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婴儿期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运动发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婴儿期结局,并与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相近但未发生BPD的早产儿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发育和运动发育情况、住院次数以及肺炎、喘息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非BPD组患儿相比,BPD组患儿出院时更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48% vs 41%),且生后更容易发生肺炎、喘息、湿疹、鼻炎,因呼吸道感染再次住院次数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矫正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时BPD组患儿头围小于非BPD组(P < 0.05)。矫正6月龄及9月龄时BPD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总发育商均落后于非BPD组患儿(P < 0.05)。结论 BPD患儿出院时容易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头围增长相对缓慢,婴儿期易发生肺炎及喘息,而且矫正6月龄及9月龄运动发育落后于非BPD早产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2例2岁内BPD患儿再入院临床资料。结果 52例BPD患儿2岁内共137次再入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气促、 喘息、 紫绀及肺部干湿性啰音,>1~2岁较≤1岁再入院喘息发生率有显著升高(χ2=10.715,P=0.001)。呼吸道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67.3%(33/49)、副流感病毒3型(PIV3) 22.4%(11/49)为主,细菌病原检出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2%(31/110)、肺炎链球菌15.5%(17/110)、 流感嗜血杆菌8.2%(9/110),其中≤1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2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 54.8%、7.1%,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 6.3%;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重症肺炎中检出率有显著升高。2岁内中位住院时间为8.0(7.0~12.0) d,77.4%(106/137)例次住院需吸氧治疗,其中21.7%(23/106)需使用呼吸机治疗,≤1岁与>1~2岁喘息患儿中静脉激素使用率分别为42.2%(27/64)、56.5%(13/23)。结论 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中喘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有增加趋势,再入院病毒病原以RSV为主,细菌病原早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细菌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肺炎其病情可能更重,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例较高,临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必要时选用美罗培南; BPD患儿再入院病情偏重,用氧率高,但静脉激素的使用率并未随喘息发生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2例2岁内BPD患儿再入院临床资料。结果 52例BPD患儿2岁内共137次再入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气促、 喘息、 紫绀及肺部干湿性啰音,>1~2岁较≤1岁再入院喘息发生率有显著升高(χ2=10.715,P=0.001)。呼吸道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67.3%(33/49)、副流感病毒3型(PIV3) 22.4%(11/49)为主,细菌病原检出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2%(31/110)、肺炎链球菌15.5%(17/110)、 流感嗜血杆菌8.2%(9/110),其中≤1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2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 54.8%、7.1%,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 6.3%;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重症肺炎中检出率有显著升高。2岁内中位住院时间为8.0(7.0~12.0) d,77.4%(106/137)例次住院需吸氧治疗,其中21.7%(23/106)需使用呼吸机治疗,≤1岁与>1~2岁喘息患儿中静脉激素使用率分别为42.2%(27/64)、56.5%(13/23)。结论 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中喘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有增加趋势,再入院病毒病原以RSV为主,细菌病原早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细菌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肺炎其病情可能更重,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例较高,临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必要时选用美罗培南; BPD患儿再入院病情偏重,用氧率高,但静脉激素的使用率并未随喘息发生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再入院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BPD患儿2岁内242例次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的临床资料。结果 242例次再入院BPD患儿中,115例次(47.5%)有喘息;1~2岁患儿喘息发生率高于1岁内患儿(P0.05)。193例次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囊泡影31例次(16.1%)。肺功能检查结果示BPD患儿的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50)、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75)均低于无呼吸道疾病的对照组,而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发育异常21例(75%)。242例次均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6例次静脉使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中1例治疗后顺利脱氧。结论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BPD患儿喘息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肺功能以小气道阻塞、低肺容量时呼气流速降低和呼吸频率增快为主要表现,多伴有气道发育异常。吸入糖皮质激素可用于BPD再入院患儿急性期抑制炎症反应;hUCB-MSCs输注后短期安全可行,并提示可能对BPD恢复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BPD早产儿为观察组,胎龄、体重与观察组无差异、无心肺疾患的非BPD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在2月龄和8月龄时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态及主要参数变化.结果 2月龄和8月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潮气流速容量环均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呼气高峰提前,降枝呈近似直线或波谷样凹陷.观察组呼吸频率和潮气呼气峰流速增加,潮气量、呼气达峰时间和呼气达峰容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潮气吸气和呼气中期流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D导致的婴幼儿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改变,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可作为评价BPD婴儿肺功能损害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中百日咳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42例百日咳婴幼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分析.采用气管插管结合负压吸引方法采集痰液标本,提取细菌DNA后,经双重PCR方法检测百日咳杆菌.痰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及嗜血巧克力平板进行其他病原的培养.部分呼吸道病毒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142例百日咳杆菌PCR检测阳性患儿中,有40例患儿诊断合并肺炎,其中≤3月龄组和3~6月龄组除感染百日咳杆菌外,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较为多见,6~19月龄组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较为常见.117例进行了痰培养.培养结果显示正常菌群33例;阳性8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9株,鲍曼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各7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肺炎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各3株,溶血葡萄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卡他莫拉菌各1株.24例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结论 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且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中,小于6月龄组以合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6~19月龄组以合并肺炎支原体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以及混合感染所致婴幼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5-10—2006-04因支气管肺炎于苏州大学儿童医院治疗的婴幼儿151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肺炎患儿痰液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采用瑞士ECOMEDICS公司的V’max26(EXHALYZER)肺功能仪对151例婴幼儿(根据年龄和病原不同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患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态及其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或两者混合感染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均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呼气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呼气峰流速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1岁以内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增高(P<0.05),而~3岁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略降低(MP感染组P<0.05)。RSV、MP急性感染均表现为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量(PF/Ve)、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增加,每公斤潮气量(VT/kg)、呼气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呼气量(VPTEF),以及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25/PF、%V-PF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病原组间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潮式呼吸参数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和多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结论RSV和M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均能导致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改变。RSV和MP急性期感染之间肺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显著区别,预后有无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研究。TBFV环可作为评价临床上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BPD)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在温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2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前1周内和纠正胎龄6~8个月时做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BPD组(65例)和非BPD组(197例),BPD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BPD组(31例)、中度BPD组(20例)和重度BPD组(1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出院前1周内测量潮气呼吸肺功能显示,BPD组患儿呼吸频率较非BPD组均增快(P均<0.05);呼气峰流速,75%、50%、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比较,均为重度BPD组高于其余组(P均<0.05),轻度BPD组低于非BPD组(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BPD组较非BPD组均降低,BPD程度越严重,下降越明显(P均<0.05);各组间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6~8个月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呼气峰流速,75%、50%、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比较,提示重度BPD组仍较其余组均高(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仍低于其余组(P均<0.05),而其余各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前1周内BPD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但随日龄增大(矫正胎龄6~8个月时),部分肺功能指标逐渐改善,但早期重度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仍较严重,因此,积极预防、治疗BPD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分离,并采用定量MIC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及分析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523株致病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4株,占2.89%;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别;四季分布不同,以夏秋季节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上升,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苏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无性别、年龄差异;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耐药,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住院患儿肺炎细菌病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肺炎患儿的深部呼吸道吸引物进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和普通培养,并且对同一标本采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m-PCB)扩增结合Luminex液态芯片检测平台进行定量测定,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4种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细菌培养的总检出率为40.1%(75/187,含3例检出2种病原菌),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17.1%、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4.8%、肺炎链球菌3.7%、绿脓杆菌1.6%、鲍曼不动杆菌1.1%和阴沟肠杆菌1.1%.以细菌培养或Tem-PCR任一阳性为标准,联合检测的总检出率为78.6%(147/187),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28.9%、肺炎链球菌19.3%、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5.9%、鲍曼不动杆菌5.9%、绿脓杆菌2.7%和阴沟肠杆菌1.1%.结论 Tem-PCR能提高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例数.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应用能显著提高肺炎病原的检出率,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肺炎的细菌病原学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BPD及BPD程度将72名早产儿分为3组:非BPD组(n=44)、轻度BPD组(n=15)、中度BPD组(n=13),采用体积描记术测定各组生后7 d、14 d及28 d的肺功能。结果 3组早产儿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功能残气量(FRC)、达峰时间比(% T-PF)、达峰容积比(% V-PF)在生后7 d、14 d及28 d均逐渐升高,而公斤体重气道阻力(Reff/kg)及呼吸频率(RR)则逐渐下降(P < 0.05);轻度及中度BPD组在生后7 d、14 d、28 d的TV/kg、FRC、% T-PF、% V-PF均低于非BPD组,而Reff/kg及RR则高于非BPD组(P < 0.05);中度BPD组在生后7 d的气道阻力(Reff)、Reff/kg、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高于轻度BPD组(P < 0.05)。结论 BP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体积描记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BPD患儿在新生儿期的肺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生后1周未能肠内营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素摄入情况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22年8月出生并于生后24 h内转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2周、生后第1周营养摄入完全依靠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9例BPD患儿和73例非BPD患儿。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BPD组生后体重下降超过10%、宫外生长发育迟缓、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患儿比例较非BPD组高(P<0.05),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出院时纠正胎龄均大于非BPD组(P<0.05),而纠正胎龄36周时体格发育Z评分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液体摄入量高于非BPD组(P<0.05),而热卡摄入量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1周内氨基酸、葡萄糖、脂质的起始剂量及其摄入总量均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第3天的糖脂比高于非BPD组,生后第7天的热氮比和糖脂比均高于非BPD组(P<0.05)。结论BPD患儿生后1周内氨基酸和脂质的摄入量及其所提供的热卡占总热量的比例低于非BPD患儿,提示早期肠外营养素摄入与BPD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in infants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evaluated lung function in 20 infants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age- and size-matched controls, the infants with BPD had a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05) lower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25 +/- 4 vs 18 +/- 6 ml/kg) at less than 10 1/2 months after conception,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first year. The partial expiratory flow volume curves in the infants with BPD were markedly concave, with tidal breathing approaching 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The infants with BPD had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1) lower absolute and size-corrected flows than did control infants, and 50% of the infants with BPD required rehospitalization because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In addition, the slope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at FRC (in milliliters per second) vs length (in centimete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less than 0.001) for the infants with BPD than for normal control infants (2.25 vs 4.52), indicating poor growth of the airways. Oxygen saturation (SaO2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at FRC, indicating that measurement of SaO2 alone may not be suffici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lung function in infants with BPD.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infants with BPD improve clinically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they have abnormal functional airway growth; the decreased expiratory flow reserve helps to explain their high risk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during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对患儿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OP患儿随机分为氨茶碱治疗组(20例)和咖啡因治疗组(20例)。2组患儿均在生后出现呼吸暂停时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通气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停药后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之间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咖啡因治疗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及75%、50%、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均高于氨茶碱治疗组(P0.05);咖啡因治疗组用氧时间、NCPAP使用时间均低于氨茶碱治疗组(P0.01)。与氨茶碱治疗组比较,咖啡因治疗组用药7d后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AOP可以改善患儿早期肺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下呼吸道分泌物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选取73例诊断为RDS、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且至少应用1剂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气管内吸出物UU核酸,分为UU感染组(n=21)和非感染组(n=52),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BPD的发生率。结果 UU感染组阴道产百分率及反复院内肺部感染、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胎膜早破持续时间长于非UU感染组;且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非UU感染组。UU感染组生后3 h内血浆免疫球蛋白IgM、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非UU感染组。73例患儿中,发生BPD 45例,其中UU感染组BPD发生率(90%,19/21)显著高于非UU感染组(50%,2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下呼吸道UU感染可增加RDS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早产儿的远期肺功能。 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 500 g的BPD早产儿为BPD组,以同期住院非BPD早产儿按1∶1匹配为对照组,于纠正年龄1岁和2岁时召回随访,行体积描记(体描)肺功能检测,分析早产儿BPD及不同严重度BPD在纠正年龄1岁和2岁时肺功能状况。 结果 149例BPD早产儿和与之匹配的149例非BPD早产儿进入文本分析,1岁和2岁时召回随访,BPD组37例(轻中度22例,重度15例)和25例(轻中度15例,重度10例),非BPD组33例和10例。在纠正年龄1岁及2岁时,BPD组公斤体重残气量(FRCp/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肺内剩余25%潮气量时潮气呼气流速(TEF25)显著低于非BPD组,公斤体重有效气道阻力(Reff/kg)显著高于非BPD组。在纠正年龄1岁时,重度BPD亚组FRCp/kg 、TPTEF/TE显著低于轻中度BPD亚组, Reff/kg显著高于轻中度BPD亚组;在纠正年龄2岁时,重度BPD亚组VPTEF/VE显著低于轻中度BPD亚组,Reff/kg显著高于轻中度BPD亚组。 结论 BPD早产儿存在功能残气量降低及小气道阻塞,以重度BPD患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方法 根据胎龄将75例早产儿分为3组:+6周组、34~36+6周组; 55例39~40周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生后3~5 d测定各组潮气呼吸肺功能, 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对各组再次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结果 生后3~5 d时, 3个早产儿组的吸气时间(tI))、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均低于对照组(PP结论 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受胎龄的影响, 早产儿有明显的潮气呼吸肺功能受损, 胎龄越小, 潮气呼吸肺功能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