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ase2)活性抑制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甘草次酸(GA)组,饲喂6周,后经颈动脉测血压、取血测量血中11β-HSDase2活性、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取胸主动脉作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并测定主动脉中ET-1和NO的含量.结果 GA组大鼠血压为(172.90±6.08) 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143.40±9.52) mm Hg(P<0.01); 而血浆11β-HSDase2活性由0.48±0.09降低为0.29±0.12(P<0.05),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减退[最大舒张百分比由(101.71±4.73)%降至(81.94±3.51)%,P<0.01],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增强[最大收缩反应由(1.02±0.07) g/mg增至(1.32±0.07) g/mg,P<0.01],主动脉和血浆中ET-1含量增加,而NO含量减少.结论 11β-HSD2活性抑制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功能使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可能参与了以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性的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抑制剂很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新药。本文就11β-HSD的作用1、1β-HSD抑制剂种类与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β 羟化类固醇脱氢酶 (11β HSD)催化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的相互转化 ,11β HSD2活性先天性缺陷引起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症 (AME) ,甘草等物质可抑制此酶活性引起AME样症状。 11β HSD活性降低亦与一些继发性及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枝杆菌中类固醇3β位脱氢酶(3β-HSD)及其同工酶是植物甾醇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步骤,本文作者在基因水平上确证其组成和生物学功能。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中功能明确的Rv1106c基因序列为模板在新金分枝杆菌基因组中进行序列比对,对基因片段进行体外表达验证其活性,再通过基因敲除验证其在类固醇代谢中的生理功能。结果在新金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筛选获得4条类固醇3位脱氢酶基因同源序列,具有3β羟基氧化功能,敲除突变菌株对植物甾醇代谢只减慢约10%。结论证实了新金分枝杆菌中有多个3β位脱氢酶基因参与类固醇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通过构建噻嗪类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抑制药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 QSAR)模型,用于其结构改造及发现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11β-HSD抑制药。方法: 基于骨架叠合的模式,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的方法,构建噻嗪类衍生物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对已构建的3D QSAR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得到了高精度的11β-HSD抑制药的3D-QSAR模型(CoMFA:q2=0.346,r2=0.850;其中q2为交叉验证系数,r2为非交叉验证系数)。结论:本文构建的3D QSAR模型可为11β-HSD抑制药骨架各个位点的化学修饰,实施定向合理设计,为开发新型抗2型糖尿病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云  孙岩  刘娟  丁国宪 《江苏医药》2006,32(12):1135-1137
目的 探讨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l)促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肥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β-HSD1的表达。应用氢化可的松刺激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11β-HSD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变化。结果 (1)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堆积随着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过程逐渐增加。(2)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0、2、4、6、8d),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证实1113-HSDl蛋白分子量为34000。(3)11β-HSD1及GR的mRNA表达在分化过程中是上调的。(4)11β-HSD1对氢化可的松的刺激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而氢化可的松的刺激对GR影响不大。(5)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在分化过程中明显上升,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结论 11β-HSDl通过受体前调节作用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甘草酸对豚鼠肾脏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OHSD2 )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微粒体酶分析技术,观察α-甘草酸减小微粒体酶对底物皮质醇的转化率,并测定酶的动力学常数。结果 α-甘草酸能够减小微粒体酶对底物皮质醇的转化率,和阴性对照、β-甘草酸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动力学常数Vmax=15.25nmol/mg .h ,Km=1.31μmol/L ,Ki=(209.2±17.1) μmol/L。结论 α-甘草酸能够抑制豚鼠肾脏11βOHSD2 ,但和β甘草酸相比,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α-甘草酸对豚鼠肾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甘草酸对豚鼠肾脏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1β OHSD2 )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微粒体酶分析技术 ,观察α 甘草酸减小微粒体酶对底物皮质醇的转化率 ,并测定酶的动力学常数。结果 α 甘草酸能够减小微粒体酶对底物皮质醇的转化率 ,和阴性对照、β 甘草酸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动力学常数Vmax=15 .2 5nmol/mg .h ,Km=1.31μmol/L ,Ki=(2 0 9.2± 17.1) μmol/L。 结论 α 甘草酸能够抑制豚鼠肾脏 11β OHSD2 ,但和 β 甘草酸相比 ,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130例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患者实施基因分型,观察分析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情况。130例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者中,大部分为婴儿和青少年,有100例为杂合子,6例为纯合子,24例为双重杂合子。突变基因中以TVS-2-654和CD41~42最为常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比较复杂,同时遗传异质性较为显著,在今后地中海贫血遗传咨询以及产前诊断时,应加强该基因突变类型的检测以及筛查,从而为优生优育提供更为合理且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川崎病(KD) 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KD患儿急性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内11β-HSD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11β-HSD 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7A和IL-6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内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及IL-17A和IL-6水平分别为7.13±0.79、(43.40±5.20) pg/ mL、(68.30±6.26) pg/ mL,较正常对照组1.00±0.07、(24.30±2.26) pg/ mL、(30.04±2.86) pg/ mL明显升高( P <0.01),而治疗后结果分别为3.43±0.52、(27.30±2.50) pg/ mL、(38.30±3.50)pg/ m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11β-HSD2 mRNA表达水平为0.32±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6(P<0.01),治疗后水平为0.82±0.04,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免疫印迹检测11β-HSD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 分析与11β-HSD 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析一致。结论:KD急性期11β-HSD、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调节KD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合成哌嗪脲类化合物,以期寻找具有较好体外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选择性抑制剂。方法以2-氨基金刚烷胺和苄基哌嗪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亚硝基化、还原、缩合、脱苄基和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试目标化合物体外对11β-HSD1的抑制活性;对优选化合物进行体外11β-HSD2筛选试验,评价化合物的特异选择性。并测定了优选化合物在小鼠体内的降皮质醇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哌嗪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体外抑酶活性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11β-HSD1抑制作用(0.1~0.3μmol·L~(-1)),且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体内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12a和12q具有显著降低小鼠血浆皮质醇的作用(分别降低41%和54%),合成的哌嗪脲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17-羟孕酮(17-OHP)分布状况,以及对筛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新生儿末稍血17-OHP浓度。结果体重<1500g的早产新生儿17-OHP均数±SD为(63.3±16.3)nmol/L,体重1500~1999g的早产新生儿17-OHP均数±SD为(38.1±22.6)nmol/L,体重2000~2499g的早产新生儿17-OHP均数±SD为(28.1±12.7)nmol/L,体重≥2500g的早产新生儿17-OHP均数±SD为(20.8±10.2)nmol/L。正常体重组(≥2500g)的早产新生儿17-OHP值与其余三个低体重早产新生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统一17-OHP切割值<30nmol/L对新生儿CAH筛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低体重早产新生儿(<2500g)的17-OHP切割值定为<70nmol/L较好,以减少假阳性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低剂量丹墨胶囊对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丹墨胶囊与糖皮质激素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连续14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216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肝、肾、胸腺、脾、脂肪、肌肉、心脏、肺、小肠、睾丸等组织11β—HSDl、11β-HSD2基因表达。结果丹墨胶囊显著诱导肝脏组织11β-HSDl基因表达,显著抑制大鼠心脏、肺、脾、肌肉、胸腺组织11β-HSDl的基因表达,但对肾脏、脂肪、睾丸、脑、小肠组织的11β-HSDl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抑制心脏、脾、肌肉组织11β-HSD2基因表达,对肝脏、肾、脂肪、睾丸、肺、脑、小肠和胸腺组织的11β-HSD2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墨胶囊可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中11β-HSDI基因表达,影响糖皮质激素体内活化。  相似文献   

14.
孙科  李素梅  李春燕  荆春艳  汝颖  周婉 《安徽医药》2014,(11):2144-2145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一组编码皮质激素合成所必需酶的基因突变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合成障碍性疾病,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主要有6种酶参与,分别是3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羟化酶、17α-羟化酶、18-羟化酶、21-羟化酶、和20,22碳链裂解酶[1]。上述任一种酶的缺乏,均会使皮质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激活下丘脑-垂体反馈调节系统,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从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CAH最常见的类型是21-羟化酶缺乏,约占90%;其次是11β-羟化酶缺乏,约占5%;17α-羟化酶缺乏相对少见[2],发病时血压不高在临床上则更为少见。本科室2012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BCADD)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8月至2022年3月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111 547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C5升高患儿11例,均在该中心进行诊治及随访,其中8例患儿确诊为SBCADD(推测患病率约为1/13 943),3例患儿确诊为IVA(推测患病率约为1/37 182)。回顾性分析8例SBCADD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8例SBCADD患儿中男1例,女7例;汉族7例,苗族1例。8例患儿均有异戊酰基肉碱不同程度升高,最高为1.04μmol/L;均有尿2-甲基丁基甘氨酸水平增加。8例患儿生长、发育大致正常,无临床症状。8例患儿中检测到6种ACADSB基因变异。这些患儿均有2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3例,复合杂合变异5例。3种基因变异已有文献报道[c.1165A>G(p.M389V)、c.275C>G(p.S92*)和c.923G>A(p.C308Y)],3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c.1232C>T(p.T411M)、 c.421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VT-14225(BVT)通过抑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的还原活性对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胎大鼠的大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NSC,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NSC标志物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进行染色,鉴定原代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核酸凝胶电泳法检测11β-HSD1 mRNA在NSC上的表达。细胞随机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培养48 h)、溶剂对照组(0.1%DMSO孵育48 h)、DHC模型组(DHC 10.0μmol·L-1处理48 h)、BVT对照组(BVT 10.0μmol·L-1处理48 h)和BVT干预组(BVT 10μmol·L-1处理1 h后再给予DHC10.0μmol·L-1,继续处理48 h)。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NSC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毒性;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检测11β-HSD1酶的还原活性;W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儿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总结,了解本地区儿童G6PD缺乏症发生率,为临床预防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010年4月。2011年7月4562名儿童血液G6PD活性情况,判定G6PD是否缺乏。结果4562名儿童中共检测G6PD缺乏266例,发生率为5.83%,其中2457名男童G6PD缺乏178例,发生率为7.24%,2105名女童G6PD缺乏88例,发生率为4.18%。结论本地区儿童G6PD缺乏发生率为5.83%,G6PD缺乏者男女比例为1.73:1。对查出G6PD缺乏症者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急性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β-羟丁酸是脂肪B氧化不全的产物之一,它与另外两个代谢产物-丙酮、乙酰乙酸一起总称为酮体。β-羟丁酸为乙酰乙酸还原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为强有机酸,后者占酮体的70%、乙酰乙酸30%、丙酮占微量[1];查常见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它们的升高代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需要脂肪组织提供能量,是糖代谢严重紊乱的标志,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依据是血液中血糖升高、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酸中任何一种升高或尿中酮体升高。临床上常规的酮体检查主要是酮体粉-亚硝基铁氰化钠与乙酰乙酸反应来判断结果,但是当酮症消退时,β-羟丁酸转化为乙酰乙酸,血酮体检查显示为假强阳性;而缺氧时,较多的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酮体检查显示假阴性。所以β-羟丁酸检查可以很好的诊断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存在[1],不需要考虑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红细胞G-6-PD酶)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临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45例红细胞G-6-PD酶缺乏的女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患儿治疗后贫血及黄疸症状明显减轻,口唇及皮肤颜色好转,治疗3 d后和治疗5 d后其血清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红细胞G-6-PD酶缺乏症多与食用蚕豆及其制品有关,临床上发病多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换血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魏磊  吴孝兵 《中国新药杂志》2020,(18):2083-2088
目的:将来源于戈登氏菌(Gordonia neofelifaecis)的3-甾酮-Δ1-脱氢酶[3-ketosteroid-Delta(1)-dehydrogenase,KstD]基因通过定点突变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获得具有活性的脱氢酶。方法:克隆戈登氏菌KstD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野生型重组载体p Cold I-KstD;以野生型重组载体为模板,通过反向PCR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重组载体pCold I-F307A,把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成功构建了表达脱氢酶KSDD的重组子菌株。结果:30℃下诱导表达后获得的重组酶的酶活为85 217.08 U·mg-1,比野生型提高了2.27倍,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显示重组酶对雄烯二酮的催化效率比野生型提高了2.32倍。结论:通过定点突变改造野生型3-甾酮-Δ1-脱氢酶基因,将酶活性催化中心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其对甾体A环C1,2脱氢反应的活性提高。本研究验证了KstD基因的活性位点,为构建高效转化雄烯二酮的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