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杨朝晖 《中国医药》2009,4(8):625-626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伤员血细胞参数、凝血与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特征以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1例多发性创伤伤员为创伤组,对照组为50例体检志愿者,2组均为男性,检测2组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创伤组的D-二聚体值为(740.38±645.3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4.52±69.46)μg/L(P〈0.05);而纤维蛋白原与抗凝血酶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创伤伤员的ISS评分与血小板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P〈0.05);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的评分与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血细胞参数、凝血和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伤情并指导早期救治,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郑志难  胡继龙  黄淑娟 《江西医药》2021,56(3):287-289,308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A组采用VD方案,B组采用VTD方案,C组采用TD方案.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个周期后,比较三组血小板(PLT)、凝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不同部位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别为髋部骨折20例(A组),膝关节以远骨折20例(B组),桡骨远端骨折20例(C组),各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生效后即刻(T2)、术中(T3)、术毕即刻(T4)、术后6 h(T5),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1老年患者膝关节以远及下肢骨折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较髋部骨折患者低;2老年患者上肢骨折围术期血液的高凝状态较下肢骨折患者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伤员血细胞参数、凝血与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特征以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11例多发性创伤伤员和50例正常人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伤员组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发性创伤伤员的ISS评分与PLT、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CV、MCH、MCHC呈显著负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与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血细胞参数、凝血和纤溶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伤情和指导早期救治,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湛斐  曾成林 《河北医药》2005,27(6):424-425
目的探讨骨折创伤后机体的凝血活性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4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F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术后24h为最高[(5.46±1.13)gL]。围术期PT、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折创伤后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水平增高,标志着机体凝血活性的增强,提示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的准备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n=25)和生理盐水组(B,n=25);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2h(T2)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ATPP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000 U/kg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作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不同时期患者皮质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在伤情判断与预后中的作用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患者入院后按照GCS评分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其中中型组(9~12分)20例,重型组(3~8分)30例.评估不同时期及不同预后患者的COR、PT、TT、APTT、FIB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凝血功能及皮质醇指标对比中,中型组患者伤后1d、3d、7d、14d、21 d的COR、PT、TT、APTT、FIB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伤后1d、3d、7d、14d、21 d的COR、PT、TT、APTT、FIB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重型组1d、3d、7d、14d、21d的COR显著高于中型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预后情况与凝血功能及皮质醇指标相关性对比中,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OR、PT、TT、APTT、FIB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COR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伤后早期患者血清COR、PT、TT、APTT、FIB呈现不同程度升高,且COR、PT、TT、APTT、FIB升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唐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19):348-349
目的对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8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后,住院期间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护理前后护理人员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护理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低于护理前的,由此可知,心理护理效果明显,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侧重对其的心理负面情绪的疏通,并找到患者发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给予患者言语安抚等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的伤处的疼痛感,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让其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变化的规律,以了解疾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将观察组的凝血四项和纤溶三项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对照组的凝血四项和纤溶三项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PT、APTT及TT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FIB则呈下降趋势,P均〈0.05,而D-二聚体及t-PA也明显增高,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患者的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变化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创伤中骨折的早期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报告21例多发性创伤中骨折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多发性创伤中骨折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结果全部治愈,有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多发性创伤中骨折的早期手术有利于创伤愈合,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并获得满意功能恢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3例,均予以大量输血,分析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患者输血后第1天FIB明显低于输血前,输血后3 d超过术前水平(P<0.05),输血后第1天APTT、TT及PT明显长于输血前(P<0.05)。输血后第1天PLT含量低于术前,输血后3 d尚无恢复术前水平(P<0.05),HGB、HCT输血后第1、3天高于输血前(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经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指标发生变化,凝血功能降低,应即时监测,保障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成分输血对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成分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及时补充血浆和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重症创伤患者42例。治疗组21例,将输注悬浮红细胞以1u红细胞搭配100ml血浆的比例输入血浆,并适时补充血小板;对照组亦21例,为主要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或未按适当比例输入血浆。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输注成分血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应及时按适当比例输入血浆和血小板,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TBI)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TBI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损伤三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24 h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根据GCS标准将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各型TBI中凝血功能指标均有异常,随着伤情的加重,TBI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依次增加,血小板(PLT)水平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PT、APTT、TT、FDP和DD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L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与TBI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VTD方案(地塞米松、硼替佐米以及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VTD方案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以探究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功能的改善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的改善率83.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D方案能够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调节纤溶活性及抗凝,降低并发血栓发生的几率,是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分析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癌患者的TT、PT、APTT、PT-INR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的各项水平均变化最明显,与其他类型疾病比较P<0.05。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的MPV、PCT、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指标,了解肝病病情发展,对肝病诊治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手术及创伤的刺激、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及术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异常复杂。如何科学地评估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干预治疗困扰着广大麻醉科医师。本文就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手术及创伤的刺激、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及术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异常复杂.如何科学地评估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及时、正确地进行干预治疗困扰着广大麻醉科医师.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评估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凝血功能,并及时做出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0.
于静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1):1735-1736
目的:针对发生骨折的患者在不同的恢复阶段接受的对应心理护理的措施内容以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随机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某院骨科就诊的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患者当中择取10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仅行以常规性的骨科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在不同阶段加以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护理的依从性。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上以及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上均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发生创伤骨折的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对其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基础之上加以行不同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令患者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提升恢复健康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