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0例心脏移植术监测护理的体会。方法通过对10例心脏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监护治疗,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治疗.使受者度过心脏术后右心功能不全、感染、急性排斥等并发症。结果9例受者痊愈出院,1例受者出现急性供心衰竭死亡。结论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提高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病人术前护理措施.方法 配合临床手术,提高心脏移植的手术成功率和早期存活率.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前护理是心脏移植手术能否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我院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排斥反应监测、治疗经验。方法 切取供体(24岁男性脑死亡者)心脏并原位移植给受体(43岁女性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并在术后进行严格的监护治疗和随防。供心手术历时50 min,移植心脏热缺血时间为0 min,冷缺血时间为70 min;受体手术历时290 min,体外循环总时间123 min,主动脉阻断73 min。术后采用FK 506,骁悉及泼尼松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排斥反应。结果 患者现已健康生存160 d,心、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术后处理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1967年心脏移植成功以来,目前,心脏移植的效果及远期成活率已有了显著提高。据国际移植协会统计,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居于95%以上,5年生存率达72%。心脏移植技术已日趋成熟,成为治疗晚期终末期心脏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心脏移植始于1978年。我们于2003年3月为1例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了原位同种心脏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并且参加正常工作已1年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健康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 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健康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相似文献   

6.
肖海波  张绍明 《医学争鸣》2007,28(20):1908-1910
0 引言 自1967年人类首例同种心脏移植成功,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心脏移植的成功率及疗效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OHT)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手段,为这类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希望.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T)作为终末期心衰的严重并发症,被视为心脏移植的高危因素,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1],是当前心脏移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PHT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有效药物的应用,PHT患者成功接受心脏移植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就肺动脉高压对心脏移植的影响、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以及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制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供心移植等环节进行改良,建立Wistar和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完成100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9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结论:与传统0n0术式相比,此改良术式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问和腹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吻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季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67-467
心脏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术后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移植成功率极其重要的环节。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实施4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通过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病人均顺利转出ICU,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乐继红  陈道中 《海南医学》2009,20(10):134-136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时获得长期存活的唯一方法,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在心脏移植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急性或慢性移植心脏失功,而解决方法只有再次心脏移植(Card iac retransp lanta-tion)。本文就再次心脏移植的病因、手术时机、外科技术、术后处理等问题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两种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复制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两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 ,为不同实验中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放大 16倍的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单人操作完成同品系或者同种异体小鼠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两种术式 ,比较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结果 :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85 %和 6 0 % ,前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出血 ,后者主要为吻合口狭窄。两种术式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7.6±0 .9)天vs(7.5± 1.0 )天 ,P >0 .0 5〕 ,二者均明显短于同系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平均 >10 0天 ) ;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受者准备、动脉和静脉吻合以及总手术时间上均比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短。结论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如注重手术成功率时 ,应选择腹部异位心脏移植 ;注重缩短手术时间时则应选用颈部异位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53-155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该组患者围手术期配合中的护理经验,并查询国内外资料,结合心脏移植手术医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规范,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6.7%),手术时间(7.4±1.2)h。转流时间(295.2±55.7)min。出血量(2200.5±895.4)mL。1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16.5±5.2)d,未出现感染及排异反应,术后1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规范化的护理配合流程是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积极的配合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原位心脏移植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4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经验和教训。方法: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接受了标准式心脏移植,其中1例术中采用了右心转流技术。儿童心脏移植克服了术后高心排带来的不良影响。免疫抑制剂应用三联方案加减。结果: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早中期死亡2例。2例长期存活,供心功能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的选择供体,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对霉菌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因素,总结心脏移植供受体评估及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以期提高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三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将患者分...  相似文献   

14.
徐敏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92-1093
心脏移植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终末期心衰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78年我国于上海瑞金医院做了中国及亚洲的首例心脏移植术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纷纷开展了这一手术,手术成功率达到了80%以上,我院也前后进行了4例这样的手术,最早的1例患者存活超过3年。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心脏移植术的方式不同,加上手术创伤及术后的排异反应,移植后的心脏会产生各种类型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将供心主肺动脉与左房吻合,再将供心移植到受体腹部,将升主动脉与供心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使得左心房获得前负荷,成为工作型心脏.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15例成功11例,手术成功率为73%.手术平均时间为(38.8±5.7)min.移植心脏获得长期存活,在28 d后通过超声观察可见供体心脏工作正常.结论 手术的关键是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同时术后给与供心适当的按摩辅助也非常必要.此模型可以更好的用于移植免疫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患者心理护理,支持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导管护理,疼痛观察,氧疗,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指导.结果 经科学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手术成功率8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胸膜瘘病人存在通气功能障碍,一般状况差,手术渗血多,危险大,做好术前、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供体保存及抗排斥反应治疗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移植的手术例数及手术效果较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针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脏移植”这个问题尚未有统一的结论。由于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而术前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故对拟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的监测及综合的降肺动脉压力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以上3个热点话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护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手术取得成功,术后未发生右心衰竭、排异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完善的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效果及术后心脏损伤恢复的情况.方法测定5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1~17)天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供心植入前采用St.Thomas液保护,植入中用冷血保护.结果心脏移植患者与供者术前CTn Ⅰ基本在正常范围,手术当日及术后CTn Ⅰ较术前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于第12天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第2例患者停机后对鱼精蛋白过敏又二次转流,术后CTn Ⅰ较其他4例患者峰值高且下降速度慢,于术后第21天死于脏器衰竭,另4例患痊愈出院.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脏移植当日及术后明显高正常值,术后第12天基本正常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也表明供心的心肌保护仍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