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临床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SIS组)和2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3.0T超导型MR机行肩关节斜冠状面、斜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分析肩峰形态、肩袖、肩袖周围结构及肩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影像特征。结果﹙1﹚肩袖损伤:40例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及形态异常,18例表现为T1WI上冈上肌肌腱信号异常、混杂;12例表现为冈上肌肌腱内斑片状T1WI、T2WI信号增高影;10例表现为肩袖撕裂。﹙2﹚肩袖周围结构改变:40例均不同程度出现肩峰下滑囊增厚、积液及(或)肩关节积液。﹙3﹚肩峰形态: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9例、弧型14例、钩型17例;﹙4﹚肩峰-肱骨距离:肩峰-肱骨距表现为16例在1.0cm-1.5cm之间,19例在0.5-1.0cm之间,5例小于0.5cm。SIS组和正常对照组肩峰-肱距均值分别为0.89cm和0.91cm,经t检验两组均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MRI可以直观地评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袖、肩峰及肩峰下通道等情况,是临床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同时行磁共振和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表现来评估二者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SIS患者40例,测量两组图像的肩峰下间隙最小距离,分析肩峰的形态、肩袖和(或)韧带的损伤情况、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情况以及肩峰和肱骨头的骨质异常情况等,配对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MRI组肩峰下间隙的最小距离(5.76±0.87)mm,相较于MSCT组[(5.93±1.13)mm]无显著性差异(P> 0.05);MRI组钩型肩峰(28例)、弧形(11例)、平直型(1例),相较于MSCT组(30例、9例、1例)无显著性差异(P> 0.05);MRI组对喙肱韧带损伤、冈上肌损伤和(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的显示优于MSCT组(P <0.05);MRI组可发现肩峰下-三角肌下间隙内积液的比率为95.00%(38/40)相较于MSCT组(25.00%,10/40)更高(P <0.05);MRI组可显示骨质异常的比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MSCT组的37.50%(15/4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和肩峰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与肩峰最大截面积的相关性进行MRI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SIS患者MRI检查,搜集测量肩峰截面积(APA)数据与10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测量肩峰骨质缘的最大截面积,分析其与SIS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对照组APA平均值为(161.62±26.55)mm2,男性SIS患者(248.25±47.69)mm2,SIS患者APA更大(P<0.001);女性对照组APA平均值(132.70±28.25)mm2,女性SIS患者(192.70±43.82)mm2,女性SIS患者亦存在更大面积的APA(P<0.001);APA致肩袖撕裂最佳cut-off值:男性组202.18mm2,敏感度87.88%,特异性96.77%,AUC值0.953;女性组最佳cut-off值148.18mm2,敏感度88.89%,特异性80.00%,AUC值0.893。结论 APA是一项敏感的评估SIS的参数,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二维彩色多普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显像特点,探讨超声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和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仪在坐位进行检查,观察肩腱袖、肩峰形态和肱骨头表面的形态变化,同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对康复进程进行随访.结果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肩腱袖、肩峰形态和肱骨头表面的形态变化,能够动态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产生撞击时的变化.同时和MRI对比分析大部分一致,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康复过程中,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二维彩色多普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显像特点,探讨超声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和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超声仪在坐位进行检查,观察肩腱袖、肩峰形态和肱骨头表面的形态变化,同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对康复进程进行随访。结果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肩腱袖、肩峰形态和肱骨头表面的形态变化,能够动态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产生撞击时的变化。同时和MRI对比分析大部分一致,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结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康复过程中,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0T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某院就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3.0T核磁共振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3.0T核磁共振的诊断检出率(Ⅰ型85.71%,II型88.89%,Ⅲ型96.30%)高于多层螺旋CT(Ⅰ型71.42%,II型72.22%,Ⅲ型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用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核磁共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无辐射作用,分辨率更高,更适用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骨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于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疼痛、肌力、生活日常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恢复肩部肌力和肩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逐渐从肩痛病中独立出来,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减小,内容物体积增大,均可以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应结合病史、查体、X线片、MRI、肩关节造影以及术中的镜下病理改变等方面综合判断.Neer分期Ⅰ、Ⅱ期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理疗,局部封闭,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Neer提出前肩峰成形术,该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手术,疗效满意.但此术式存在损伤大、恢复慢、术后三角肌无力等缺点.近二十年来,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已替代了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疗效评价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技术观测肩峰下滑膜囊,探讨肩峰下滑膜囊与肩峰撞击综合症相互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测量15例肩峰撞击综合症患者的肩峰下滑囊厚度,2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结果: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膜囊平均厚度:滑液层(1.14±0.43)mm,滑液旁脂肪层(0.86±0.28mm);对照组滑液层厚度(0.91±0.40)mm,滑液旁脂肪层厚度(0.73±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下滑囊与肩峰撞击综合征引起的肩关节疼痛无明显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SIS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的方式分为A组(n=21)和B组(n=19).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峰撞...  相似文献   

11.
钼靶X线、超声及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MRI、超声以及钼靶X线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分析,研究3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标准,分析和对比MRI、超声以及钼靶X线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的符合率是83.33%(35/42),而超声是88.10% (37/42).15例选取MRI检查,其诊断的符合率是86.67%(13/15),这三者配合运用的诊断符合率为97.62%(4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配合检查和单一运用钼靶X线或超声检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早期在MRI、超声以及钼靶X线检查里均是不典型的表现,这3种方法为当前检查乳腺的主要手段,但是各有所不足,联合运用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早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IL-6、TNF-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6例患者被列入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肩峰撞撞击综合征患者16例,对照组非肩峰撞撞击综合征肩部损伤10例,实验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术式取SAB标本,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方式取得标本,采用ELISA法测SAB中IL-1、IL-6、TNF-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的IL-1、IL-6、TNF-在肩峰下滑囊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导致的肩峰下滑囊炎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导致患者肩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行肩峰下成形术时应广泛、彻底地切除肩峰下滑囊。  相似文献   

13.
吴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4,(34):227-228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92例,将Ⅰ期、Ⅱ期患者定为A组,Ⅲ期患者定为B组,A组患者采取手法配合局封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关节镜治疗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情况。结果和A组和B组相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效果上两组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手法配合局封或者关节镜治疗针对病情不同的患者适当应用,均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19-620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影、超声及MR在乳腺癌诊断上的各自优势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因乳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100例患者来接受数字化X线摄影、超声及MR的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并与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三组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X线、超声、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5.85%、82.93%、90.24%,三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10%、68.00%、86.04%,三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MR诊断乳腺癌的效果明显的优于超声检查效果,其次为X线的检查。但是三种检查方法中均存在有过高或者过低评估的情况,在诊断中应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赵峰  季淑娟  朱阿立  王丹丹  崔苏扬 《江苏医药》2012,38(20):2415-2417
目的 研究得宝松注射联合低频氙光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SIS患者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和冈上肌腱止点等软组织病变及疼痛部位接受得宝松镇痛液(得宝松1 ml+0.75%00布比卡因3 ml+生理盐水11 ml)局部注射,每处5 ml,每月1次,共3次;同时在以上部位进行低频氙光治疗,每周2次.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0.7±0.5)分,优于治疗前的(12.4±2.2)分(P<0.05).门诊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得宝松注射联合低频氙光对SI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海南  何广明  吴辉  陈志远  李旭丰 《安徽医药》2016,37(10):1222-122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的X线与MRI表现及二者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神经鞘瘤患者27例(2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X线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神经鞘瘤的X线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肿块影,可伴有病理性钙化,骨内神经鞘瘤的X线表现主要为局限性单囊状类圆形改变,一般无钙化、骨化。恶性病例多边界不清,可见硬化缘,正常皮质髓质过度带大幅增宽,肿瘤穿破皮质累及周围软组织,脂肪间隙消失;良性病例边界清晰、皮质变薄,边缘硬化,周围软组织不受累及。神经鞘瘤的MRI增强可见病灶有完整包膜,可见靶征与神经出入征。恶性病例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良性肿瘤亦可信号不均,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等混杂信号。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方位与多参数成像可精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诊断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相关征象并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肩峰下间隙与肩峰撞击综合征(SI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证实的SIS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肩峰形态及肩袖损伤进行分型,测量肩峰下间隙.结果 40例患者中,肩峰平坦形(Ⅰ型)9例、弧形(Ⅱ型)12例、钩状(Ⅲ型)19例,肩峰下间隙狭窄32例(<1 cm),其中18例<0.5 cm,冈上肌腱钙化7例,肩锁关节骨质增生10例.肩袖损伤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肩峰下滑囊增厚6例,肩峰下-三角肌下囊积液5例,肩关节囊积液10例,冈上肌的萎缩3例,关节孟唇的撕裂2例,孟肱关节不稳定4例.X线检查与MRI检查间肩峰下间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7 0).肩峰下间隙值与肩袖损伤MRI分级呈正相关(r=0.545,P=0.000 1).结论 肩峰下间隙与SIS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肩峰下间隙狭窄程度对SIS进行诊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高基层医生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水平。方法采用Neer试验、Hawkins试验、撞击注射试验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进行诊断。结果通过临床试验检查、明确诊断,11例患者保守治疗痊愈,6例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早期做出诊断,利于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则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证实的17例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资料。结果髌骨内下缘骨软骨损伤17例,其中骨挫伤17例,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8例,股骨外侧髁前侧面骨软骨损伤17例,其中骨挫伤17例,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6例,关节腔内游离小软骨或软骨下骨碎片5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3例,髌骨半脱位10例,关节积液17例。结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对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与MRI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资料,7例发生于膝关节,4例发生于髋关节,分析其X线及MRI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关节边缘骨质缺损、关节面下囊性透亮区。MRI表现:弥漫型9例,结节型2例,表现为滑膜不同程度增厚、关节内软组织结节,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FFE序列呈极低信号,并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5例发生骨或软骨的侵蚀。结论 PVNS的X线表现无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仅能起到提示作用;MRI表现则有一定的特征性,对PVNS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