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关芬  辛丽芹  杨丽华 《河北医药》2016,(17):2579-2582
目的:调查分析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血管通路应用情况,为患者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登记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统计其在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时选择血管通路的类型,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转归和治疗方案的变更。结果调查365例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ESRD 患者,其中男225例,女140例;平均年龄(51.65±18.45)岁。大多数患者的基础发病原因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例为71.2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为10.96%。患者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大部分患者(84.93%)选择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只有少数(15.07%)患者选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透析血管。但是,在随访6个月时间内,接受随访的340例患者中,选择AVF的患者245例(72.06%),接受肾移植21例(6.17%),转为腹膜透析28例(8.24%)。男性、来自曲靖市以外地区的患者以及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小于5 ml·min-1·(1.73 m2)-1,这3个因素为患者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时,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ESRD患者在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时,选择AVF的概率比较低,经过院方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大多数患者最后选择AVF作为透析通路,以保证血液透析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7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使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对照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生化指标、透析相关指标以及心功能。结果透析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11.19±3.36)mg/L、(2.35±0.26)mmol/L、(1.57±0.49)mmol/L、(1.71±0.58)mmol/L、(1.85±0.6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5±3.52)mg/L、(3.61±0.37)mmol/L、(2.63±0.51)mmol/L、(1.99±0.72)mmol/L、(2.12±0.7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90.15±9.72)g/L、(35.01±4.22)g/L、(1.95±0.23)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4±8.50)g/L、(30.09±3.68)g/L、(1.34±0.4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Kt/V)(1.61±0.23)、尿素下降率(URR)(67.52±10.35)%、血管通路血流量(242.17±31.55)ml/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0.11)、(62.37±9.18)%、(210.09±22.15)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6.45%、48.39%、53.23%,均高于对照组的40.00%、35.56%、4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通路的透析效果更好,对其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小,但其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的干扰,临床中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次血液透析(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方式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某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82例首次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HD患者中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血管通路共50例(包...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尿毒症的原因:慢性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病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并使用新内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通路连接方法。比较2组在20个月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血肿、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延长其使用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探讨血液透析血管定位,笔者对比观察常用腕关节以上的前臂标准动静脉内瘘(AVF)和鼻烟窝部内瘘[1]。现将两者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均为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拥有良好的血管通路,这样才能达到透析所需的足够的血流量,获得充分的透析效果。在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是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的永久性通路。一般情况下,动静脉内瘘都能达到透析所需的血流量(>180nk/min),但当病人经过长期反复的穿刺、血管内膜受到损伤、血管变硬、管腔狭窄及血管壁附壁血栓的形成,都能影响到患者透析的血流量,降低透析效果。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近几年来对38例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的病人(<150ml/min)外用肝素钠软膏(海普林),发现其可明显软化血管,增加血管通路的血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康小梅  张海 《贵州医药》2022,(7):1171-1172
目的 观察一体化血管通路分级授权管理在AVG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于我院进行AVG成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血管通路管理)和观察组(基于一体化血管通路分级授权管理)各45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NRS评分、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体化血管通路分级授权管理有利于提高连续AVG穿刺效果,有效避免内瘘并发症发生,同时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不同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我院54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自身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4例、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0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20例,分别在手术后第7、30、90天时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CRP水平均在7天时升高,第30、90天时无升高。组间比较提示第7天时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组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较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患者相比,可能存在早期高炎症状态,应警惕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吴风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63-2964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有效延长了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时间,其中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长期MHD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维持适宜的血流量、长期的寿命和较低的并发症是理想的透析通路的几个重要要素,目前临床仍以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理想的血管通路[1],但临床存在部分患者无法利用自身血管行内瘘手术,如表浅静脉栓塞、动脉硬化、内瘘管阻塞、肥胖、自体血管过细等或心脏功能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陈利宏  黄敏  徐衡  高秀霞 《安徽医药》2012,16(10):1491-1492
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 对36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分为高位组20例,腕部标准组16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kt/v、成熟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内瘘在成熟时间无显著差异,但kt/v、内瘘血流量、假性动脉瘤形成差异显著(P<0.05),高位内瘘闭塞1例,标准内瘘闭塞1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和12.5%(P<0.05).结论 高位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为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以及多次前臂内瘘手术失败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九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用通路使用现状,为九江地区血液透析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九江地区26个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MHD患者3 818例,其中男2 237例,女1 581例,年龄18~59岁(58.64%),透析龄主要集中在1~4年(43.27%)。透析患者肾脏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1.49%)、糖尿病肾病(18.07%)、高血压肾病(17.84%)。在透析通路构成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82.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占2.02%,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占12.13%,临时管(NCC)占3.09%。AVF与TCC使用龄以1~4年为主,首次透析AVF使用率为16.95%。AVF与TCC使用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 九江市MHD患病率较高,在透患者中老年群体比例偏高。肾脏病原发病构成与我国大部分研究相仿。首次透析中AVF使用率及MHD通路中TCC、AVG的比例与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16.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方法对54例血液透析患者从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8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肾衰竭患者61例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血液通路大致上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是指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内瘘。临时性是指动静脉直接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安全且长久的血管通路,但对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尚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需长期透析的病人曾实行多次内瘘术未成功者,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已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通常被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做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护师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得到保证透析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本院从2002年采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光辉  王玉柱  詹申  张闻娣  张丽红 《河北医药》2021,43(4):628-630,634
目的 探讨血管通路护士分级授权管理对穿刺复杂动静脉内瘘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复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穿刺护士级别分为专家级通路护士组(穿刺试验组)和精通级通路护士组(穿刺对照组),比较2组通路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泵控血流量、穿刺点渗血及皮下血肿发...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安全而且应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但是对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我科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35例,共透析784人次,留置时间长达60至28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