要。主张放射治疗期间,重视透热润燥益气阴,养血和血疏瘀滞,以“未病先防”;若出现放射性肺炎,则侧重化痰祛瘀清伏火,通络解结畅脉道,以“既病防变”;若发展至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以缓中补虚培元气,祛瘀生新疗干血为主,以“已病防进”,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斌教授从“湿瘀互结”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凝涩、聚而为湿,湿邪与瘀血互结,阻塞脉道,发而为病;前期治疗以健脾利湿、化瘀生肌为主,后期辅以补益气血;处方选药时祛瘀与化湿并重,擅用虫类药及藤类药。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补肾祛瘀法论治妇科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科有着经、带、胎、产特征,以血为用。而肾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本隶属于肾。“瘀血”是妇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病理产物,瘀血既源于多种病因,更与肾虚有着密切关联。故此,补肾活血就成为论治妇科众多疾病的一大法则。在生理上肾藏精,精化血,肾为精血之海,谓称“精血同源”。病理上肾精不足,血源亏乏,致脉道枯涩而血虚血瘀;肾精不足内生火热,迫血妄行溢出脉外致瘀;肾气亏损,原动力不足而血行不畅,瘀阻脉络;或因肾阳不足,血失温煦,阴寒内生而寒凝血瘀。瘀血一旦产生,瘀阻脉络,化精乏源又加重肾虚,由是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牛膝组成,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哺潮热及脱疽白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