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足细胞尿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足细胞尿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入选IgAN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1±12.2)岁。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足细胞排泄的定量检测采用尿沉渣涂片免疫组化染色直接计数。进行尿液足细胞排泄与肾脏病理的相关分析。结果 (1)IgAN患者尿细胞podocalyxin阳性率为61%,健康对照组为0(P<0.05)。(2)与非大量蛋白尿(<3.0 g/24 h)IgAN患者比较,大量蛋白尿(≥3.0 g/24 h)IgAN患者的尿液足细胞检测阳性率、尿液足细胞排泄数、足细胞与尿肌酐的比值以及足细胞占尿液小管上皮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增高(P<0.05)。IgAN患者足细胞排泄水平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07)。(3)与无足细胞尿的患者比较,伴足细胞尿的IgAN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显著增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尿肌酐的比值亦显著增高(P<0.05)。但伴与不伴足细胞尿的2组IgAN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Scr、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浆脂质代谢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尿足细胞的排泄与细胞新月体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小球血管襻腔狭窄和足突广泛融合病变有关,而与系膜、内皮细胞病变及局灶基底膜增厚无关。伴足细胞尿的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更明显(P<0.05)。伴有新月体的患者其尿液足细胞排泄水平、尿液上皮细胞和管型的排泄均增加(P<0.05)。结论 足细胞尿不仅是IgAN患者肾小球损伤的结果,也是IgAN患者活动性损伤的指标。足细胞尿排泄的水平与蛋门尿水平呈正相关,与肾脏病理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47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16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CMV感染三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测,并计算出CD3+CD4+细胞与CD3+CD8+的比值,分析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在三组患者中的差别,并行t检验。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与CMV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0.33±10.96)%、(74.46±8.78)%和(74.06±1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40.85±9.58)%、(50.85±8.43)%和(28.62±9.40)%,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1;P<0.01。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7.08±9.40)%、(20.15±5.47)%和(46.32±15.51)%,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1;t=5.346,P<0.01);CD3+CD4+/CD3+CD8+分别为1.78±0.98、2.88±0.76和0.69±0.31,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3+CD4+/CD3+CD8+比值,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及氯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30例2型DN患者,经6周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50 mg/d×8周,继以氯沙坦100 mg/d×8周治疗。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结果 DN患者组尿脱落足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氯沙坦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脱落排泄,但未观测到大剂量氯沙坦比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计数与系统血压、尿蛋白量无显著相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CKD2期组(21例)比CKD3期组(9例)尿足细胞排泄计数显著增多。经治疗后CKD2期组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CKD3期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脱落足细胞可能是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有效因子,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肾移植受者BK病毒(BK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间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1、3、6、9、12个月收集血、尿标本,进行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与BK病毒DNA含量的检测,对部分肾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活检.根据尿液BKV DNA是否阳性分成BK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2组受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有无糖尿病、是否为活体肾移植、是否使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进行诱导、围手术期是否使用多克隆抗体及抗CD3单克隆抗体、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及肺部感染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筛选BK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肾移植受者尿液Decoy细胞、尿BKV DNA及血BKVA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38/90)、45.6%(41/90)和22.2%(20/90).BKV感染组应用他克莫司(FK506)加霉酚酸酯(MMF)方案的比例为68.3%(28/41),明显高于BKV非感染组40.8%(20/49,P<0.01).FKS06加MMF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影响肾移植受者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2=6.579,P=0.01,OR=3.123).确诊BKV相关性肾病(BKVAN)5例.结论 FK506加MMF的组合免疫抑制方案易发生BKV活化及BKVAN,术后受者需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穿孔素、粒酶BmRNA检测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价值。 方法 应用竞争PCR方法对 34例肾移植患者 4 5份尿样中的穿孔素和粒酶BmRNA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组 (n =10 )尿中穿孔素mRNA值 (1.2± 0 .4 )fg/μg总RNA ,粒酶BmR NA值 (1.1± 0 .5 )fg/μg总RNA ,显著高于非排斥组 [n =2 4 ,分别为 (- 0 .6± 0 .3)fg/μg总RNA和(- 0 .8± 0 .2 )fg/μg总RNA],P <0 .0 0 1。尿中细胞毒性分子mRNA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 (Banff分类级别 )无显著相关。当穿孔素mRNA值为 0 .9fg/μg总RNA时 ,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5 %和 83% ,粒酶BmRNA值为 0 .4fg/μg总RNA时 ,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1%和 78%。 结论 尿中穿孔素及粒酶BmRNA水平检测可以监测和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6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PJP组(11例)、普通肺部感染组(24例)、非肺炎组(33例)。分析肾移植术后PJP的发生及治疗情况,比较各组受者的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分析PJP患者的基因分型及传播图谱。结果 64例肾移植受者中,11例明确诊断PJ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干咳伴进行性呼吸困难。所有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炎症,磨玻璃样改变。确诊后,均口服复方磺胺甲唑3~4周。2例患者由于严重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受者均使用鼻导管吸氧。1例患者出院时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移植肾失功,其余10例PJP受者移植肾功能正常,无受者死亡。与非肺炎组比较,PJP组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淋巴细胞计数较少,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CD4+T细胞计数较少(均为P<0.05)。与普通肺部感染组比较,PJP组淋巴细胞计数较少,淋巴细胞比例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肾移植术后早期JC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接受同种肾移植的受者89例,均随访1年,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期(每月1次)检测其血液和尿液样本的JC病毒DNA拷贝数,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所有受者划分为JC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观察并比较2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诊断、HLA(A、B、DR)抗原错配情况、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抗体诱导治疗、术后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89例中发现病毒尿症17例(19.1%),首次发现时间为肾移植后(3.7±3.0)个月,未发现病毒血症.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受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诊断、HLA抗原错配情况、CNI、抗体诱导治疗、术后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2.9%(9/17)和1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可以用于肾移植后JC病毒的检测.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是JC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维持应用免疫抑制剂组(维持剂量组,45例)与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组(调整剂量组,53例).按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标准,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较重(SOFA≥12分)和感染较轻(SOFA<12分)的情况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感染恢复时间和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当SOFA≥12分时,调整剂量组死亡率和感染恢复时间明显低于维持剂量组(P<0.05),而排斥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SOFA<12分时,死亡率和感染恢复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整剂量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维持剂量组(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较重(SOFA≥12分)时,减量和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缩短抗感染疗程;但感染较轻(SOFA<12分)时,建议维持免疫抑制剂原剂量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参与慢性排斥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本文对18例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病人移植肾进行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移植肾组织内浸润炎性细胞亚群,了解其意义。结果表明:慢性排斥移植肾间质中呈明显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样浸润伴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定量分析证明这些浸润细胞中其组成分别为CD_3~+细胞46.8±19%,CD_4~+细胞24.1±17.3%,CD_8~+细胞27.3±6.9%,CD_(14)~+细胞33.4±19.6%,C_(19)~+细胞仅占3.2±1.9%,提示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资料提示慢性排斥移植肾内存在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